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的政制变革

发布时间:2017-08-09 23:10

  本文关键词: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的政制变革


  更多相关文章: 雅典 公元前5世纪末 政制变革


【摘要】:在古希腊史的研究中,关于民主政治的研究一直以来是国内外学界研究的重点,以往学界的研究重心主要集中于雅典的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里克利的民主改革。而对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发生的政制变革则重视不够,“四百人”政府的建立、“五千人”政权、“三十寡头”政府以及雅典民主制的重建是这些变革中的重要事件。迄今为止,古史研究者尚未就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而这几次政制变革的诸多细节也有待进一步考证或澄清。在决定雅典生死存亡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在极其复杂多变的战局和国际形势下,雅典国内诸种势力在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展开殊死较量,其博弈的结果往往会直接影响政局变动。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深入探讨。 众所周知,公元前5世纪末是雅典历史上的多事之秋,也是雅典由盛而衰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深入探讨雅典政治史上的这些关键问题对于认识希腊城邦危机及其发展趋势,全面探讨希腊城邦国际关系及其与波斯帝国的关系,尤其是阐明雅典历史上内政外交的一系列重要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全文分为了绪论、“四百人”政府、民主制的恢复和黑海战况、“三十寡头”政府、民主制的重建和结语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是对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相关史料做介绍。 第二部分:“四百人”政府。主要介绍了“四百人”政府建立的背景,经过,采取的政策以及最后的倾覆。 第三部分:民主制的恢复和黑海战况。主要介绍“四百人”垮台,雅典经历了短暂的“五千人”过渡政权后,在公元前410年恢复了民主制。雅典与斯巴达在黑海附近展开了一系列战争,特别是阿尔吉努塞战役,雅典获胜后对将军们的处置为之后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第四部分:“三十寡头”。主要介绍了因为羊河之战的失败,雅典在斯巴达的干涉下建立了“三十寡头”政府以及“三十寡头”政府统治时期采取的恐怖政策,海外民主势力的崛起以及寡头政府的垮台。 第五部分:民主制的重建。主要介绍了经历了内战伤痛的雅典,在民主恢复之后,对除主要寡头领导人物之外的人实行了大赦,改在“宪法”框架内解决遗留问题。 第六部分:结语。主要分析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政体频繁变更的原因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雅典 公元前5世纪末 政制变革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12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绪论9-13
  • 一、“四百人”政府13-26
  • (一) “四百人”政府的建立13-22
  • 1、西西里远征的惨败13-16
  • 2、雅典采取的应对措施16-18
  • 3、外部压力:波斯的资金援助18-19
  • 4、内部支持:贵族及其会社组织19-20
  • 5、“四百人”政府的建立20-22
  • (二) “四百人”政府的垮台22-26
  • 1、萨摩斯:民主制的堡垒22-24
  • 2、“四百人”政府的垮台24-26
  • 二、民主制的恢复和黑海战况26-32
  • (一) 过渡政权:“五千人”政权的建立及民主制的恢复26-28
  • (二) 阿尔吉努塞海战:雅典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28-32
  • 三、“三十寡头”政府32-45
  • (一) “三十寡头”政府的建立32-38
  • 1、羊河之战32-35
  • 2、“祖宗宪法”的争论35-36
  • 3、“三十寡头”政府的建立及组成36-38
  • (二) “三十寡头”政府的统治政策38-41
  • 1、调整内部机构38-39
  • 2、邀请斯巴达军队入驻39-40
  • 3、解决财政困难40-41
  • (三) “三十寡头”政府的垮台41-45
  • 1、内部的分裂41-43
  • 2、海外民主势力的崛起43-45
  • 四、民主制的重建45-52
  • (一) “十人委员会”的成立45-47
  • (二) 和解的实现47-52
  • 结语52-54
  • 参考文献54-58
  • 附录58-76
  • 致谢76-78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裴雯;试论古典时代雅典的粮食进口问题[J];兰州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 徐松岩;公元前五世纪末雅典城邦危机的深化及其原因[J];齐鲁学刊;1989年04期

3 魏凤莲;郭小凌;;对近年来国外雅典民主制研究的思考[J];史学理论研究;2007年04期



本文编号:6477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6477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7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