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1 17:38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路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融合 路径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广泛传播,给马克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很好的实际案例,丰富了马克主义自身的理论基础,反过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向着现代化不断发展,为中国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转换提供了理论保障,所以探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路径,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是中国现实国情的需要、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性转换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以及两种文化的相通性。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努力探寻和挖掘两者的契合点为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充分借鉴吸收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以及加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层面的融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融合 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1;G1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7
  • 1.1 研究背景9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9-11
  • 1.2.1 研究目的9-10
  • 1.2.2 研究意义10-11
  • 1.3 文献综述11-15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2-15
  •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5-17
  • 1.4.1 研究的思路15
  • 1.4.2 研究方法15-17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理论依据与实现需要17-28
  • 2.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时代内涵17-20
  • 2.1.1 先进性引领现代性17-18
  • 2.1.2 实践性助推创造性18-19
  • 2.1.3 开放性显现民族性19-20
  • 2.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理论依据20-23
  • 2.2.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20-21
  • 2.2.2 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21
  • 2.2.3 两种文化的相通性21-23
  • 2.3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现实需要23-28
  • 2.3.1 近代中国历史的选择23-25
  • 2.3.2 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25
  • 2.3.3 发展中国道路的需要25-26
  • 2.3.4 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需要26-28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原则28-40
  • 3.1 传承性原则28-31
  • 3.1.1 民族认同28-29
  • 3.1.2 价值认同29-30
  • 3.1.3 历史认同30-31
  • 3.2 导向性原则31-34
  • 3.2.1 指导思想31-32
  • 3.2.2 民族复兴32-33
  • 3.2.3 中国道路33-34
  • 3.3 创新性原则34-37
  • 3.3.1 主体自觉34-35
  • 3.3.2 直击现实35-36
  • 3.3.3 中国话语36-37
  • 3.4 协同性原则37-40
  • 3.4.1 中国化协同37-38
  • 3.4.2 时代化协同38-39
  • 3.4.3 大众化协同39-40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路径选择40-52
  • 4.1 用中国话语解释马克思主义40-41
  • 4.1.1 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表述马克思主义40-41
  • 4.1.2 用民族语言解读马克思主义41
  • 4.2 以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41-43
  • 4.2.1 用中国大同概念升华共产主义理想41-42
  • 4.2.2 用传统治国理念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42
  • 4.2.3 通过重视传统文化色彩的生活方式深化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化观42-43
  • 4.3 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43-45
  • 4.3.1 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扬弃中国传统文化43-44
  • 4.3.2 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创新中国传统文化44
  • 4.3.3 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促进中国文化现代化44-45
  • 4.4 借鉴西方优秀文明成果提升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融合度45-47
  • 4.4.1 用现代科学理论赋予中国传统文化以科学思维使其更切合马克思主义45-46
  • 4.4.2 借鉴西方的精神理性涤荡中国传统文化使其更融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46-47
  • 4.4.3 吸收西方民主法治意识催化中国传统文化以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7
  • 4.5 多层面立体化加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的融合47-52
  • 4.5.1 在共同理想方面实现二者融合47-48
  • 4.5.2 在道德建设方面实现二者融合48-49
  • 4.5.3 在生态观方面实现二者融合49-52
  • 结束语52-53
  • 参考文献53-56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56-57
  • 致谢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成岗;中国传统文化的后现代诠释[J];现代哲学;2000年02期

2 王业兴;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对民族凝聚力的影响[J];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02期

3 任继愈;中国传统文化的光明前景[J];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04期

4 杨永彬;杨永彬:群蜂现象和中国传统文化[J];哲学动态;2000年02期

5 李德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和劣势——关于文化的一点再思考[J];东南学术;2000年06期

6 杨士钰;略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J];甘肃高师学报;2000年01期

7 张同乐;论李大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翟振业;关于80年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研讨的反思[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刘金陵;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反思[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10 李百勤,侯学金;关公崇拜与中国传统文化[J];文物世界;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建平;;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关系之我见[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2 王雪燕;张绍旭;程国山;;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当代使命[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3 许抗生;;中国传统文化与全球化下的世界新秩序[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风雷;;中国传统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5 孟庆q;;新世纪与中国传统文化[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6 赵春生;;瞿秋白与中国传统文化[A];瞿秋白百周年纪念-全国瞿秋白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燕良轼;卞军凤;颜志雄;王涛;;中国传统文化中评价智慧的若干标准[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杜道明;;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A];东方丛刊(1992年第2辑 总第二辑)[C];1992年

9 王五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家的责任[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1:我国科技发展的文化基础[C];2007年

10 孙启泮;;中国传统文化与创新[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桂钿;人文奥运与中国传统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学术月刊》编辑部副总编、编审 夏锦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需要新的维度[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九三学社郴州市委专职副主委 曹世香;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着力点[N];郴州日报;2010年

4 咸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李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传统文化[N];咸阳日报;2011年

5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庞井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走向[N];经济日报;2011年

6 曲靖市麒麟区育红小学副校长 尹怀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N];云南经济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杜发强 整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泛”[N];平凉日报;2012年

8 海天出版社编审 秦海;让中国传统文化获得新的生命力[N];光明日报;2013年

9 本报驻赫尔辛基记者 赵广俊;“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吸引我的活力”[N];光明日报;2013年

10 曹保明 中国民协副主席 吉林省民协主席;中国传统文化抢救挖掘的又一成果[N];中国艺术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任翔;赵芝薰诗歌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2 刘志国;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D];山东大学;2007年

3 陈方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4 金忠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论[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朱春鹰;中国传统文化“心”之思想解读[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陈胜;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下的法律与宗教[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迟梅华;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2 齐晓静;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研究[D];济南大学;2012年

3 吴冠华;中国传统文化在网络游戏中的运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4 王鹏飞;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流行音乐中的传承[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5 徐文璐;关于《世博与中国传统技艺》翻译项目的实践报告[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6 蔡萌;科学发展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D];渤海大学;2015年

7 刘芳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8 杨静;改革开放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刘小荷;泰国中部地区高中阶段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调查报告[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10 樊腾龙;马克思主义视阈下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探析[D];河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003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6003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7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