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中国哲学研究方法探究82

发布时间:2016-11-29 17:30

  本文关键词: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的再反思——“援西入中”及其两种模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哲学研究方法探究;摘要: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深受西方哲学的影响,近年;关键词:援西入中、开垦之路、观察之路、理论重构;一、对中国哲学研究方法的关注;近几年来,中国哲学界对于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的课题;国哲学的方法论反思》,提出:理解的历史性与诠释的;2007年5月25-26日东吴大学哲学系召开了“;回应西方哲学对于中国哲学的影响,大致有以下三种不;在现阶段无

中国哲学研究方法探究

摘要: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深受西方哲学的影响,近年来,学者们开始重视探索中国哲学自己的研究方法。有关中国哲学的主体性问题,以往大都从中国哲学内容的特性来谈,本文则从思维方法入手,先厘清中国哲学家们不同类型的思维方法,来把握中国哲学的主体特性。中国哲学的原典文献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是该思想本身的方法意识清楚,可以直接引用者。第二,虽未表达出其所用的方法为何,但是相对于其明显的目的性,仍可以掌握其方法者。第三是文本中并无方法的自觉,但可以由研究者透过问题意识的操作,来还原该作品所关切的问题与作者之目的。第四种类型则是无法用理论重构的实践与体悟的开垦之路。厘清不同的“开垦之路”有助于与西方哲学的对话。

关键词:援西入中、开垦之路、观察之路、理论重构

一、 对中国哲学研究方法的关注

近几年来,中国哲学界对于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的课题相当重视,相关的学术会议、论文发表也不断推陈出新,例如2005年5月3-5日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了“西方的诠释、中国的回应——中国哲学与方法论之反思与探索”国际学术会议,2006年12月3日中国哲学学会在台湾大学哲学系举办了“中国哲学方法论”的座谈会,2006年12月15-16日在香港中文大学又召开了“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内部讨论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的郭齐勇于2007年3月在《学术月刊》发表了《建构中

国哲学的方法论反思》,提出:理解的历史性与诠释的相应性、 “中国哲学”学科的主体性与中西哲学的对话性、以及“中国哲学”的特殊性与丰富性。台湾《哲学与文化》2007年4月号395期,杜保瑞主编了一期“中国哲学方法论专题”,台湾的学者们分别从儒家演绎思维、以老子为例的本体诠释、中国哲学的真理观、以及中国哲学方法论的后设反省等观点作了广泛的讨论。其中,笔者所发表《中国哲学研究方法之省思》一文,则是从各种研究方法的目的、操作方式、研究成果等方向进行比较,显示在操作方式上,各种研究方法不论在原典文献的诠释、文意上的理解、理解之后的理论性建构,都受到西方哲学广泛的影响。

2007年5月25-26日东吴大学哲学系召开了“儒家哲学的典范重构与经典诠释”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清华大学哲学系的彭国翔发表了《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的再反思——“援西入中”及其两种模式》,文中指出:“援用西方哲学的观念资源来诠释和建构中国哲学,虽然和“反向格义”或“逆格义”所指的是同一现象,即20世纪以来中国哲学研究的基本模式,但他的‘援西入中’是一种中性的描述,而‘反向格义’或‘逆格义’则不免含有明显的价值判断,其中显然包含质疑的成分。…‘援西入中’的语意不必是以西为主,因为‘援入’可以是‘中’方的自我要求和主动行为。而‘援什么’、‘如何援’、以及‘入何处’、‘如何入’,其标准都可以在‘中’而不在‘西’。这种情况下,‘西’方反而是较为被动的被选择方。” i

回应西方哲学对于中国哲学的影响,大致有以下三种不同但相关的态度:1.

在现阶段无法脱离其影响力的情况下,要尽量避免反向格义的弊病。2.要有意识地跳脱、避免逆格义的各种限制,并以此为中国哲学发展之目标。3.应更积极化被动为主动的“援西入中”,并肯定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未来发展的积极性意义。中国哲学的特质、中国哲学所关心的问题、以及中国哲学的思考方法,都是在确立“中”所必须厘清的。其中在思考方法方面,笔者曾指出中国哲学的思维方法中,有“开垦之路”与“观察之路”的分别,所谓开垦之路是指中国哲学中各家、各派或哲学家个人产生其思想内容的思考方法。如:墨家的三表法、公孙龙的名实论、易传的解经方法等皆是。所谓“观察之路”是指当代学者研究中国哲学的方法ii。“观察之路”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现代思维方式、西方哲学的影响。而“开垦之路”则属中国古代哲学家自己的思考方式,若能厘清“开垦之路”则不失为把握中国哲学主体性的重要步骤,如此“以中为主”的第一步才能够确立。并且,厘清“开垦之路”、掌握了中国哲学家的思路,再由思路呈现中国哲学思想之内涵、及其所处理的问题,进而可对比呈现出中国哲学的特性。

二、开垦之路

所谓开垦之路是指中国哲学中各家、各派或哲学家个人产生其思想内容的思考方法。中国哲学的内容丰富,儒、释、道及各家各派的开垦之路并不相同,必须针对所研究对象的特性而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第一种类型是该思想本身的方法意识清楚,可以直接引用者,如:墨家的三

表法、公孙龙的名实论等皆是。三表法中:本之者为古者圣王之事,是诉诸古代的权威,以寻求立论之根据;原之者为考察百姓耳目之实,是诉诸社会民众的感官经验;用之者,在发以为刑政,观察是否符合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则是诉诸实际政治上的效用。这种思考、论证的方法,在墨学诸论中如《兼爱》、《尚贤》、《尚同》、《节用》、《非命》、《明鬼》、《非乐》等篇的思想内容大都采用三表法的论证方式iii。其他,还有故式推论、两而进之、推类法等在《墨子》书中的运用。

第二种类型,虽未表达出其所用的方法为何,但是相对于其明显的目的性,而可以掌握其方法者。如:易传的解经方法、墨子《经说》对《墨经》的解经方法、以及《韩非子》中《解老》篇对《老子》的解释方法。由于我们能掌握其解释的对象,相对于其解释对象的参照,而可以分析出其中作者的思维方法。例如:易传思想方法中就概念单元而论,有:卦名、卦象、卦位、爻位、卦辞、爻辞及卦义等,各传解释重点不一。《序卦传》、《杂卦传》主要以卦名的意义申论卦序的因果关系,《彖传》、《象传》则以卦象为解经重心,而卦象中又以爻位与卦位的理则为解释依据。《说卦传》也以卦象的说明为主,涉及卦象与四时、方位、万物彼此间的关系,但仅阐释基本八卦卦象的广泛应用。《文言传》与《系辞传》则是以卦辞、爻辞、卦义的解释为中心,而有思路上的连续性。其中,《文言传》只解乾、坤两卦,而《系辞传》除就经文整体概论外,另取十九则爻辞论述。《文言》、《系辞》基本上也是由自然情境转化于人事情境,一方面使行事为人之道德规范有所

依据,另一方面藉诸道德规范以行教化iv。

其次,《经说》对《墨经》的解经方法,从认知与名、辞、说、辩的理论架构来看,在《经》的部分就是“名”或“辞”;《经说》的部分就是“说”或“辩”。如《经上》:“故,所得而后成也。”其中“故”是“名”,“所得而后成也”是解说“故”之“名”的“辞”。再看《经说上》:“故: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体也,若有端。大故,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若见之成见。”v 其中“大故”、“小故”是对“故”的分类说明。而“体也,若有端”及“若见之成见”则是以“辟”的方式来“说”;这种体例以《经上》与《经说上》为主。还有许多《经上》的条目以类同性为思想单元的表达,因此《经说》中有许多条目,也依循这种思考方式在做分类说明。如《经上》论“名,达、类、私”;“谓,移、举、加”;“知,闻、说、亲、名、实、合、为”;“闻,传、亲”;“见,体、尽”;“为,存、亡、易、荡、治、化”;“同,重、体、合、类”;“异,,二、不体、不合、不类”等等,《经上》以分类之“名”所组成的“辞”来表达经文。至于《经说》则是对于这些分类之名的再进一步解释。

此外,在韩非子的解老方面,《解老》:“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饰。夫恃貌而论情者,其情恶也;须饰而论质者,其质衰也。何以论之﹖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是以父子之间,其礼朴而不明,故曰:‘礼薄也’。凡物不并盛,阴阳是也。理相夺予,威德是也。实厚者貌薄,父子

 

 

下载地址:中国哲学研究方法探究82.Doc

  【】

最新搜索

中国哲学研究方法探究

幼儿教育案例:玩中乐 乐中学

苯乙烯、乙酸乙烯酯应如何存放

工程咨询通用工作流程

航空职业学院的学生工作管理计划

生产计划控制程序-生产部

西蒙指出,决策有( )两种极端的类型。

一年级1班值日表_图文

有助于记忆的食品

石子路画法


  本文关键词: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的再反思——“援西入中”及其两种模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83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983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6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