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日本的国学

发布时间:2017-03-22 19:10

  本文关键词:日本的国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日本国学是一门发生于江户时代元禄年间(18世纪20年代前后)的学问。是在西学东渐的国际背景下,日本本土文化自觉产生的标志之一。其代表人物是后来被称作“国学四大人”的荷田春满、贺茂真渊、本居宣长、平田笃胤,他们以文献实证的方法研究日本上古文献,以阐明日本古道为研究目的,取得了巨大成就;试图最大程度地摆脱中国文化的影响,其研究具有明显的“日本中心主义”倾向。 江户末年(幕末)的国学者积极参与政治,国学中的“尊皇”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明治维新。然而到了明治初年,日本举国“醉心欧化”,国学难免遭到冷落;而二战前随着日本国内民族主义的膨胀,又掀起了一股研究国学的风潮。由于国学与二战密切的关系,战后国学研究在数年的沉寂之后,才重现生机。但战后的国学研究实际上已经转化为国学思想史的研究,与传统意义上的国学研究已经有所区别。 论文按时间顺序,结合历史背景,梳理日本国学产生、发展、变异的过程。并特别关注了“国学”概念的演变,以及国学者这一特定群体对“国学”概念的受容状况。
【关键词】:日本 国学 古学 文献实证 神道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313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7
  • 第一节 日本国学研究的意义、方法10-14
  • 第二节 以往的日本国学研究综述14-17
  • 第一章 日本国学形成的历史背景17-26
  • 第一节 国际背景——西学东渐与古来世界观的变化17-22
  • 一 十六世纪以来日本与欧洲的接触17-19
  • 二 西学东渐与日本人世界观的变化19-20
  • 三 变化的世界观影响下的江户时代思想界20-22
  • 第二节 国内背景——江户时代的文化语境22-26
  • 一 阶层秩序的松动与庶民文化的兴起22-24
  • 二 “人情”的回归24-26
  • 第二章 近世国学的萌芽26-36
  • 第一节 下河边长流和户田茂睡的和歌革新运动26-29
  • 第二节 国学的奠基人契冲29-30
  • 第三节 国学概念的提出——荷田春满和《创学校启》30-36
  • 一 荷田春满的歌学、史学与神道学研究30-32
  • 二 荷田春满与国学概念的提出——《创学校启》32-33
  • 三 荷田春满的“国家之学”33-36
  • 第三章 日本国学的发展36-46
  • 第一节 贺茂真渊与万叶精神36-39
  • 一 贺茂真渊与荷田春满36-37
  • 二 贺茂真渊的国学研究37-38
  • 三 贺茂真渊的国学观38-39
  • 第二节 本居宣长的“古学”研究39-46
  • 一 本居宣长与贺茂真渊39-40
  • 二 本居宣长的古学研究40-43
  • 三 本居宣长的国学观43-46
  • 第四章 日本国学的分化与变异46-54
  • 第一节 铃屋门正统派的国学研究46-48
  • 一 铃屋门正统派的考证研究46-47
  • 二 铃屋正统派与平田笃胤47-48
  • 第二节 平田笃胤的神道研究48-54
  • 一 平田笃胤与本居宣长48-49
  • 二 平田笃胤的国学研究49-52
  • 三 平田笃胤的国学观52-54
  • 第五章 幕末维新期的国学54-62
  • 第一节 “草莽的国学”——幕末维新期国学家的行动趋向54-57
  • 第二节 幕末国学与明治维新57-59
  • 第三节 大国隆正的“本学”59-62
  • 第六章 近代的日本国学62-74
  • 第一节 平田派国学的挫折62-64
  • 一 维新后国学家参与的政治改革62-64
  • 二 平田派国事犯事件64
  • 第二节 近代的考证派国学者64-70
  • 一 考证派国学者的“学统”64-65
  • 二 考证派国学者的身份认同和国学观65-69
  • 三 近代的“新国学”——芳贺矢一的文献学69-70
  • 第三节 日本国学与二战70-74
  • 第七章 现当代日本国学研究74-80
  • 第一节 柳田国男、折口信夫的“新国学”74-76
  • 第二节 战后的国学研究76-80
  • 结语80-83
  • 第一节 什么是日本国学80-81
  • 第二节 日本国学的评价81-83
  • 参考文献83-87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87-88
  • 致谢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萧兵;“新国学”的悬想[J];文史哲;1994年03期

2 王富仁;“新国学”论纲(中)[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2期

3 王富仁;“新国学”论纲(下)[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3期

4 罗时光;;略论中国“国学”之性格——以日中“国学”之比较为中心[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5 罗时光;;“国学”: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乃至歧视华人之根本精神源流——日本神国军国主义“国学”批判研究[J];前沿;2010年18期

6 龙协涛;红学应定位于“新国学”——访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7 梁归智;论“红学”四“学”——从“新红学”、“探佚学”到“新国学”与“人间红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周汝昌;新红学──新国学[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梁归智;对“红学应定位于‘新国学’”的一点理解[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李继凯;“新国学”与“新文学”[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希凡;;“国学热”:新世纪鲁迅研究的现实困扰[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宇清;;“华语电影”视野中的中国电影史书写[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3 吴光;;简论国学的内涵及其学术定位[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扎拉嘎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传统国学热要遵循科学理性(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黑龙江大学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 魏义霞;矛盾与困惑:近代国学家的时代语境[N];光明日报;2011年

3 范曾 本报记者 沈雪梅 整理;走进国学[N];南通日报;2010年

4 刘梦溪;国学与诗学[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周思明;“哈范会晤”会带来什么?[N];深圳商报;2011年

6 魏德东;感受传统文化的复苏[N];中国民族报;2011年

7 姚小平;国学与汉学[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刘军;身在他乡心系球乡襄盛举[N];梅州日报;2011年

9 张炜;阅读是一种珍惜[N];台州日报;2011年

10 冉笺;新国学,汇传统菁华而纳百川[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悦斯;日本的国学[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2 沈德玮;“国意”与“汉意”[D];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俊杰;论本居宣长复古国学的伦理思想[D];河北大学;2010年

4 费胜英;论中学历史教学中国学教育的关注[D];苏州大学;2011年

5 赵克艳;“新国学”视野下的中国现代文学教育[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艳霞;临淄区高中国学诵读教学实验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申梦冬;论平田笃胤的“国体”观[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文霞;魏斐德的史学思想和史学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9 程玉环;从《春雨物语》看上田秋成的佛教观、町人伦理观及国学思想[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娥;大学生国学教育问题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1年


  本文关键词:日本的国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2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62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d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