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后黎朝前期民族意识研究(1428-1527)
本文关键词:越南后黎朝前期民族意识研究(1428-1527)
【摘要】:公元1428年,黎太祖黎利建立后黎朝。后黎朝前期是越南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此背景下,越南后黎朝前期的民族意识有了较大发展。越南后黎朝前期的民族自我意识主要表现为追溯民族起源,确立雄王始祖形象;追述民族历史,编纂国史;发展民族文化,倡导用字喃作文以及对本民族的认同。后黎朝前期的民族客体意识主要体现在与周围民族关系的处理上,表现为后黎朝前期在文化优越感和民族优越感下,积极改变在与明王朝邦交关系中的被动地位,以及谋求在与其他地区交往时的优越地位。越南后黎朝前期民族意识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外部环境是后黎朝前期民族意识发展的空间基础;后黎朝重建独立自主的王朝,国力日趋强盛,这为后黎朝前期民族意识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社会物质基础;后黎朝立国之初,儒学在统治者的支持下兴盛,儒家提倡的忠孝节义、忠君爱国思想,切合了越南民族情感,适应了越南社会,并被不断加入本土因素。后黎朝前期“华夷观”的发展,使得后黎朝前期民族优越感和文化优越感攀升。儒学和“华夷观”的发展,为后黎朝前期民族意识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文化基础。同时,身处宗藩关系中的后黎朝对越式“亚宗藩关系”由尝试上升到实践,为后黎朝前期民族意识的发展提供了行为契机;身处权力中心的统治阶层和广泛出入仕途的士大夫阶层通过对民族意识进行整合和引导,规整补充了民族意识的内容,为民族意识的发展提供了行为基础。后黎朝前期的民族意识较前代在层次、内涵、影响方面都有显著发展,在越南民族意识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后黎朝前期民族意识的发展丰富了越南民族意识的内涵,促进了越南民族文化的发展,凝聚了民族力量,使得后黎朝前期发展成为越南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并深刻影响到越南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越南 后黎朝前期 民族意识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333.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7
- 一 选题缘由与意义9
- 二 研究现状概述与资料来源9-16
- 三 内容结构与研究方法16
- 四 创新之处16
- 五 时间段界定16-17
- 第一章 民族意识相关理论17-23
- 第一节 民族与民族意识17-21
- 一 民族与民族意识的概念17-19
- 二 民族意识的层次、特征和功能19-21
- 第二节 越南古代民族意识发展述略21-23
- 第二章 越南后黎朝前期民族意识的表现23-39
- 第一节 民族自我意识的表现23-30
- 一 确立雄王始祖形象23-26
- 二 编撰国史,确定主流历史26-27
- 三 倡导以字喃作文,,发展民族文化27-29
- 四 对自身民族的认同29-30
- 第二节 民族客体意识的表现30-34
- 一 对明王朝的认知及表现30-32
- 二 对其他民族的认知及表现32-34
- 第三节 封建君主和士大夫代表人物的民族意识34-39
- 一 封建君主的民族意识34-36
- 二 士大夫代表人物的民族意识36-39
- 第三章 越南后黎朝前期民族意识发展的原因39-56
- 第一节 民族意识发展的地域环境39-45
- 一 自然地理环境39-40
- 二 人文环境40-41
- 三 外部环境41-45
- 第二节 民族意识发展的时代背景45-53
- 一 独立王朝的重建45-46
- 二 制度的完善,国力的提升46-48
- 三 儒学的兴盛48-49
- 四 越南“华夷观”的发展49-51
- 五 越南“亚宗藩关系”的实践51-53
- 第三节 民族意识发展的行为基础53-56
- 一 官方对民族意识的整合53-54
- 二 士大夫阶层对民族意识的引导54-56
- 第四章 越南后黎朝前期民族意识的特征和影响56-59
- 第一节 越南后黎朝前期民族意识的特征56-57
- 第二节 越南后黎朝前期民族意识发展的影响57-59
- 结语59-62
- 参考文献62-66
- 个人简介66-67
- 致谢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可;饶昆生;;试论中越两国的宗藩关系[J];昆明师专学报;1988年03期
2 黄清根,陆妙春;中越宗藩关系简论[J];江汉论坛;1996年11期
3 陈双燕;中越宗藩关系的历史发展述论[J];南洋问题研究;2000年04期
4 何瑜;张波;;清代中缅宗藩关系述论[J];江海学刊;2007年02期
5 孙建党;;清代中越关系史研究的新成果——读孙宏年博士著《清代中越宗藩关系研究》[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年01期
6 魏晓锴;;浅析中越宗藩关系建立的文化基础[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李正亭;;宗藩关系下缅越主权流失与中国西南边疆变迁[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7期
8 何飞;;论清朝与朝鲜宗藩关系的形成与确立[J];学理论;2013年20期
9 龙永行;近代中越宗藩关系刍议[J];东南亚研究;1987年Z1期
10 彭大雍;范宏贵;;论中越宗藩关系与清朝保藩固边[J];广西师院学报;198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士华;;简论19世纪70~90年代的宗藩关系[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2 李鹏;;近代中朝宗藩关系研究述评[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9年
3 李细珠;;李鸿章对日本的认识及其外交策略——以1870年代为中心[A];近代思想史研究(第10辑)[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东京大学大学院 [日]川岛真 薛轶群 译;宗藩关系的事实与记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王元崇 美国特拉华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中规中矩:明初以来的中朝宗藩关系[N];东方早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昌友;宋朝与越南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琨宇;1883年越南来华使团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洋;中越与中朝宗藩关系解体的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3 张慧丽;越南后黎朝前期民族意识研究(1428-1527)[D];郑州大学;2016年
4 黄泽平;论李鸿章宗藩关系观念的近代变异[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5 黄亮;冲突与交流:中越宗藩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卢红;十九世纪中越宗藩关系的演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幸;清朝中后期中缅宗藩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8 董利江;宋黎战争与中越宗藩关系[D];郑州大学;2005年
9 于燕;清代中越使节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李志亮;近代中越宗藩关系蠡测[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18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718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