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对马戛尔尼使华的历史阐释
本文关键词:西方对马戛尔尼使华的历史阐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3年
西方对马戛尔尼使华的历史阐释
李勇
【摘要】: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是近代中西交往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也是中英两国首次正式通使。这次出访加深了英国对古老东方的认识和了解,然而时隔不到半个世纪,中国便被迫在船坚炮利的西方面前妥协。因此,围绕这一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动因、失败成因以及影响进行的探讨引起了史学界广泛关注,,西方史学家已经从多个维度对此进行了详尽论述和研究,相比之下,国内学者大多持多取少论的态度,相关专著有限而且囿于某一理论框架之下。通过对西方诸种历史阐释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梳理有助于增加对该事件的了解,对国内相关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正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先概括性地论述18世纪末中国和英国社会经济状况,介绍马戛尔尼使华的历史背景以及西方透过游记、传教士等非正式途径对中国所作的初步了解,在这一早期中国形象影响下,使团开始对清帝国进行全面考察。然后将依据文献资料对出使过程进行粗略描述,并就双方矛盾的焦点——礼仪进行简单评析,以凸显彼此的认知差异和冲突。最后,透过使团成员的日记和纪实文件等原始资料力图揭示当事者眼中的使华并总结他们所给出的直观经验解释,这些随团成员通过实际接触和观察加深了对清朝的了解并对其建构出了一个新的身份认知。 第二章主要论述西方在现代主义框架下对马戛尔尼使华做出的阐释。在费正清的朝贡制度提出之后,使华事件的阐释变得相对系统,这种对外关系模式糅合了结构—功能体系理论和西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马戛尔尼使华被描述成西方对中华帝国传统秩序的首次正面冲击,这种冲击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本质上属于“传统与现代”之争。在朝贡制度语境下,西方对使华事件的研究得以深化。受其影响,佩雷菲特通过跨文化比较将西方对使华的阐释完全确立在“冲击与反应”、“传统与现代”模式之中,正如他反复强调的,这是“先进社会与传统社会的一次遭遇”,由于两者在文化精神和结构上不可传通而最终失败。随后,本章对两种阐释之间的内在相关性以及西方塑造清帝国这一“他者”形象的意义进行了初步评析。总之,现代化语境下的使华弥漫着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第三章在批判“西方中心论”基础上,首先思考柯文的“中国中心观”带来的研究视角转变,继而通过重新评价清朝模式切入到何伟亚后现代主义阐释当中。《怀柔远人》作为研究马戛尔尼使华事件最具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风格作品,是本章的重点。在该书中,何伟亚提出了“多主制”概念,并探讨了它同“宾礼”之间的关系,最终他另辟蹊径以一种后现代主义视角对使华给出了自己的阐释。然而,与以往理论一样,他的理论也存在着漏洞和缺陷,不可避免地要遭受责难。 每个时代对历史的解释由于知识积累的差异和认识的转变而有所不同,学术界一直寻求给出合理的解释。西方对马戛尔尼事件的历史阐释呈现出层次化和多元化态势有着多方面原因。第四章将主要论述文献资料的扩展、认识论的转向以及跨领域研究方法的引入在这一理论嬗变中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815;K561.43;K249.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芳川;“华夷秩序”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2 王开玺;;清代的外交礼仪之争与文化传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但兴悟;;从马嘎尔尼使华看国际体系之争[J];国际政治科学;2006年02期
4 张顺洪;马戛尔尼和阿美士德对华评价与态度的比较[J];近代史研究;1992年03期
5 王开玺;马戛尔尼跪谒乾隆帝考析[J];历史档案;1999年02期
6 罗志田;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研究:《怀柔远人》的史学启示[J];历史研究;1999年01期
7 戴逸;;清代乾隆朝的中英关系[J];清史研究;1993年03期
8 任东波;;历史观与意识形态:世界历史叙事中的现代化理论[J];史学集刊;2006年04期
9 吴莉苇;史学研究中的后现代取向——从几部论著看后现代理论在史学研究中的利弊[J];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02期
10 任东波;;“欧洲中心论”与世界史研究——兼论世界史研究的“中国学派”问题[J];史学理论研究;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进;;反本质主义与叙事嬗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何泉;吕小辉;索朗白姆;;“地方神”文化影响下的藏族聚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3 寇国庆;萨义德论知识分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孙浩然;;宗教渗透特征分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华泉坤,张浩;《暴风雨》——莎士比亚后殖民解读的一个个案[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6 李志岭;;汉字的宗教、美学、符号属性与天人合一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陈兵;牛振宇;;《金银岛》:西方人的“东方幻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赵颖坤;;“均质”与“激情”下的规则制定——建国初期的立法及其社会背景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潘学权,王家明;文学翻译与“东方形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10 孙浩然;;宗教渗透特征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璐;;不完全的解构:黄哲伦《蝴蝶君》中的文化误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孟修;;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3 王志伟;;明清时期朝鲜半岛的地缘战略地位分析[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4 黄健;;“左翼”话语构建原则与策略的确立——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话语分析[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郭艳茹;;交易费用与管制型制度体系的演变:以明清王朝为例[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施戍杰;;斯密动力、国家能力与晚清近代化受挫[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杨朋;;试论美国电影中华人女性形象的文化属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9 杨倩倩;;掀开毛姆的“彩色面纱”——《彩色的面纱》的东方主义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10 黄旦;丁未;;传播学科“知识地图”的绘制和建构——19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传播学译著的回顾[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7 邢巍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长职能研究(1928-1937)[D];南开大学;2010年
8 许颖;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时培磊;明清日本研究史籍探研[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娜娜;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云;晚清立宪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湘;论虹影小说的河流意象[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符超翔;法律史中的“阐释”与“史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盛一隽;从目的论看清代重大事件中口译员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孙笑晨;白色阴影下的回归—小说《黎明之屋》的后殖民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郑宇;后现代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挑战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晓松;清中期书画收藏热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章平;魏源的法律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陈平焰;美国华裔生存状态的多维度透视[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芳川;“华夷秩序”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2 葛剑雄;世界上不止有中文——《英使马戛尔尼来聘案》与《英使谒见乾隆纪实》之对勘[J];读书;1994年11期
3 杨念群;“常识性批判”与中国学术的困境[J];读书;1999年02期
4 葛兆光;近代·学术·名著以及中国[J];读书;1999年04期
5 王开玺;天朝中心论与跪拜礼仪[J];河北学刊;2001年01期
6 潘迎春;“新世纪世界史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J];世界历史;2003年01期
7 钱乘旦;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现代史新的学科体系[J];世界历史;2003年03期
8 张海鹏;20世纪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问题的探索[J];近代史研究;2005年01期
9 张顺洪;了解与行动:英国社会对华的认识与鸦片战争[J];江海学刊;1999年05期
10 朱晓罕;加强学科建设 创建中国学派——“20世纪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学术讨论会综述[J];历史教学;2000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澹台卓尔;;乾隆摆谱露破绽[J];领导文萃;2009年14期
2 侯强;马戛尔尼使华期间的外交收获[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3 郭存孝;周文杰;;英使航海东华谒见乾隆趣事[J];航海;1989年01期
4 康志杰;;假如马戛尔尼出使成功[J];社会科学动态;1998年11期
5 杨国章;英中正式通使前后的文化聚焦[J];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03期
6 艾煊;;乾隆和马戛尔尼[J];雨花;1997年10期
7 苏中杰;;马戛尔尼们眼里 的中国盛世[J];杂文选刊;2002年11期
8 赵世瑜;从利玛窦到马戛尔尼──写在英使首次访华200周年之际[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9 殷黎明;;《乾隆英使觐见记》与马戛尔尼[J];春秋;2001年05期
10 葛剑雄;世界上不止有中文——《英使马戛尔尼来聘案》与《英使谒见乾隆纪实》之对勘[J];读书;199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黄顺力;;海洋文明、海洋观念与“重陆轻海”的传统意识[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余绳武;;殖民主义思想残余是中西关系史研究的障碍——对《剑桥中国晚清史》部分内容的评论[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3 毛佩琦;;从明到清的历史转折——明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清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4 毛佩琦;;从明到清的历史转折——明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清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A];明史研究第8辑[C];2003年
5 郭蕴静;;试论清代并非闭关锁国[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三辑)[C];1987年
6 杨佳智;;郭实腊其人及其在早期对华传教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影响[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曾惟民;;《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中的中国形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樊丽萍;[N];文汇报;2011年
2 许知远;[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3 许知远;[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4 艾尔曼(Benjamin Elm;[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5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 张鸣;[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大卫·格赛特 本报编译 向平 中欧国际商学院文苑主任 中欧论坛创办人;[N];世界报;2009年
7 阎崇年;[N];北京日报;2005年
8 秋叶;[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王红续;[N];学习时报;2005年
10 江怀;[N];中国档案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勇;西方对马戛尔尼使华的历史阐释[D];吉林大学;2013年
2 袁墨香;马戛尔尼使华与天主教传教士[D];山东大学;2005年
3 余婷;意识形态的冲突[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4 赖海灵;阿美士德访华述略[D];吉林大学;2011年
5 肖承福;清前期西洋音乐在华传播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白新萍;晚清士大夫的英国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盛一隽;从目的论看清代重大事件中口译员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暨南大学
>吉林大学
>四川外语学院
>山东大学
相关作者
>白新萍 >袁墨香
>肖承福 >盛一隽
>余婷 >李勇
>赖海灵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西方对马戛尔尼使华的历史阐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35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63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