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清初学人潘耒述论

发布时间:2021-02-25 08:37
  潘耒是清初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位著名学者。顺治三年(1646),他出生于江南吴江县(今江苏吴江县)的一家书香门第。父亲潘凯、长兄潘柽章都是明清易代之际的遗民学者。潘耒六岁而孤,十八岁时长兄柽章又因湖州庄廷鑨《明史》案牵连致死。后来,他为了避难,隐姓埋名,颠沛流离。潘耒天生聪颖,少时曾师事戴笠、吴炎、长兄柽章、王锡阐、徐枋、顾炎武等著名学者,其于经学、史学、音韵学、历算学、金石学等均有研习,颇为精通,而尤为强调经世致用的实学。康熙十七年(1678),清政府诏举“博学鸿儒科”,潘耒为左谕德卢琦和刑部郎中谢重辉交章推荐。试后,潘耒名列二等第二名,以布衣身份被授为翰林院检讨,参与《明史》修纂。潘耒在京为官五年。其间,除参修《明史》外,又被康熙帝亲自简拔为日讲起居注官;出任会试考官,分校礼闱。他对于时政亦多有建白。康熙二十三年(1684),潘耒被人弹劾而降调,又突遭母丧。从此,他辞官归隐,游历山水,究心学问,甘老林泉,不再复出。潘耒晚年崇信佛学,更加信服清廷政治,表现出明显的卫道气息。本文试从博学鸿儒的角度论述清初学人潘耒的生平事迹及其学术成就,尤其侧重于对潘耒的史学成就的考论。本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言
第一章 清廷出台“鸿博”政策的时代背景
    一、标榜正统,荐举隐逸
    二、承继遗政,纂修《明史》
第二章 潘耒的生平事迹
    一、家世浮沉
    二、立志学问
        (一) 虽遭变故,终不废学
        (二) 师从遗民,经世致用
    三、“鸿博”生涯
        (一) 布衣受荐,与修《明史》
        (二) 甄别被黜,再不复出
    四、晚年学行
        (一) 游历名川,崇信佛学
        (二) 交恶石濂,卫道颇显
第三章 潘耒的史学研究成就
    一、勇挑重担,初撰《食货志》
    二、提出修史“八议”
        (一) “搜采欲博,考证欲精”
        (二) “职任欲分,义例欲一”
        (三) “秉笔欲直,持论欲平
        (四) “岁月欲宽,卷帙欲简”
    三、论野史与国史之关系、编年与纪传之体裁
第四章 潘耒的其他学术研究成就
    一、音韵学
    二、金石学
    三、历算学
余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顺治朝《明史》修纂史事考论[J]. 朱端强.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
[2]“博学鸿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张亚权.  江海学刊. 2006(05)
[3]论博学鸿儒《明史》之独特价值[J]. 赖玉芹.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4]“博学鸿儒科”与晚年顾炎武[J]. 孔定芳.  学海. 2006(03)
[5]论康熙“博学鸿儒科”之旨在笼络明遗民[J]. 孔定芳.  唐都学刊. 2006(03)
[6]明遗民与“博学鸿儒科”[J]. 孔定芳.  浙江学刊. 2006(02)
[7]论清圣祖的遗民策略——以“博学鸿儒科”为考察中心[J]. 孔定芳.  江苏社会科学. 2006(01)
[8]论清顺治朝与康熙朝初期对《明史》的纂修——兼与香港大学何冠彪博士商榷[J]. 乔治忠.  河北学刊. 2003(03)
[9]论《明史》编修二题[J]. 王记录.  史学史研究. 2003(02)
[10]屈大均之友石濂:一位值得关注的清初岭南诗僧[J]. 潘承玉.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1)

博士论文
[1]博学鸿儒与清初学术转变[D]. 赖玉芹.华中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康熙朝“博学鸿儒科”述论[D]. 段润秀.云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507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30507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9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