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正芳的“中国观”与对华外交
本文关键词:大平正芳的“中国观”与对华外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大平正芳是战后日本政坛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对战后中日关系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研究大平正芳的对华外交,可以一窥其“中国观”,也体现着日本国内政治和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大平正芳对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的态度变化,以及大平是如何判断中日邦交正常化时机成熟的这两个外交事例来分析大平对华外交的影响因素,综合比较大平正芳的“中国观”、国际环境、日本国内政治在其中的影响。在本文第二章,先对大平的“中国观”的形成和基本内容进行界定。在第三章,探讨1962年到1971年问,大平对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的态度变化,从支持“重要问题案”和“台湾当局的联合国代表权”到反对日本作为“逆重要问题案”和“双重代表权案”的提案国,研究其影响因素。在第四章,探讨影响大平明确提出中日邦交正常化构想的因素,并研究其对华外交从个人政策构想上升为日本政府政策的过程。通过本文研究可得,大平基本的“中国观”有三点,其一是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景仰;其二是对日本战争罪责的反省;其三是对中国重要性的客观认识。这些基本的“中国观”对大平的一些对华外交产生影响,但在他对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的态度变化,以及判断中日邦交正常化时机成熟的这两个外交事例中的影响不大。国际环境的变化给予了大平对中国联合国代表权问题的态度以最大影响,而大平对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时机判断则是国际环境、日本国内政治特别是大平的竞选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综上所述,不可将日本领导人的“中国观”与其对华外交进行简单划一的判断,而将“中国观”作为其对华外交的唯一影响因素也是不可取的。
【关键词】:大平正芳 中国观 中国联合国代表权 中日邦交正常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313.5
【目录】:
- 内容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绪论10-22
- 第一节 研究意义10-11
- 第二节 研究概况11-19
- 第三节 研究方案19-22
- 第二章 大平正芳的“中国观”22-32
- 第一节 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景仰22-24
- 第二节 对日本战争罪责的反省24-28
- 第三节 对中国重要性的客观认识28-31
- 本章小结31-32
- 第三章 中国联合国代表权问题32-48
- 第一节 初任外相赞成“重要问题案”32-40
- 第二节 在野期间重新思考对华外交40-44
- 第三节 就任“宏池会”会长后反对“重要问题案”44-47
- 本章小结47-48
- 第四章 中日邦交正常化48-69
- 第一节 “世界祝福中的中国”48-51
- 第二节 日本国内条件的成熟51-60
- 第三节 大平正芳与田中角荣的盟友关系60-64
- 第四节 与美国的沟通64-67
- 本章小结67-69
- 结语69-76
- 参考文献76-83
- 后记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军;远东共和国对华外交中的过失——《远东共和国与中国》读后[J];世界历史;1991年05期
2 ;美对华外交班底内幕[J];环球人物;2006年19期
3 李华;1964年戴高乐政府对华外交承认初探[J];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4 汪波;彼得·伯驾与美国早期对华外交[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5 金海斌;;意识形态在美国对华外交政策中的运用与中国应对[J];黑龙江史志;2013年23期
6 葛夫平;论义和团运动时期的法国对华外交[J];近代史研究;2000年02期
7 赵文亮;加拉罕的对华外交活动[J];史学月刊;1998年05期
8 刘建强;;日本古代对华外交中的遣隋(唐)使[J];唐都学刊;2008年04期
9 李优坤;;泰国对华外交中的防范因素分析[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01期
10 柯布尔;李学华;;赖斯对华立场的变与不变[J];环球人物;2006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京春;;关于抗战时期的美国对华外交[A];抗日战争史论文集——中国现代史学会第四、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全;安倍对华外交可能趋向务实[N];解放日报;2012年
2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学者 蔡亮;安倍对华外交的目标与路径[N];东方早报;2013年
3 镜武 日本前大使 前帝京大学教授;安倍对华外交关键词[N];东方早报;2013年
4 特约撰稿人 余永胜;菅政府对华外交缺乏合力[N];东方早报;2010年
5 特约记者 黄立俊;木寺昌人出任驻华大使 日本对华外交混乱依旧[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6 庞中英;冷观美国对华外交[N];华夏时报;2001年
7 ;日本:挤上对华外交末班车?[N];世界报;2010年
8 本报专稿 陈思;中美跨太平洋格局渐清晰 韩国空前重视对华外交[N];世界报;2009年
9 本报特派北京记者 李明波;日本“少壮派”走上前台 对华外交出现两个误判[N];广州日报;2011年
10 时殷弘;全球权势政治秩序的解体[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邹函奇;冷战后宗教与美国对华外交[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建平;安倍二次执政以来日本对华外交战略调整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梁惠娣;大平正芳的“中国观”与对华外交[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金海斌;冷战后美国对华外交政策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4 康汝岭;冷战后越南对华外交政策调整的动因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李杨在;试论柯立芝政府的对华外交政策[D];兰州大学;2009年
6 季伟;印度98年核试验以来的对华外交政策[D];外交学院;2010年
7 陈翠平;浅析美籍华人对美国对华外交决策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8 周政;小泉以来日本对华外交政策调整[D];山东大学;2011年
9 付有强;新中国成立前后英国对华外交政策及其演变[D];四川大学;2004年
10 潘凤(Fuangfoo Panooj);泰国与老挝对华外交政策转变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大平正芳的“中国观”与对华外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53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395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