基于GIS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基因识别与表达——以湖南省为例
本文关键词:基于GIS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基因识别与表达——以湖南省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湖南省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较为丰富与完整的重要省区。结合前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的定性研究,以湖南省20项典型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的GIS技术内涵、技术流程和技术编码,建立了其景观基因的GIS识别与数字表达技术。在此基础上,运用Arc GIS软件平台,通过属性编码识别与空间编码表达了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的空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运用已有成熟的GIS技术平台,可有效可视化与分析出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个方面、尺度与角度等的景观基因信息的空间分布、属性及其表达的特征;(2)无论从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的总体分布还是单项分布的角度,都能显示有着明显的湘西、湘东北、湘东、湘中南等地域分异。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湖南省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协同创新中心;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观基因 GIS 数字化 湖南省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22;41271167) 衡阳师范学院省级平台“传统聚落数字化保护技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平台开放基金项目(CT15K05) 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015[383])
【分类号】:P208;G122
【正文快照】: 0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长期在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中形成民间工艺、技术、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神话传说、信仰崇拜等的活态现象,并受宗法制度等心理观念、意识的影响而构成的文化生态遗产形态[1],有着重要的民族文化价值、旅游感观价值、社会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等多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银珍;韩军青;张继前;;2006年度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综述[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2 许军;;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议案被省人代会确定为“一号议案”[J];科协论坛;2008年03期
3 杨会宾;;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4期
4 陆晓欣;;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10期
5 王薇;;加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工作——以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09年10期
6 李雪;;从自然遗产与物质性文化遗产的商业运用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坐标”[J];科技资讯;2009年32期
7 朱丽珍;;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29期
8 陈璐;刘慧萍;;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9期
9 姚冬华;;浅谈如何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15期
10 戴晓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书馆正在践行[J];科技资讯;2010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崇林;;新疆库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保护[A];龟兹学研究(第三辑)[C];2008年
2 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我们应秉承的原则[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3 方李莉;;请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拥有者[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4 王鹤云;;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机制浅析[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5 杨永芳;牛璞;;中青年群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和态度之调查研究——基于网络调查的分析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郭永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产业中的开发与利用——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为例[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苏荣葵;;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空间分布的历史演变及特征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周兴燕;;关于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的探讨[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9 李玉军;冯静;;浅谈抚宁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10 张洪波;;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思考[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任丽梅;我国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N];中国改革报;2005年
2 见习记者 王婧姝;中外学者共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计[N];中国民族报;2004年
3 金诺;300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达成《苏州共识》[N];中国民族报;2005年
4 记者 水草;我国应设立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5 张晓雁;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之辩[N];中国文化报;2005年
6 李晓东;从分类标准观察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N];中国文物报;2004年
7 李晓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观察[N];中国文物报;2004年
8 自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展示[N];中国文物报;2005年
9 本报实习记者 云 菲;非物质文化遗产喜获“保护伞”[N];中国艺术报;2004年
10 吴文科;以人为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N];中国艺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华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墨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3 韩小兵;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基本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吴磊;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周志彬;关于中医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若干问题的探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王巨山;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及博物馆化保护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谭志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8 刘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9 高晓芳;物质文化遗产的电视传播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盛静;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探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法律保护[D];山东大学;2008年
2 董友庆;新疆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3 杨敬石;以知识产权模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4 王大海;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D];天津大学;2007年
5 赵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冯辽沙;从广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管理模式[D];西北大学;2008年
7 缪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及开发利用问题探讨[D];西北大学;2008年
8 傅强;个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王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制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关芳芳;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评价及旅游开发活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GIS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基因识别与表达——以湖南省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6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486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