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朝鲜君主的受封过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9 10:10

  本文关键词:朝鲜君主的受封过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明鲜关系 朝鲜君主 政变 册封


【摘要】:在古代的东亚,形成了以儒家文化和汉字为代表的儒家文明圈,拥有优秀文化和先进文明的中国便是这个文明圈的中心。中国周边的其他国家和民族,都应遵守儒家文明圈的秩序和礼仪,向中国的天子朝贡。中国封建王朝对于外国的“朝贡”活动所采取的相应行为,一般是“册封”和“回赐”。由于“册封”和“朝贡”两种活动的关联,才结成了国家与国家之问的政治关系,所以我们把中国与周边邻国之间的传统政治关系称为“册封朝贡关系”,简称“封贡关系”。朝鲜王朝自建立以来,对明关系的一大特征就是事大外交,与明朝维持着非常典型的封贡关系。对朝鲜而言,封贡制度有助于维护统治者的权力和地位,有利于获得经济利益和军事利益。对明朝而言,封贡制度确保了明朝的宗主国地位,维持了周边环境的和平稳定,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内对一些贡物的需求,明朝对朝鲜采取“字小”之策。可以说,封贡制度是朝鲜和明朝统治者都可以接受的一项制度,因此才得以长时问延续。本论文以明朝与朝鲜的封贡关系为背景,探讨了明朝册封朝鲜国王的过程,主要选取了四位通过政变即位的朝鲜国王,即朝鲜太宗、世祖、中宗和仁祖,对其册封过程进行了整理,并互相对比分析,从中窥探不同时期的明鲜关系及其变化。四位国王都是通过政变即位,他们的行为违反了当时明朝和朝鲜所标榜的儒学理念。本文按照他们奏请册封的形式,将四位国王分为两类:隐瞒政变事实的承袭形式和以实相告形式。其中朝鲜太宗、世祖和中宗都采取了第一种方式,为了避免争议,他们隐瞒了政变事实,以袭位的形式通报明廷。明朝对他们的即位方式没有怀疑,只是在礼仪规范上有所要求,致使他们多次派遣使臣才获得册封。只有仁祖选择了如实告知明朝,在明朝引起激烈争论。明朝方面,起初将仁祖的行为归结为篡权,认为他严重违反了礼仪规范,私自废黜国王,也藐视了明朝权威。但是当时明朝正与后金对峙,朝鲜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一些明朝官员非常担心朝鲜被后金拉拢一起对抗明朝。最终,明朝考虑到国家利益,决定不再追究仁祖的篡权行为,对其进行了册封,以保证仁祖能站在明朝一方。这四位朝鲜君主前后纵跨了两百多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朝鲜对明朝的态度和明朝对朝鲜的态度都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也折射出这段时期内明鲜关系的变化。首先,朝鲜对明朝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从太宗、世祖、中宗的册封奏请过程可以看出,当事大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朝鲜会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甚至欺瞒明朝,对明事大是为了“保国”;但是,到了仁祖时期,朝鲜对明朝的态度变得更加诚恳。这种转变,一方面是由当时的政治环境所决定的,仁祖将光海君的两端外交手段归结为“背明”行为,就决定了他上台后必须实行“尊明”的外交政策,要对明朝更加诚恳。另一反面是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即壬辰倭乱,壬辰倭乱以后,“事大保国”的本质得以转变,朝鲜开始过度地对明朝采取事大态度。其次,明朝对朝鲜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这种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视礼节名分转变为注重实际利益上。对明朝来说,封典是一项重要的外交礼仪,因此册封朝鲜国王时总是把礼节和名分放在第一位。但是,到了明朝末期,由于后金的侵略,与儒教礼节和名分相比,处于战乱中的明朝更加注重实际利益。当儒教原则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明朝会放弃儒教原则,维护国家利益。
【关键词】:明鲜关系 朝鲜君主 政变 册封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312.2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摘要8-10
  • 一、绪论10-20
  • 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11-12
  • 2. 先行研究12-19
  • 3. 研究方法19-20
  • 二、明鲜封贡关系和朝鲜王朝的王位继承20-33
  • 1. 明鲜封贡关系的形成20-24
  • 2. 封贡关系下朝鲜君主的王位继承24-26
  • 3. 封贡关系对朝鲜和明朝的影响26-33
  • 三、朝鲜君主的册封奏请和明朝的册封33-54
  • 1. 隐瞒政变事实的承袭形式33-47
  • 2. 以实相告后仁祖李P'的篡位争议和受封47-54
  • 四、结论54-58
  • 附表:朝鲜国王与中国皇帝对应表58-60
  • 参考文献60-64
  • 致谢64-6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5-66
  • 附件二: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巨新;;清朝与缅甸、暹罗封贡关系比较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2 修斌;付伟;;清琉封贡关系的确立及其影响因素探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3 李金明;;明朝中琉封贡关系论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李宗勋;陈放;;中国古代“封贡关系”新思考——论朝鲜与女真“封贡关系”的成因及影响[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王培培;;“朝贡体系”与“条约体系”[J];社科纵横;2011年08期

6 程尼娜;;汉代东北亚封贡体制初探[J];学习与探索;2010年03期

7 王臻;;“丙子之役”及战后清鲜交涉的几个问题[J];韩国研究论丛;2009年02期

8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放;;概论清与朝鲜典型封贡关系确立的原因及表现[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五辑)[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法武;外力冲击下的中琉封贡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赵荣耀;乾嘉时期清朝与廓尔喀封贡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刘喜涛;封贡关系视角下明代中朝使臣往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晓;明琉封贡关系中违规行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沈敏;明初中朝封贡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岳松松;朝鲜君主的受封过程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4 连建丽;元末明初中朝关系的变化与封贡关系的重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文文;康熙朝清鲜封贡关系探析[D];山东大学;2011年

6 岳阳;清代朝鲜赍咨行初探[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60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060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2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