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文化思潮对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当代西方文化思潮对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种文化加速撞击、交融,是文化的必然趋势。审视当代西方文化思潮对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影响,使其在横向的文化开拓与纵向的文明承传中,分辨是非,把握方向,既是高校思想工作的时代课题。也是发展传统文化、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当代西方文化思潮;大学生;文化自觉
多元化是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和趋势,在这一趋势下必然会带来诸如传统与、世界与本土、批判与继承等关系的变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忽视这种变化,必须作出及时的回应。特别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日趋深入,西方文化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因此,加强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时代挑战和崭新课题。
一、当代西方文化思潮
受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的发展变化的影响,各种新思潮、新流派层出不穷,构成了当代资本主义文化发展变化的动力,呈现出一种活跃的文化景观。当代西方文化思潮的主要特点:
1.彰显宽容的文化氛围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方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和空前的灾难。战后,面对废墟和混乱,西方传统的思想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反思、探索的氛围中,西方文化思潮出现了一次较大的发展和演变:力图在痛苦的反思中,寻求使西方社会摆脱精神苦闷的新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客观上看,新的文化思潮是当代西方社会发展的真实反映,也成为大众精神新的寄托。当代西方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不但促成了经济结构、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更带来了价值观念的更新。权威可以被挑战,正统可以被颠覆。大量的非理性思潮对传统的理性文化模式提出了抗议,否定传统成了文化思潮中司空见惯的事。
2.学科交流的互融共生
社会的变革、的实证、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观念的解放、思想的革新。学科之间的新成果、新观点,可以互相影响、相互促进。借他者而反观自身,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对话的语境里,在不同的参照系里汲取新的营养。这种跨学科的集成、互文性的对比,给单一领域带来了质的重组,如结构主义的思想源自语言学的分析、考古学的发幽;存在主义哲学带来了文学写作的实践与探索;后现代主义美学引发了戏剧、绘画、文学等的革新。跨学科视野下的互文性,于陌生中带来另一维度的诠释,使得各种思潮在各类文化中互融共生,同息相契。
二、大学生的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在“文化反思”概念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的。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近年来大力提倡并反复申论“文化自觉”的理念。他在《跨文化的“席明纳”——文化价值再思考之二》一文中提出了“文化自觉”这一命题。他认为“文化自觉,意思是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北京大学教授乐黛云先生认为文化选择的自觉就是让文化参与世界文化的建构,互相沟通、互相理解,遏制文化冲突带来的悲剧,用当代人的话语诠释古代人的思想,这本身也是文化自觉。建构“文化自觉”意识,既要反对“文化割据主义”拒绝接受外来文化,同时也要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强调文化吞并和文化一体化。由此可见,费孝通先生和乐黛云先生,基本上都是从全球化背景下来阐述“文化自觉”或“文化自觉意识”这一概念的,主要强调了保持文化的自主性、兼容性和博采众长的必要性。笔者认为,“文化自觉”应包含对自身文化的“自知之明”,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对外来文化的“博采众长”,以及对未来文化的“积极建设”。文化自觉是一个宽泛的概念,针对不同的主体,文化自觉的界定范围、对主体的要求等都是不同的。就大学生的文化自觉而言,大学生是主体,文化是客体。因此,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文化自觉体现了大学生对文化的自我觉悟和觉醒,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反思,对国外文化的借鉴与批判,进而参与文化的传承和创造。
三、西方文化思潮对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影响
1.文化认同逐渐弱化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怎样去认识我们的民族文化?如何在多元文化交融中坚持自己民族的本色,解决民族文化在当代大学生中出现了认同危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时代课题。
一方面,西方文化在大学生中盛行。文化传播借助于科学技术和产业形式,使文化传播的手段、技巧与策略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我们看到,麦当劳、肯德基、比萨饼的生意越来越火,美国好莱坞电影深得大学生的热捧。有学者指出:“近代以来,对传统文化一直是批判多于继承,百年的文化断层造成了中国知识阶层的集体失忆。大学生们宁愿去读外文原著而不去读诸子典籍,原因竟是因为前者比后者易懂。”这表明,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缺乏应有的认同和自豪,而对西方文化逐步走向认同和依赖。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呈弱化的趋势。当代大学生能考出令人咂舌的托福高分但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甚至连中文写作都做不到文通字顺。这从另一侧面暗示了传统文化在国人心目中的弱化。
2.文化观念受到挑战
由于当前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元化的影响,在多元文化选择方面,部分大学生在政治信仰、价值观念方面发生了动摇,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危机,对主流文化存在质疑。 从整体看,大学生思想觉悟水平参差不齐,多种价值取向并存;从个体看,多数学生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念,在一些问题上常常表现出矛盾或多变性,对社会主导价值和信仰抱有更多的“游离”态度。一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认识肤浅、模糊、有疑虑,信心不够。诸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这些主流文化价值观念受到扭曲、侵蚀和消磨。
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文化价值观呈现明显的实用性和功利性的特点。有的大学生把参加政治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参与学校所组织的各项活动等,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希望通过政治活动和政治参与来锻炼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人的发展和要求。
3.文化自主逐渐丧失
在全球化进程中,随着娱乐文化加速产业化,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与市场机制的操纵下,娱乐文化正以“大众文化”的名义成为一种霸权文化,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整个大众文化传播表现为文化增殖与价值观念的不断变化,这也造成了大学生价值心理和价值观念的多样和多变。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而价值又是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面对多元文化的选择,大学生们更多地表现为茫然不知所措。
在多元文化的选择中,受国家、民族、文化价值模式和价值体系的影响和制约,大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意志、兴趣、价值观念等作出一定的判断。应该说,多元文化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价值享受和感知愉悦。使其往往停留于对活动的享受,而缺少对文化的反思。因而,是不可能接触到文化的本质内涵,这就造成在多元文化的选择中丧失自主性,更谈不上发展文化了。 4.参与意识日趋淡化
人依据自身的价值需要创造了整个社会文化结构。“人的主体性体现在他从社会群体生活和文化结构中获得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从社会文化结构上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从中获得的自由和自主性。”从这个层面所讲的大学生文化主体性,主要侧重于大学生在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包括对文化需要的创造、选择的能动性、价值体验的主动性等方面。
大学生缺乏文化选择的主动性以及文化参与的积极性。“制造者和传播者常常是例行公事,他们不是按照观众的欲望、动机、需要,而是常常根据需要这条信息的雇主和社会集团所提供的广告费用的多少或者集团的大小来决定信息量,如播放时间的长短,报纸版面的大小等等。”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作为信息的被动接收者,在大众文化传播中缺乏主体参与性和主动创造性。
四、大学生文化自觉的构建和强化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之际,文化自觉作为当代中华民族应有的、正在增强的新型文化观念,对于当代先进文化建设,是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大学生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捍卫者,是外来文化的借鉴者和批评者。只有培养其文化自觉意识,才能对中国文化的和现状具有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对于当今世界文明的潮流以及中国应当如何应对这种潮流,就有的思考,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培养对于保持中国先进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立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强化主流意识
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按照时代的要求对多元文化进行审视、鉴别和筛选,强化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总的来说,我们要在多元文化交融中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因为主流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意志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集中反映,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对大学生来说,在多元文化交融中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其强大的凝聚力和亲和力,统领和整合多元化的社会思想、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促进社会形成普遍共识。加强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培养,必须引导大学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和基本理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坚持主流意识的正确导向。
2.弘扬传统文化
获得“文化自觉”能力的途径离不开对中华全部历史及其世界背景的认识。可以说,自觉地维护一种文化的历史和传统,使之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这是文化自觉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是思想的巨大财富。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让大学生更多地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产生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关注。既要让他们知道中华民族的光荣史,也要让他们清楚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对那种蔑视传统文化、企图割断中国文化命脉,使中国文化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错误行为要自觉进行抵制。
邓小平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一个没有理想信念的民族是不可能团结起来的。文化自觉的培养最终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认同,实现民族的大团结。
3.重建文化自信
在当前全球化语境的多元文化冲突中,思想文化上的差异性、开放性和兼容性的特点十分明显。对于西方文化思潮,我们要合理地批判与吸收,而不是简单的拒斥或崇拜。这就需要有分析地、有选择地博采异质思想文化之长,在思想文化整合中进行“综合创新”,并且,在多元的文化冲突中,善于利用文化资源,整合传统文化,为我国优秀灿烂的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建立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是在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前提下对各种思想文化的扬弃与批判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和思想观念层面上的心理自信。而这正是当前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自觉的培养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维度。
4.注重文化安全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基。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都面临文化之间的碰撞、冲突和矛盾,从文化资本到文化产品、从文化形态到文化意识、从语言教育到宗教信仰、从影视传媒到日常节日,无不对当代的大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一位学者曾说过:“弱小的犹太民族能历经多年的世界大离散重新聚集到一起,靠的就是不灭的犹太文化。所以,文化决定民族精神,文化乃国本。”继承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使中国文化后继有人,乃是维护国家、民族文化安全的国策。大学生是文化的实践者和创新者,培养他们的文化安全意识事关中国的崛起,任重而道远。
5.优化文化氛围
新时期的高等学校不再是一个封闭的象牙塔,必然会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这就要求各高校要主动吸收和借鉴各种文化成果,包括不同领域、不同国家、不同层次的文化。在传统文化与文化、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双向互动中,保持开放态势,不断强化自身的包容性、开放性、创新性和多元性,从而使大学生保持客观、辩证的态度对待多元文化,增强抵御和辨别的能力。
本文关键词:当代西方文化思潮对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33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13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