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冷战时代中国与东盟的非传统安全合作
发布时间:2017-10-11 05:25
本文关键词:后冷战时代中国与东盟的非传统安全合作
【摘要】: 冷战结束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国际社会并非风平浪静,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威胁国家安全的因素不断增多,对一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以军事威胁为重心、以国家安全为核心的传统安全观己经不能解释人类面临多种威胁的事实。于是,国家安全的研究不再仅仅局限在军事、政治和外交领域,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经济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恐怖主义、走私贩毒、疾病蔓延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相关领域的学者们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中国和东盟深受非传统安全的严重威胁,需要积极勇敢面对挑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2年巴厘岛爆炸案等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2003年春季“非典”在东亚的肆虐、2004年“禽流感”的一度跨国蔓延,即为明证。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和东盟在传统安全领域缺少信任很难合作,但是双方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有着重大的共同利益,应该可以合作得很好。 本文通过对安全共同体理论的源流追溯,探讨了中国-东盟非传统安全合作的理论渊源;通过对双方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主要是经济安全、禁毒反恐、海上安全、公共卫生和环境安全等的合作轨迹的阐述,并针对中国和东盟在非传统安全合作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双方在非传统安全问题上应持的立场与应对策略。合作不能只停留在软性机制上,要加强实际操作的力度,特别是与区域性合作结合起来,巩固已有合作成果并拓展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范围。
【关键词】:非传统安全 合作 中国-东盟 安全共同体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15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6
- 第一部分:选题的意义与学术史回顾6-11
- 一、选题的意义6
- 二、选题的研究述评6-10
- 三、选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0
- 四、选题的创新之处10-11
- 第二部分:中国与东盟非传统安全合作的理论渊源11-15
- 一、“安全困境”下的理论思考11-12
- 二、合作方式:建构安全共同体12-15
- 第三部分:中国与东盟非传统安全合作的轨迹15-45
- 一、中国安全观念与行为的转变15-19
- (一) 提倡综合安全观15-18
- (二) 向东盟示好的表现18-19
- 二、东盟安全观念与行为的转变19-27
- (一) 安全观由内向型转为外向型19-23
- (二) 行动由被动变为主动23-27
- 三、具体领域的合作27-45
- (一) 经济安全28-32
- (二) 反恐禁毒32-36
- (三) 海上安全36-39
- (四) 公共卫生39-41
- (五) 环境安全41-45
- 第四部分:对中国与东盟非传统安全合作状况的历史性反思45-48
- 注释48-51
- 参考文献51-54
- 致谢54-55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国忠;朱陆民;;浅议非传统安全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外企业家;2011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益林;非传统安全视阈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凯;冷战后中日非传统安全合作的现状及前景[D];延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107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01074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