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关于资产证券化风险特征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16-12-17 21:48

  本文关键词:“法治”的历史阐释及其对现实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关于资产证券化风险特征及其启示

查看更多:证券论文


    一、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特征
    1资产证券化帮助银行业转移风险有一定限制
    由于资产证券化为银行业提供了另外一条转移风险的渠道,使得银行可能愿意持有更多风险资产,比如放宽贷款条件等。然而如果发起银行对证券化资产提供信用担保或隐含追索权,这意味着风险依然留在发起行,并没有转移到表外。因而,发起行仍然承担与证券化相关的信用风险。SPV可以由发起机构设立,发起机构往往是大型金融机构,由于SPV的破产隔离机制,其发行的证券化产品往往能够得到比母公司更高的评级。母公司往往会给SPV提供信用担保或回购等形式,以使证券化顺利发行,这种行为就违背了真实出售原则。事实上风险依然留在发起机构表内,一旦危机爆发,证券化产品无法兑付,新的证券化产品难以发行的情况下,发起机构将面临着巨大危险。
    2冲击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在促进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央行货币政策效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国民经济的稳健运行和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资产证券化会通过信贷渠道和货币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加大经济和金融风险。一方面从信贷渠道上看,证券化导致的金融脱媒,改变了银行在传统融资业务中的地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货币政策的影响范围和力度。对企业来说,证券化为其融资带来了新模式,和股票、债券一起,对银行的贷款业务带来冲击;对银行来说,证券化成为转移风险,促进资金使用效率,改善资本结构,提供融资渠道的工具,使得传统银行的经营边界从传统的货币市场延伸到资本市场。这些都使得以影响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的信贷渠道的货币政策效果不尽理想。另一方面,从货币渠道上看,如果证券化主体持续进行证券化,则会不断创造流动性,就会出现类似于货币乘数效应的“流动性效应”。从这个角度上看,资产证券化的出现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货币流通速度,但同时也加大了货币计量的难度,导致货币乘数稳定性的下降。
    3影子银行蕴藏着巨大风险
    次贷危机中,影子银行利用资产证券化,帮助商业银行转移信贷风险,同时自身也承担大量风险,给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带来冲击。由于影子银行体系缺乏监管,且没有资本充足率限制,也没有严格的信息披露义务,场外衍生交易的结算体系又没有受到监管,且常采用高杠杆操作,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影子银行体系在对抗风险方面存在先天不足,有着不可避免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当经济状况良好时,它会不断促进整个金融体系膨胀,而一旦过度繁荣,必然会使以前隐藏的危机暴露出来,进而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最终会波及实体产业,这从次贷危机中可以看得出来。
    二、对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的启示
    次贷危机中资产证券化暴露出来的风险,使得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一创新工具。本文认为我国防范证券化风险方面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相关法规防止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扩散
    加强对基础资产池监管。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是证券化资产得以定价、发行的基础,加强对基础资产的监管就是保障证券化信用链条上参与各方利益的关键。第一,为了使投资人方便识别风险,给入池资产订立严格标准和信息披露机制,制定价格标准,披露资产池存量、现金流等信息。第二,发起行将全部信贷资产移至表外,不再占用发起行资产和拨备,但是买入方须全部入表。发起行应保留一部分基础资产作为风险留存,以使发起行有充分动机监管信贷资产,尽可能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规范发起行资产证券化行为。发起行通过提供隐性信用担保、追索权或回购等形式,方便证券化产品发行,以释放监管资本,提高流动性。这样一来,违背“真实出售”原则,实质上是“担保融资”,非但没有达到表外融资的目的,反而要承担证券化的所有风险。因此,应该促进证券化过程的合法合规,增加透明度,严防违规操作和违规行为。
    2提高资产证券化条件下货币政策有效性货币政策工具中公开市场操作并不包括证券化产品,应将证券化产品纳入公开市场操作范围,央行通过买卖证券化产品控制信贷总量,实现货币政策对该市场灵活控制,有效对证券化产品施加影响。由于准备金调控主要针对存款,我们可以对发起行出售信贷资产获取资金收取准备金,一方面控制信贷规模,另一方面督促发起行对信贷资产还款进行监督管理。另外也应将影子银行纳入监管体系,对其计提准备金和满足资本充足率。
    3加强对影子银行监管影子银行本身的高杠杆性和对抗风险方面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与传统银行间的紧密联系,加上缺乏监管,当经济形势逆转,其本身聚集的风险极易酿成整个金融体系的灾难。国外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措施主要是将其纳入监管范畴,提高透明度,加强信息披露,计提准备金,满足资本充足率,限制其自营交易。2011年下半年我国资本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影子银行与国外相比还不成规模,但对其也不能忽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温州地区的民间借贷危机,就是影子银行风险的表现。未雨绸缪,我国应加强对影子银行监管。第一,规范民间借贷,促进其合法化和透明化;第二,管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第三,严禁大型企业利用银行贷款再贷款行为。
    三、结语
    金融系统运行是动态的,除了传统微观审慎监管之外,还必须加强宏观审慎监管。这次金融危机所暴露出的风险,就是在各个金融机构满足监管条件下爆发的系统性危机,因此加强对整个金融系统的宏观监管就具有特别的意义。巴塞尔协议Ⅲ颁布以来,我国也针对资本充足率、拨备率、杠杆率和流动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我国银行业面临新的经营压力,也为成功转型创造了契机,资产证券化作为增加流动性、改善资本结构的工具对于我国银行业具有特殊意义,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规模和风险。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资本市场不断扩容,必然导致银行存贷款期限错配,使得资产证券化成为克服这一风险最便利的选择。金融风暴中暴露出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我国应吸取教训,认识到风险,采取宏观审慎监管措施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推动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应循序渐进,逐步进行制度建设,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完善资本市场,进而促进资产证券化发展。


下载此论文:关于资产证券化风险特征及其启示.docx(Word 文档

相关信息:

论绿色金融政策及其立法路径

一、“两型社会”建设与绿色金融政策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的启动,对于长株潭城市群和湖南的经济建设是一个巨大的战略性机遇。两型社会的建设,只有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两型产业,才能达到在经济利益发展...(查看全文)

论以人为本的中国金融及其运行机制的完善

[内容摘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中国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中国金融应该成为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以人为本是中国金融的核心,全面协调...(查看全文)

“法治”的历史阐释及其对现实的启示

关键词: 法治/历史/阐释/启示内容提要: 本文针对当前亚洲“法治”建设之窘境,提出亚洲法哲学研究的理论结节点,在于重新解读现代法治的“历史”本体,后者主要是由一些西方历史哲学家(如维柯、黑格尔、斯宾格勒)以及法学思想...(查看全文)

电子银行承兑汇票服务对象

电子承兑汇票是电子商业汇票的子分类。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在流传、集约化管理等方面与纸质银行承兑汇票相比具有较大优势,也将是未来商业银行业务争夺的一种重点,商业银行可以对以下类别客户进行重点营销,抢占市场先机。1、...(查看全文)

行政证据规定及其对证券期货监管和执法工作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行政证据证券监管司法审查【论文摘要】中国加入WTO后,行政机关必须接受被司法审查的义务,最高人民法院适时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对行政诉讼证据规定了明确的要求作为具有行...(查看全文)

搜索更多关于“关于资产证券化风险特征及其启示”的内容

投稿时间:2014-02-24 最后更新:2014-02-24 投稿网友:佚名

  • 上一篇:论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
  • 下一篇:返回栏目:证券论文

  •   本文关键词:“法治”的历史阐释及其对现实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75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175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9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