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基于游客感知的江南水乡古镇区域旅游文化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6 16:19

  本文关键词:基于游客感知的江南水乡古镇区域旅游文化变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游客感知 江南水乡古镇 旅游文化 文化变迁


【摘要】:江南水乡古镇主要集中分布在苏南、浙北、上海等地,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游客不断涌入古镇,使得古镇旅游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但与之相伴的旅游文化变迁现象也随之而生并越发显著。一方面,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处于不同旅游发展阶段的古镇其旅游文化变迁的速率和方向也是有所差异的,不同旅游发展阶段的古镇旅游文化变迁有其特殊的表现;另一方面,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各个古镇的文化发展脉络产生了同质化与异质化的变迁方向。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论文在研究理论方面注重从多学科、多角度出发,以人类学、感知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等基本理论为深层次的理论基础,并结合了旅游学相关理论;本文在研究方法上,综合运用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全文在结构上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简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路线及方法,并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前人研究的不足、本文的创新之处以及本文所用到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阐述了江南水乡古镇、旅游文化、旅游文化变迁等概念的定义及与相关概念的辨析,对与旅游文化变迁的内涵、类型及动因做了有关论述。第三部分简述了江南水乡古镇研究区域的空间分布及其历史文化演变,重点探讨江南水乡旅游文化变迁的四种可能路径及对旅游发展的影响。第四部分从时间维度角度研究,在尝试构建旅游文化变迁强度与旅游发展程度的时序耦合模式的基础上,划分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发展阶段,并分别选取阶段性古镇代表,运用了结构问卷法,探讨不同旅游发展阶段的古镇其旅游文化变迁方向和速率的阶段差异性。最后提出古镇旅游文化阶段差异发展的建议。第五部分从空间维度角度研究,在分析江南水乡古镇旅游文化共生和异化基础的基础上,划分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区域文化,并选取各区域古镇代表,运用非结构问卷法,探讨江南水乡古镇区域旅游文化变迁的历时性和共时性表现,前者表现为上文化的传承、消亡、创新,后者表现为文化的同质化与异质化变迁。最后提出古镇旅游文化整合协同发展的建议。最后一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结论并指出了不足之处,以及今后有待继续深入探讨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游客感知 江南水乡古镇 旅游文化 文化变迁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92.7;G127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9
  • 第1章 绪论9-26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研究路线及方法10-13
  • 1.2.1 研究路线10-11
  • 1.2.2 研究方法11-13
  • 1.3 研究综述13-22
  • 1.3.1 国外研究综述13-17
  • 1.3.2 国内相关研究17-22
  • 1.4 理论基础22-26
  • 1.4.1 文化变迁理论22
  • 1.4.2 文化涵化理论22-23
  • 1.4.3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23
  • 1.4.4 旅游场域理论23
  • 1.4.5 区域协同发展理论23-24
  • 1.4.6 感知理论24
  • 1.4.7 可持续发展理论24-26
  • 第2章 相关概念阐释26-32
  • 2.1 江南水乡古镇26-27
  • 2.1.1 江南水乡26
  • 2.1.2 古镇26-27
  • 2.2 旅游文化27-29
  • 2.2.1 文化的定义27
  • 2.2.2 旅游文化的定义27-28
  • 2.2.3 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的区别28-29
  • 2.3 旅游文化变迁29-32
  • 2.3.1 旅游文化变迁的内涵29-30
  • 2.3.2 旅游文化变迁的类型30
  • 2.3.3 旅游文化变迁的动因30-32
  • 第3章 江南水乡古镇区域旅游文化变迁路径32-39
  • 3.1 研究区域概况32-36
  • 3.1.1 研究对象32-33
  • 3.1.2 空间分布33-34
  • 3.1.3 历史文化演变34-36
  • 3.2 江南水乡古镇旅游文化变迁路径36-37
  • 3.2.1 旅游文化的产生36-37
  • 3.2.2 旅游文化的发展37
  • 3.2.3 旅游文化的变迁趋势37
  • 3.3 旅游文化变迁对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发展的影响37-39
  • 3.3.1 积极影响37-38
  • 3.3.2 消极影响38-39
  • 第4章 江南水乡古镇区域旅游文化变迁的时间特征研究39-49
  • 4.1 旅游文化变迁的时序模式构建39-40
  • 4.1.1 待开发阶段39
  • 4.1.2 快速发展阶段39
  • 4.1.3 波动振荡阶段39
  • 4.1.4 巩固与衰退阶段39-40
  • 4.2 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发展阶段划分40-42
  • 4.2.1 同里古镇旅游概述41
  • 4.2.2 震泽古镇旅游概述41
  • 4.2.3 黎里古镇旅游概述41-42
  • 4.3 研究设计及调查分析42-47
  • 4.3.1 研究设计42
  • 4.3.2 调查实施42-44
  • 4.3.3 问卷分析44-45
  • 4.3.4 阶段时序特征总结45-47
  • 4.4 古镇旅游文化阶段差异发展路径47-49
  • 4.4.1 发展初期型古镇应完善旅游设施,注重文化挖掘保护47
  • 4.4.2 快速发展型古镇应挖掘文化个性,避免文化负态变迁47-48
  • 4.4.3 发展成熟型古镇应注重转型升级,发展体验休闲旅游48-49
  • 第5章 江南水乡古镇区域旅游文化变迁的空间特征研究49-62
  • 5.1 古镇区域旅游文化变迁基础分析49-52
  • 5.1.1 共生基础49-50
  • 5.1.2 异化基础50-52
  • 5.2 江南水乡古镇旅游文化区域划分52-54
  • 5.2.1 苏南浙北文化亚区——吴文化53
  • 5.2.2 绍兴文化亚区——越文化53-54
  • 5.2.3 上海文化亚区——海派文化54
  • 5.3 研究设计及调查分析54-59
  • 5.3.1 研究设计54
  • 5.3.2 调查实施54-55
  • 5.3.3 问卷分析55-58
  • 5.3.4 区域空间特征总结58-59
  • 5.4 古镇旅游文化整合协同发展路径59-62
  • 5.4.1 保护、传承与创新并举,大力发展旅游文化59-60
  • 5.4.2 挖掘本土文化,突出文化个性,打造特色古镇60
  • 5.4.3 加强旅游合作,共同整合营销,共建江南水乡古镇品牌60-62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62-64
  • 6.1 研究结论62-63
  • 6.2 研究展望63-64
  • 参考文献64-67
  • 附录 结构性调查问卷67-69
  • 致谢69-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车效梅教授《中东中世纪城市的产生、发展与嬗变》一书出版[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胡幸福;论旅游文化与历史文化的区别[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钟贤巍;;旅游文化学初探[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4期

4 孙琴安;;上海城市文化:旅游文化与学术交流相交融[J];探索与争鸣;2007年07期

5 桓占伟;;旅游文化及其主流研究反思——基于旅游文化概念的分析[J];人文地理;2007年04期

6 桓占伟;;我国佛教旅游文化开发的问题和误区[J];沧桑;2009年04期

7 郑蓓媛;石丽萍;张东;;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旅游文化的影响[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06期

8 邹本涛;;再论旅游文化学——敬复曹诗图先生[J];旅游论坛;2011年05期

9 尹汝龙;周静莉;;河北旅游文化品牌建设探析[J];大众文艺;2012年16期

10 俞慈韵;论旅游文化[J];东疆学刊;198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波;;南京六朝旅游文化发展之我见[A];南京区域文化与旅游产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张延华;;以旅游文化为依托发展文化产业[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3 郑焱;李朝军;;旅游文化学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研究述评:回顾与展望[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兰宗荣;;略论古代闽北的旅游文化[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朱光媛;;浅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文化建设[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郝建平;;关于包头市旅游文化建设的思考[A];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芳宁;;乡村旅游文化初探——以福建省龙岩市为例[A];农村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C];2009年

8 杜一力;;传承霞客精神 建设新时期旅游文化[A];徐霞客研究(第14辑)[C];2006年

9 范今朝;;试论“主题山水”的构思与营建——兼论嘉兴市的旅游文化建设方略[A];徐霞客在浙江·续二——徐霞客与越文化暨中国绍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申萍;孙健;;传统文化视阈下的旅游文化创新发展研究[A];201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胜;旅游文化塑造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N];光明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刘健;提升旅游文化内涵 为旅游产业注入活力[N];巴音郭楞日报;2007年

3 谢春山;历史与旅游的交汇:旅游文化渊源探析[N];光明日报;2007年

4 韦胜强;正确处理民族旅游文化建设的几个关系[N];广西日报;2006年

5 方文;加强旅游文化建设[N];广西日报;2007年

6 贵荣邋 刘亚萍;努力打造陇中特色旅游文化名市[N];定西日报;2008年

7 北京旅游文化演出课题组;北京亟需大力发展旅游文化演出业(中)[N];中国旅游报;2009年

8 北京旅游文化演出课题组;北京亟需大力发展旅游文化演出业(下)[N];中国旅游报;2009年

9 记者 冯晓荣;不断提升旅游文化产品档次 充分展示陕西良好对外形象[N];陕西日报;2009年

10 王东宇 牛丽丽;对旅游文化的思考[N];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正超;旅游文化学课程内容整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2 邹兵;海南“风情小镇”旅游文化的审美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3 陈希;景观生态学视角下苏州旅游文化展示系统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4 孙妍;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域下对延边地区旅游文化的思考[D];延边大学;2016年

5 黄婷婷;晚清外国探险家游记反映的喀什旅游文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年

6 陈雅琪;基于游客感知的江南水乡古镇区域旅游文化变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7 王晓琳;旅游文化研究方法体系探讨[D];兰州大学;2008年

8 刘志颐;民族地区旅游文化开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刘学娟;临沂市红色旅游文化产品的定位与开发[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10 迟妮娜;青岛旅游文化开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269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5269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4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