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公报》的日本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7 03:06
本文关键词:《万国公报》的日本形象研究
【摘要】:在早期西方传教士创办的报刊中,由林乐知担任主编的《万国公报》,办报时间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也最为典型。除大力推广“西学”,发表政论,鼓吹变法外,《万国公报》还用大量篇幅报道世界各国时事。《万国公报》为吸引中国人由仿效日本进而学习西方,减轻在中国传教的阻力,推进中国变法的进程,对日本的报道也一直持续,且数量庞大,内容丰富,涵盖日本的方方面面。除了日本本国的新闻消息外,《万国公报》还用大量篇幅刊载了有关中日战争,日俄战争,日本与琉球、朝鲜等国的交往之类的时事评论,构成其涉外报道的最主要内容。凡此种种,遂构建起了多面多层的“日本形象”。对国家来说,大众媒介最基本的功能是环境守望,即以最快速度直接反映国外时事动态和发展趋势,而近代报刊是大众媒介的利器,是当时国人了解国际风云变幻的耳目和捕获信息的得力助手。自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的近代社会转型期,日本经历了以“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为重点的明治维新,在中日近代化竞争中占据上风。《万国公报》所建构的日本形象只是一个总称,实际上它是由日本的国家形象、政治形象、经济形象、文化形象等不同的形象元素构成,《万国公报》的日本报道涵盖了这些方面,其中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信息给日本这个国家笼上了一层薄纱。貌似追求客观公允的新闻媒体常常是从特定的视角,选择特定的材料对事件加以报道的。《万国公报》是西方传教士创办的报纸,因此,《万国公报》建构的日本形象的出现与形成,变化与延续,尤其是对信息的选择与过滤,无一不受它身处的西方语境的影响与制约。《万国公报》建构的日本形象虽然有其特殊性,但却与西方人眼中的日本形象紧密相关,是在西方话语下,经过多种力量博弈、多种来源的参与、多样报道手段的运用而形成的。表面上由个体选择与决定的对日认识,其实却受到隐性的历史性、政治性、社会性等种种因素的制约,是政治、媒体、个体三者互相影响的结果。从解读报刊对日本报道的视角出发,考察“日本形象”的构建与形成,也就是在探讨隐藏于背后的那个时代,探讨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交融与突变。总的来说,《万国公报》所建构的日本形象是文明与野蛮相交织的,是西方文化在世界观念秩序中认同自身而构筑的文化“他者”,固然存在夸张与扭曲,然而同时也不乏符合日本实际的信息。
【关键词】:《万国公报》 大众媒介 对日报道 日本形象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19.29;K313.4
【目录】:
- 中文摘要9-11
- Abstract11-13
- 导论13-28
- 一、选题缘由13-14
- 二、选题论证14-15
- 三、学术史综述15-26
- 四、学术要点26-27
- 五、相关界定27-28
- 第一章 《万国公报》建构日本形象的素材28-41
- 一、《万国公报》概论28-32
- (一)《教会新报》28-29
- (二)《万国公报》29-32
- 二、《万国公报》建构日本形象的作者群体32-35
- 三、《万国公报》日本报道的文体及编辑特点35-41
- (一)《万国公报》日本报道的文体35-39
- (二)《万国公报》日本报道的编辑特点39-41
- 第二章 仿效西方而崛起的日本41-81
- 一、“变法”与“改革”:日本的政治形象41-50
- (一)政治制度构建42-47
- (二)律例变革47-48
- (三)皇室活动48-50
- 小结50
- 二、“竞争”与“逐利”:日本的经济形象50-58
- (一)金融51-52
- (二)贸易52-55
- (三)国内建设55-58
- 小结58
- 三、“文明”与“开化”:日本的文教形象58-67
- (一)国内教育58-63
- (二)留学与出洋考察63-64
- (三)日常生活64-67
- 小结67
- 四、“仿效西国,后来居上”:日本的军事形象67-72
- (一)募民为兵67-69
- (二)军备建设69-70
- (三)陆海军发展及人才培养70-71
- 小结71-72
- 五、“光明福音”:日本的宗教形象72-77
- (一)兴教会建教堂72-73
- (二)读圣书传圣道73-74
- (三)在日基督教总述74-76
- 小结76-77
- 六、“保稳定,促发展”:日本的治国之道77-81
- (一)平定内乱77-78
- (二)经营疆土78-80
- 小结80-81
- 第三章“开放”与“自强”:日本的外交形象81-89
- 一、使臣往来81-84
- 二、改订条约84-88
- (一)关于日本收回关税自主权的报道85-86
- (二)关于日本收回治外法权的报道86-88
- 小结88-89
- 第四章“狂妄野心”与“称霸东亚”:日本在东亚国家交往中的形象89-125
- 一、日本与中国90-111
- (一)入侵台湾90-94
- (二)甲午之战94-111
- 二、日本与琉球111-118
- (一)关于琉球问题源起的报道112
- (二)关于琉球所属论的介绍112-113
- (三)关于日本“废琉置县”的前期工作及中、琉两国应对措施的报道113-114
- (四)关于对日本“废琉置县”的评论114-116
- (五)关于中日两国备战的报道116-117
- 小结117-118
- 三、日本与朝鲜118-125
- (一)关于“云扬舰事件”的报道118-119
- (二)关于《江华条约》缔结的报道119-120
- (三)关于朝鲜向西方国家开放的报道120-122
- (四)关于朝鲜“壬午兵变”的报道122-123
- (五)关于甲午战后日本对朝鲜治理的报道123
- 小结123-125
- 第五章“利益至上”与“结盟互动”:日本在西方国家交往中的形象125-146
- 一、日本与俄国125-138
- (一)日俄库页岛争端125-126
- (二)日俄战争126-138
- 小结138
- 二、日本与英国138-141
- (一)关于第一次日英结盟的报道138-140
- (二)关于第二次日英结盟的报道140-141
- 三、日本与美国141-146
- (一)关于日美修约的报道141-143
- (二)关于美国前伯理玺天德调停琉球问题的报道143-144
- 小结144-146
- 第六章 晚清国内媒介与《万国公报》建构日本形象之比较146-160
- 一、晚清国人认识日本的渠道与平台146-148
- 二、晚清国人著述与《万国公报》所建构日本形象之比较148-153
- (一)罗森《日本日记》:“景仰中国文物之邦”148
- (二)李圭《环游地球新录:东行日记》:“强本弱干,雄视东海”148-149
- (三)何如璋《使东述略》、《使东杂咏》:“举数百年积弊,,次第更而张之”149-150
- (四)黄遵宪《日本国志》:“无一事不资之外人者”150-151
- (五)留学生日记中的日本形象:新旧交融、好坏杂糅151-153
- 三、晚清国内报刊与《万国公报》所建构日本形象之比较153-160
- (一)《申报》中的日本形象:由“蕞尔小国”到“强盗恶邻”153-156
- (二)《时务报》中的日本形象:变法的榜样,亲睦的近邻156-158
- (三)《点石斋画报》中的日本形象:凶残愚蠢丑态百出的倭寇158-159
- 小结159-160
- 第七章 《万国公报》建构日本形象的分析与评价160-172
- 一、《万国公报》建构日本形象的动机与目的160-163
- (一)减轻在中国传教的阻力160-161
- (二)推动中国变法进程161-163
- 二、《万国公报》建构日本形象的特点163-166
- (一)以理性态度对待日本163
- (二)以近代西方价值观充分肯定日本的革故鼎新163-164
- (三)对重要事件进行追踪报道,重事件轻人物164-165
- (四)主观感情色彩与君臣意识浓厚165-166
- 三、《万国公报》所建构的日本形象的传播效果及其影响166-172
- (一)《万国公报》的宣传方式166-167
- (二)《万国公报》的受众群体167-169
- (三)《万国公报》的实际影响169-172
- 第八章 结语172-178
- 一、真实与虚幻之间:大众媒介中的日本形象172-174
- 二、文明与野蛮的交织:日本形象的复杂矛盾与多变174-177
- 三、日本形象与当今中日关系之走向177-178
- 附录:《万国公报》日本报道一览表178-204
- 一、政治建设178
- 二、律例政令178
- 三、皇室活动178-179
- 四、商务贸易179-181
- 五、文化教育181-183
- 六、留学与出洋考察183
- 七、新闻报馆183
- 八、日常生活183-184
- 九、人口统计184
- 十、军事发展184-186
- 十一、国内建设186-188
- 十二、平定内乱188-189
- 十三、经营疆土189
- 十四、灾害疾病189-190
- 十五、基督教在日本190-191
- 十六、使臣往来191-192
- 十七、改定条约192-193
- 十八、日本与台湾193-194
- 十九、日本与琉球194-195
- 二十、日本与朝鲜195-197
- 二十一、中日关系197-198
- 二十二、日俄关系198-200
- 二十三、日美关系200-201
- 二十四、日英关系201
- 二十五、游记与史志201-202
- 二十六、人物传略及言论202
- 二十七、国势纵论202-204
- 参考文献204-215
-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215-216
- 致谢216-217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宁;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日本形象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琳;论清代通俗小说中的日本人形象及其发展演变[D];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579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57950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