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顿史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1 15:46
20世纪下半叶,英国传统的经验主义史学因“新史学”的勃兴、后现代主义史学的滥觞而备受冲击。历史研究的客观性、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以及跨学科研究的可行性等问题成为新旧史学家争论的焦点。英国传统史学家埃尔顿坚持“回归本质”,主张使用经验主义进行历史研究。埃尔顿“回归本质”的史学思想引发了二战以后英国史学界关于新旧史学思想的论战,其支持者将埃尔顿称之为“史学专业中传统智慧”的象征。对于这样一位在英国史学发展过程中具有标志性的历史学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有助于更深层地把握二战以后英国史学发展的基本趋向,更好地理清20世纪英国史学发展的脉络。本文以埃尔顿史学著作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埃尔顿的生平经历、埃尔顿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埃尔顿史学思想的价值与影响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埃尔顿的生平经历和学术生涯对其经验主义史学观的形成起了直接作用。再者,埃尔顿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三个方面互为表里,相互渗透,密不可分。在本体论方面,埃尔顿强调历史发展过程的客观性,强调历史是对特殊事物的认识,否认历史发展有规律可循。在认识论方面,埃尔顿坚持证据在历史研究中的首要地位,同时肯...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本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四、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埃尔顿生平及史著
第一节 早年经历
第二节 剑桥任教
第三节 “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
第二章 本体论:“回归本质”
第一节 历史学的“自治”
一、“历史是什么?”
二、历史学的特征
第二节 客观存在的“历史本体”
一、“历史事实”是否客观的争议
二、比“真实状态”更加真实的历史本体
第三节 历史发展的不可预测性
一、循环论、线性论的谬误
二、埃尔顿反历史决定论的观点
第三章 认识论:“捍卫历史”
第一节 证据与历史学家相互制约
一、证据在历史研究中的首要地位
二、历史学家对证据的阐释
第二节 作为“智识”学科的历史研究
第三节 历史真理的可认识性
一、史家对历史真理的探究
二、可以企及的“历史真理”
第四章 方法论:“历史学的实践”
第一节 对跨学科研究的质疑
第二节 理论与历史研究
第三节 “分析加深的叙述”
第四节 专业史学家的特征
一、专业史学家与业余史学家的区别
二、专业史家的标准
第五章 埃尔顿史学思想的评价
第一节 埃尔顿史学思想的意义
一、对传统经验主义史学思想的捍卫
二、对后现代主义史学思想的回击
第二节 埃尔顿史学思想的局限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历史学的后现代主义转向——以基思·詹金斯的《论“历史是什么?”》为例[J]. 蒋正虎. 山东社会科学. 2009(05)
[2]《为历史学辩护》与后现代主义[J]. 刘耀辉. 国外理论动态. 2008(06)
[3]后现代主义与公众史学的兴起[J]. 黄红霞,陈新. 学术交流. 2007(10)
[4]职业历史学家必须面对后现代主义的挑战[J]. 理查德·伊文斯,潘振泰. 东岳论丛. 2005(02)
[5]向历史学特性的回归──历史认识论研究与当代中国史学的理论建设[J]. 邓京力. 史学月刊. 2000(06)
[6]论历史叙述研究中的历史事实概念[J]. 陈新. 广东社会科学. 1999(03)
[7]爱德华·卡尔历史思想述论[J]. 于沛. 史学理论研究. 1994(03)
[8]关于历史的客观性问题[J]. 阿特金森,郭澍,闵龙昌.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文科版). 1994(01)
[9]爱德华·霍列特·卡尔历史观评述[J]. 倪培华. 社会科学. 1987(02)
[10]英国史学研究的新方向[J]. H.T.派克,唐荣智. 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 1982(05)
硕士论文
[1]卡尔—埃尔顿论战述评[D]. 孟翊洁.东北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181675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本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四、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埃尔顿生平及史著
第一节 早年经历
第二节 剑桥任教
第三节 “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
第二章 本体论:“回归本质”
第一节 历史学的“自治”
一、“历史是什么?”
二、历史学的特征
第二节 客观存在的“历史本体”
一、“历史事实”是否客观的争议
二、比“真实状态”更加真实的历史本体
第三节 历史发展的不可预测性
一、循环论、线性论的谬误
二、埃尔顿反历史决定论的观点
第三章 认识论:“捍卫历史”
第一节 证据与历史学家相互制约
一、证据在历史研究中的首要地位
二、历史学家对证据的阐释
第二节 作为“智识”学科的历史研究
第三节 历史真理的可认识性
一、史家对历史真理的探究
二、可以企及的“历史真理”
第四章 方法论:“历史学的实践”
第一节 对跨学科研究的质疑
第二节 理论与历史研究
第三节 “分析加深的叙述”
第四节 专业史学家的特征
一、专业史学家与业余史学家的区别
二、专业史家的标准
第五章 埃尔顿史学思想的评价
第一节 埃尔顿史学思想的意义
一、对传统经验主义史学思想的捍卫
二、对后现代主义史学思想的回击
第二节 埃尔顿史学思想的局限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历史学的后现代主义转向——以基思·詹金斯的《论“历史是什么?”》为例[J]. 蒋正虎. 山东社会科学. 2009(05)
[2]《为历史学辩护》与后现代主义[J]. 刘耀辉. 国外理论动态. 2008(06)
[3]后现代主义与公众史学的兴起[J]. 黄红霞,陈新. 学术交流. 2007(10)
[4]职业历史学家必须面对后现代主义的挑战[J]. 理查德·伊文斯,潘振泰. 东岳论丛. 2005(02)
[5]向历史学特性的回归──历史认识论研究与当代中国史学的理论建设[J]. 邓京力. 史学月刊. 2000(06)
[6]论历史叙述研究中的历史事实概念[J]. 陈新. 广东社会科学. 1999(03)
[7]爱德华·卡尔历史思想述论[J]. 于沛. 史学理论研究. 1994(03)
[8]关于历史的客观性问题[J]. 阿特金森,郭澍,闵龙昌.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文科版). 1994(01)
[9]爱德华·霍列特·卡尔历史观评述[J]. 倪培华. 社会科学. 1987(02)
[10]英国史学研究的新方向[J]. H.T.派克,唐荣智. 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 1982(05)
硕士论文
[1]卡尔—埃尔顿论战述评[D]. 孟翊洁.东北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1816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3181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