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俄国妇女和妇女解放运动
本文关键词:近代俄国妇女和妇女解放运动 出处:《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长期以来,我国学者对俄国史的研究侧重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而俄国妇女史的研究在中国几乎是一片没有开垦的沃土。基与此,本文试图对近代俄国妇女的生存发展状况进行探究,弄清俄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来龙去脉。这是本文选题的出发点。 本文基本观点是:近代俄国妇女在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地位都有了明显的提高。19世纪60年代以前俄国妇女在家庭里地位卑下,几乎不准涉足公共领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斗争,俄国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显著提高,表现在各个方面:开明父母开始抛弃男尊女卑的观念;离婚相对容易;择偶相对自由;人身相对自由;妇女的继承权扩大。与西欧妇女相比,在家庭地位方面俄国妇女高于西欧妇女。俄国工业革命以其“看不见的手”把妇女从家庭抛入社会。为了追求生存,下层妇女大批进入工厂;中上层妇女出于对接受家庭教育——结婚——当家庭主妇的生活方式不满和追求自我实现的考虑逐步走上了社会。从妇女走上社会,到获得各项权利的过程,实际上也是马克思所说的由人的依赖关系向物的依赖关系的过渡过程。在此基础上,俄国妇女的主体意识由自在自然阶段走向自知自觉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俄国妇女解放运动登上了历史舞台。 19世纪60年代,随着妇女问题的提出,俄国女权主义者、虚无主义者和激进主义者提出了各自解决妇女问题的方案。俄国女权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在不触动沙皇专制制度的基础上,求得女性与男性一样的权利平等。中上层妇女是女权运动的主力军。通过女权主义者的不懈努力,俄国妇女获得了高等教育权、就业权和普选权,从这个角度看,俄国女权主义运动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俄国女权运动只代表了中上层社会女性的权益。女权主义者看不到妇女受压迫的社会根源和经济根源,更不愿触动俄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主张通过改革提高妇女的地位,因此女权运动远离社会革命。俄国女权主义者对男性的模仿多于创造,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结构中,如果俄国女权主义者对这个社会结构不进行根本改造,女性就永远是第二性。 虚无主义者试图通过合作社实现妇女解放,最终失败,,许多虚无主义者加入了革命阵营。民粹派女性和社会革命党女性采取革命恐怖手段解决妇女问题,反而给革命带来了巨大损失。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社会主义妇女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妇女运动的主要内容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劳动妇女认清女权运动的局限性,争取自身的彻底解放;二是创办《女工》杂志,提高女工的政治觉悟,争取妇女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加强社会主义运动中妇女的作用。妇女解放与工人运动结合是俄国社会主义妇女运动的显著特征。 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妇女运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女工们积极地参加布尔什维克党,满腔热忱地投入罢工斗争和武装起义,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俄国社会主义妇女运动把阶级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可指责,但是阶级和性别毕竟不属于同一范畴,性别是从人类社会诞生就存在,而阶级只存在于阶级社会。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阶级利益强调以男性利益为主。如果劳动妇女不以女性身份参加斗争,就不会从根本上改造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 全文包括四部分: 第一部分,18-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妇女。该部分论述了贵族妇女、农村妇女和城市妇女的生存状况。这部分内容是本文研究的历史起点。 第二部分,1861-1917年的俄国妇女。该部分阐述了近代俄国妇女的主体意识如何觉醒,论述了俄国妇女如何走入公共领域。 第三部分,俄国妇女解放运动:女权运动。该部分对俄国女权运动脉络进行了梳理并对其进行了评析。 第四部分,俄国妇女解放运动:从虚无主义到激进主义。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作者在国内首次系统地研究了近代俄国妇女生存发展状况,梳理了俄国妇女解放运的来龙去脉。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5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学;;莱蒙托夫文学创作中的自然观[J];西伯利亚研究;2011年03期
2 王荣生;;南路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钟竹筠[J];当代广西;2011年16期
3 祭司;;最后的时刻[J];男生女生(金版);2007年04期
4 肖玉秋;;1917年前俄国东正教传教团在华开立学堂考略[J];世界宗教文化;2011年03期
5 陈勇;;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俾斯麦制定东方政策的基本依据与战略图谋[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柳若梅;;历史上俄罗斯通过广州开展对华贸易问题探究[J];俄罗斯学刊;2011年03期
7 郭文深;沈阿莲;;18—19世纪清人眼里的俄国气候和俄罗斯人衣食住行[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陈树林;;俄国现代化文化阻力的文化哲学反思[J];俄罗斯学刊;2011年01期
9 珍妮特·哈特利;郭波烁;黄才玲;;俄国的大国时代(1762—1825)[J];国际政治研究;2011年02期
10 柳若梅;;历史上俄罗斯人之认识澳门[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珊珍;;建国以来妇女解放事业的历史回顾[A];五十年社会变迁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柳茗梅;;中俄初识(发言提要)——谈截止至18世纪中国与俄国相互认识[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3 马寅卯;;进步的陷阱——俄国思想家对启蒙理念的批评[A];中西视野下的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4 康澄;;两位俄国天才女诗人折射出的“白银时代”诗歌光芒[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5 阎国栋;;17—18世纪俄国来华使节与俄国汉学萌芽[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6 白春仁;;学科呼唤沟通文化的自觉[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金沙曼;;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延安的实践发展与新的时代内涵[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8 荣铁生;;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妇女运动[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1981年
9 沈智;;辛亥革命前后的女子报刊[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81年
10 鞠健;;瞿秋白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宣传及意义[A];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10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张浩;俄国制造遭遇寒流[N];科技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林志文 通讯员 吴丹琴;汪洋:广东始终走在全国妇女解放运动前列[N];中国妇女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邓小波;她们都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N];中国妇女报;2011年
4 宋世益;俄国今年电视产量将增[N];国际商报;2003年
5 林精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何谓俄国知识分子问题?[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6 同济大学 刘亚;关于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的思考[N];中国信息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蓝碧霞;瞧瞧这百年来的厦门“女强人”[N];厦门日报;2010年
8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林跃勤;中国如何赢得俄国石油[N];深圳商报;2003年
9 何 榉;“绞丝机”:美军用了俄国枪[N];中国国防报;2005年
10 汪丁丁;值得国人借鉴的俄国故事[N];中华读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宛斌;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宗教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陈英;性别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刘玮;1860-1917年的俄国金融业与国家经济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强;英属印度西北边疆政策和中国西部边疆危机[D];暨南大学;2005年
5 郭宇春;俄国犹太人研究(18世纪末—1917年)[D];吉林大学;2007年
6 姜U
本文编号:13308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330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