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性”到“合理性”——兼论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及转向
本文关键词:从“理性”到“合理性”——兼论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及转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012年第1期 总第303期
前沿
Forward Position
No.1
2012
Sum No.303
从“理性”到“合理性".
——兼论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及转向
伍志燕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贵阳
550001)
[摘要】“合理性”的概念来源于“理性”。但又高于“理性”,它是一种合乎扬弃传统理性和非理性的理性。从西方哲 学的发展脉络来看,先后经历了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转向;“合理性”概念的历史演变也相应地经历了“原初理
性…‘启蒙理性…近代理性…‘非理性主义”等几个发展阶段。从“理性”到“合理性”的转变表征了当代西方哲学主题
的转换,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关键词】理性;合理性;西方哲学;转向 [中图分类号】舯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67(2012)Ol一0050—04
西方哲学自诞生之日起,始终是一种理性的形 而上学。从古希腊柏拉图肇始,直到近代的黑格尔 将西方传统理性主义推向了巅峰,理性一直是决定 和支配万物的“神秘力量”。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 传统理性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非理性和反理 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和泛滥,将理性乃至哲学本身推 向了一个危险的境地。要维持理性的地位,就要把
它从绝对化和神秘化的位置上拉下来,还其本来面
k6"yoq(逻各斯)和1,tO蜒(努斯),这两个词分别表 达了理性的最初含义。在赫拉克里特那里,世界本 源“火”就是k6Toq,“万物的转化,都是按照一定
的、相同的逻各斯(k6-Cog)的。州川
到了柏拉图那里,理性作为最高的理念被称作 是德穆革(Demiurgos),它是万物的创造者,即造物 主或神。同时,“理性”概念被亚里士多德看做是逻 各斯,亚里士多德将逻各斯当做“形式的形式”“第 一推动者”以及“最高实体”,并通过用一些列的逻 辑范畴来论证和表述信仰。因此在古希腊哲学中, k6Tog是外在于人的客观力量和规则,正如现代学者 张汝伦指出的那样,“对逻各斯的任何主观主义的解 释就显得站不住脚。州副”2 与^,6Tog紧密关联的是v06E,v069最早是在认识 论和心理学、生物学意义上而言的,阿那克萨戈拉 最早将v06‘当成本体论范畴,认为v069是与物质性的 种子及万物相对立的精神本源,它是万物运动及秩 序的决定性因素。阿那克萨戈拉从本体论上提出v06‘ 主要出于三点原因:一是物质和运动分开,W埏充当
目。合理性问题的凸显不但体现了传统理性哲学和
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发展走向,更昭示着当代社会和 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从原初理性到启蒙理性
“合理性”(rationality)作为哲学史上的一个经 典概念,最早来源于“理性”(reason)。在古希腊时 期,“理性”与人们对世界本体的理解紧密相关。在 那时,“理性”被视为宇宙之本源、世界之灵魂的一 种本体论意义上的实体;同时,它又指世界的客观 秩序规则。据考证,
“理性”概念在古希腊源出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IOYJC720048)。 [作者简介】伍.畚燕(1975一),男,湖南东安人。博士.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剐教授,硬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伦理思想史。
?50?
万方数据
VO卜理性这种精神本原;三是1,o埏成为宇宙万物
动力因;二是灵魂的理智功能被吹胀、夸大,变成 构造一致、井然有序、安排合理的原因,酝育了通 向目的论的因素。 同样,苏格拉底在目的论上将voOq称为“理性 神”,并认为它以善为目的来安排世界万物。在柏拉
旦得以确立,反过来又构成了启蒙理性的道德内涵, 甚至可以说是它的核心和实质。然而,这种启蒙理
性过分强调人的智性,强调同本能相对立的“逻辑
理性”,实际上还是一种狭隘的理陛观。
二、从启蒙理性到近代理性
图那里,1,o心弛是作为本体而存在,他区分了灵魂的
四种状态,“相当于最高一部分的是理性(希腊文是 于第三部分的是信念,相当于最后一部分的是 想象。’’[31
VO暗一引者注),相当于第二部分的是理智,相当
因此,在本体论意义上的理性,既是k6109,也 是1,o诧。不过,作为两种不同的理性,k6No;和VO埏 是有区别的。k6一、/og代表着规范性和法则的理性;VO 址代表着能动的、超越的、与整个物质世界划分开来 的纯粹精神,是与感性相对立的纯理性。如果说 k6-yog被看做世界的合理的结构,那么这个合理结构 的目的的形成的原始动力就是l,o埏。从总体上说,在 古希腊哲学中理性是统一的,它既是宇宙的原理, 也是人类生活的最高准则。这种理性被置入了对整 体的目的论的理解之中,通常被人们称之为“原初 理性”。 到了中世纪,哲学成为了神学的婢女,“理性” 开始有了走向认识论的倾向。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 们开始从神或上帝那里解释理性。最早是安瑟伦对 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然后是托马斯?阿奎那对 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明。 在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们看来,理性不是根据 感官经验和实践活动培养起来的,而是上帝授予人 类的先天经验和能力。上帝是理性的源泉,在创造 人时就把自己的一部分特征分配给人。 文艺复兴时期,理性除了认识论上的意义之外, 还被赋予人性论意义,这种理性被称为“启蒙理 性”。这一时期的“理性”通常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前者涵盖了知性(understanding)与狭义的理性,其 中知性是指认识感性直观对象(即自然)的能力;
狭义的理性则是指区别于知性的一种辩证思维能力。
文艺复兴之后,近代哲学出现了唯理论和经验 论两大流派。这一时期,“理性’,仍然是一个核心概 念,它被称为“近代理性”。如果说“启蒙理性”还 是由本体论意义向认识论意义的过渡,西方哲学在 近代则正式出现了“认识论转向”。 近代认识论哲学的源头是笛卡尔和培根的哲学, 它i'll--"者虽然分别属于唯理论和经验论,但是二者 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反对宗教上帝,解放人。 以笛卡尔为首的唯理论者从演绎的角度提升人 的理性能力,用人的理性去反对上帝,认为所有科 学的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都能在“理性的自然之光” 的照耀下得到解决。 尽管以培根为首的经验论诉诸于经验来认识人、 解放人,但这种经验论并没有完全排斥理性的认识 能力,其诉诸的“经验”实际上是一种“经验理 性”。不过,无论是经验论的“经验理性”,还是唯 理论的“理论理性”,都是理性主义哲学,也正因为 这种“经验理性”与唯理论的“理论理性”一起才 导致了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理性时代”。这种 认识论意义上的“近代理性”局限性在于:就唯理 论而言,理性虽然是人的理性,但不是经验世界、 现实世界,而是理性世界的人的理性,这种抽象的 理性最终还是趋向于对“神性”“上帝”的妥协。如 笛卡尔的“我思”、斯宾诺莎的“实体”、莱布尼茨 的“单子”都体现了唯理论理性的上帝性;就经验 论而言,它虽然用人的理性来反对“神性”“上帝”, 但是并不彻底,就算是像休谟那样的彻底经验论者, 最终也陷入了不可知论。 西方近代理性观继续被康德、黑格尔所继承并 发展。在康德和黑格尔看来,理性既具有认识论上 的意义,又赋有本体论的内涵。 在康德那里,理性被看做是“对对象下判断的 能力”以及“认识对象、认识应归于对象的东西的
能力”o【.41它主要有两种:思辨理性和实践理性,前
不过,无论是广义理性,抑或狭义理性,都是一种 居于人心中的高级认识能力,与人心中非认识能力 的其他能力有着本质区别。它既不同于对神的敬畏 感、对权威的崇拜欲,也不同于自发的、非理性的
情感、意志和直觉;它是当时人们的一种独立思考、 明智判断以及自我选择的认知能力。这种“启蒙理
者讨论的是知识的界限,主要揭示一切事物必然发 生的规律,寻求知识的普遍必然的客观有效性,要
求与直观经验区别开来;而后者讲的是道德和自由 意志,揭示应该发生的规律,只服从于由理性赋予 自身的普遍的必然法则,追求具有普遍有效的客观
性”旨在于诋毁神权和王权的统治,将“人”从神
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而唤起人类的自由、正义和
人性概念的确立;而自由、正义、人性这些概念一
道德律,要求与任何主观准则区分开来。
?51?
万方数据
在康德看来,无论是实践理性,抑或思辨理性, 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同一个“纯粹理性”,都追 求一种不能在经验范围内发现的、超验的、无条件
的东西,在理性中存在着的普遍必然的先验法则;
唯一不同的是,实践理性与思辨理性相比,它具有 自发的能动性,正是这种能动性使它可以推动人们
去从事道德实践。
象”【5J,人类只能靠意志的直觉看到事物的表象,至 于事物的本质是无法通过人的理性来认识的。深受 叔本华思想影响的尼采认为生命的本质就是意志, 是一种贪得无厌的欲望和创造的本能,并以此作为 估量一切价值和确立新价值的标准,提出“上帝死 了”的口号,抨击古希腊以来的理性主义。在柏格 森看来,理性意识是空间化的产物,它们把活的东 西割裂开来看,从而抹杀了生命。世界上生生不息 的动力,来自于非理性的生命力,即“绵延”和 “生命冲动”。萨特进一步认为,人是“自为的存 在”,人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选择着、自我创造着的 “非理性存在”。不可否认,西方人本主义注重挖掘、 张扬人的非理性因素在人类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对 许多人所抱的“单凭科学知识即可推动人类精神进 步”的幻想的抨击,以及把作为个体的人从传统理 性设置的所谓神圣的普遍、整体、终极使命等臆造 物的重压下拯救出来,都是非常有益的、合理的; 但是它忽视了理性的价值,过度地张扬非理性,从 另一方面走向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反动。 严格来说,反理性主义思潮的勃兴也是伴随着 20世纪中叶后的科学主义为了解决为科学辩护而日
益被引起重视的。
到了黑格尔那里,理性是人的本质和内核,也 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即绝对精神。黑格尔的 “理性”具有三个特点:既是主体,又是实体和本 体。首先是主体。黑格尔将理性推向了极端,他将 整个世界看成是逻辑概念的推演过程,人不见了, 理性淹没了人,直接成为了主体。其次是实体。黑 格尔将理性当做实体本身,认为它是无限的、永恒 的、唯一的。再次是本体。按照黑格尔的逻辑学, 理性既然是实体,就必然是本体。这种作为本体的 理性就是“绝对精神”。 总之,在黑格尔那里,理性是一种包罗万象、 决定世界万物之存在与发展的总体性结构,而整个 世界是一个在理性的统一支配下依据既定的程序渐 次展现自身本质内涵的统一整体,自然和社会历史
都成了理性本质的展现。这种理性观局限性在于过 度张扬理性,将理性与现实脱离开来,忽视了人本
身及非理性因素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及作用。
三、从近代理性到非理性主义
科学主义起源于孔德的实证主义和马赫的经验 批判主义,它们的共同理念是“拒斥形而上学”,亦 即拒斥形上理性。但真正表现为科学主义的思潮应 从逻辑实证主义开始。逻辑实证主义在对科学和非 科学的划界中,认为唯有科学才具有认识论意义, 哲学则被贬斥为没有认识论意义的“生活体验”。在 他们看来,传统的思辨哲学或形而上理性无休止无 结果的争论和错误的根源都在于语言的误用,现代 哲学应当把语言分析作为主要任务和主要方法,以 语言逻辑分析来克服思辨形而上学。 在实证主义者艾耶尔那里,“一切的形而上学断 定都是没有意义的”16j,因为哲学的科学性无外乎两 个基本条件:一是经验上的可证实性,二是逻辑上 的可分析性;而形而上学者依靠形而上理性建立的 命题,超出了经验科学的层次,所以“形而上学已 完全失败,传统理性哲学的唯一出路就是寻找新的 基点,这就是对语言的逻辑分析”17 J。 罗素也认为,科学理性的力量在于证实抑或证 伪,科学语句有“真值”、存在可错性,因而科学知 识可以在猜测与反驳中不断增长,而哲学理性超乎 经验世界,无经验事实以为参照,究其根本无法还 原为“可观察性语言”,所以哲学之思辨理性与科学 之实证理性相比,虽然同为“理性”,但是不过是一 借喻罢了。
19世纪中叶,西方传统理性观受到了前所未有 的挑战,现代哲学主要分化出两大思潮:一是人本
主义,一是科学主义。
人本主义又叫非理性主义,既是对资本主义现 实的回应和反思,又是对新时代的呼唤和预言,同
时它也改变了西方哲学以理性为中心的单一发展模
式,开创了新的哲学思维方式,为西方哲学的发展 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强调人的精神生活的各种
非理性因素,注重挖掘、张扬人的非理性的情感、
意志、本能、直觉、下意识、灵感等因素,大肆宣 扬非理性在人的发展与行为中的作用和价值,走向 了传统理性主义中的对立面。 在非理性主义看来,人的本质不是理性而是非 理性;在人的精神或心理结构中,理性所占的分量 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大部分是非理性的无意识或 潜意识。在这里,理性只是一种消极的工具性的东 西,理性的活动只能依仗非理性作为推动力量。人 本主义者叔本华最先开始对理性主义的批判,建立 了意志主义的思想体系,他认为“世界是我的表 ?盟?
万方数据
此外,维特根斯坦对传统理性哲学的颠覆起到
了决定性作用,“理性甚至哲学本身都被后期维特根 斯坦推向了一个危险的境地。”[81在维特根斯坦看来,
没有什么普遍性的、本质的东西存在,存在的只是
“家族的相似性”一。当然,逻辑实证主义的彻底经验
主义倾向,纯粹追求语言的分析和逻辑论证,更加 脱离了现实生活,但在另一层面上直接导致了传统 形而上学的甚至认识论的理性观的彻底破产。
四、当代西方哲学的趋向:合理性
将理性看成是实体、本质、规律性的总和。近代理 性哲学将理性看做是一个认知事物的能力,考察人 的理性活动及其结果的可能性条件。但是,“社会生 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lo]505,这些本体论和认识论上 的“理性”,只有通过现实的人的活动——实践方能 得到体现和表达,因此研究人和人的行为的合理性 问题必须成为当代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另一方面, 由理性向合理性的转换也标示着哲学研究从“是”
到“应当”的变换。“是”是对世界的本原的哲学追
面临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对传统理性哲学的理 论困境的诘难,当代西方哲学在扬弃传统理性哲学 和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基础上,走向了“合理性”哲 学(即价值哲学)。“合理性”是对西方哲学传统素 有的关键概念——“理性”“非理性”或“反理性” 进行反思、批判的直接产物。“合理性”的基本含义 就是合乎理性,但不是合乎传统概念的理性、“非理 性”或“反理性”,而是合乎经过反思的、批判的新 理性。这种“新理性”哲学区别和高于传统理性哲 学的地方在于:其一,理性应对现实世界持批判态 度,这种批判不是非理智的全盘否定,而是通过用 理性的眼光去衡量现实,修正其不完善的地方,促 使其逐渐地、不断地完善。其二,理性对自身也应 该持批判态度,它应时刻认识到自身的有限性、相 对性和历史性,它不仅应促进现实逐渐趋向完善, 也应同时修正自身以适应改变了的现实。同样,这 种“新理性”哲学也区别和高于非理性主义或反理 性主义,它所讲究的“合理性”是一种经过反思批
判后的合“理性”的理性,它含括了“理性”和
问,是对象性思维的提问方式;而“应当”是对世 界、人以及人的行为应该怎样的哲学反思,是一种 反思性思维的提问方式。马克思曾经说过:“哲学家 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 界。”¨oJ姗也就是说,哲学的内在本性就是要实现从 “是”的描述到对“应当”的评介和规范的转变。 总之,从理性向合理性的转变,昭示了近代西 方哲学向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是由抽象思辨转向现 实生活。从目前看来,把面向现实生活当做哲学研 究的方向,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认同,这也 充分昭示了当代哲学研究的最新动向。
[参考文献】 [1]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7:454.
[2]张汝伦.历史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272. [3][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等译.北京:商务印书
馆,1986:271.
[4][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13.
[5][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石冲白,译.北京:商
务印书馆。1982:25.
“非理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理性和非理性都具 有一定的合理性。总之,合理性要求人们在认识、 行为和评价等一切方面运用自己的理性智慧估算、 谋划出适当的或最佳的选择、目标,并深思熟虑地 尽最大可能地调动自己可资利用的手段。以达到可
以期望的最佳效果。
[6][英]A?J?艾耶尔.语言、真理与逻辑[M].尹大贻,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1.
[7]Ayer
Alfred
Jules.幻咖缸Positivism[M].Gleneoe,111:Free
Science[M].Blackwel]Publishers
Press,1959:57.
【8]Rogger
Trigg.Rationality and
UK。Cambridge USA。1993:29.
“合理性”作为当代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 的历史演变体征了当代哲学由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 价值论的转向及发展脉络。一方面,它标示着哲学 研究从“实体”到“实践”的转向。古代理性哲学
[9][奥]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陈嘉映,译.上海:上海人民出
版社.200l:48.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杜。2009.
(责任蝙辑:吉雅)
?53?
万方数据
从“理性”到“合理性”——兼论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及转向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伍志燕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前沿 Forward Position 2012(1)
参考文献(10条) 1.汪子嵩 希腊哲学史 1997 2.张汝伦 历史与实践 1995 3.柏拉图;郭斌和 理想国 1986 4.康德;邓晓芒 实践理性批判 2003 5.叔本华;石冲白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1982 6.A·J·艾耶尔;尹大贻 语言、真理与逻辑 2006 7.Ayer Alfred Jules Logical Positivism 1959 8.Rogger Trigg Rationality and Science 1993 9.维特根斯坦;陈嘉映 哲学研究 2001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外文期刊] 2009
引用本文格式:伍志燕 从“理性”到“合理性”——兼论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及转向[期刊论文]-前沿 2012(1)
本文关键词:从“理性”到“合理性”——兼论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及转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53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55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