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方哲学2016会议_西方哲学开启者_西方哲学中国化的恰当路径
本文关键词:西方哲学中国化的恰当路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 0 1 3年第 5期总第 2 6 5期
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No r t h e a s t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 P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NO. 5 2O1 3 Su m NO .2 65
【西方哲学中国化历程及经验教训研究】
西方哲学中国化的恰当路径 刘金山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长春 1 3 0 0 2 4 )
[摘要]“西方哲学中国化”的恰当路径是西方哲学中国化问题域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笔者认为应该 在中西哲学的互益对话中加以实现。中西哲学的互益对话可以从几个维度展开: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问题向度,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对话的前提——以何种模式实现对话。在宗教对话的四种模式启示之下,中西哲学的对话方式应该是尊重差异基础上的谦逊的聆听、认真的理解和开放的交流,这样才能保证对话有 效和合理地进行。
[关键词]西方哲学中国化;恰当路径;聆听;理解;交流
[中图分类号]B 5; B 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 0 1—6 2 0 1 ( 2 0 1 3 ) 0 5 -0 0 1 1—0 3
“西方哲学中国化”的目标是要用中国人的眼光创造性的阐释、理解和发展西方哲学,并主 动用这样的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观念、思维相
泛意义上进行中西对话是个很有意义而又颇具挑战性的工作。中西哲学在“天”、“地”、“人”、 “神”四者之关系上可谓差异明显。中国哲学的主导传统——儒家学说以“人”为中心来构造上述关系:人与“主宰之天”在心性上是一致的,故
互激发、碰撞,熔铸出符合中国人思维和实践需要的中国特色的新哲学。这个目标下,中西方哲 学的“互益对话”构成了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关 键词。
而要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人与大自然 (地)是 和谐共生的,故张载会说“民我同胞,物我与也”;
中西哲学之间的对话至少可以从价值取向、 思维方式、问题向度等三个方面展开。就价值取
向说,著名天主教学者孔汉思 ( Ha n s K6 n g )所倡导的“全球伦理”构想近年已经在中国哲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孔氏“全球伦理”构想的基本想法是,对全球各主要文明所提出的伦理原则进行比
人与人之间要遵循伦理规则,仁、义、礼、智、信五德是伦理规则的总纲;人与神之关系并非今生所关注的对象,所以要“敬鬼神而远之”。西方哲学 的源头是“两希文明”,源自希伯来文明的犹
太——基督教传统给西方哲学留下深刻的烙印。 在价值取向上,这个传统以神为中心:神是唯一的创造者,天、地、人都是受造物,人因分有了神 的肖像而获得尊贵地位,从而能够管理万物。在犹太——基督教传统中,天、地仅仅是“自然之天地”,人是天地的管理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以
较、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全人类都有效的“世界伦理”,进而以“世界伦理”为根据形成新的 “世界秩序”,达到促进世界和平、民族和解、人类
进步的目标。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孔汉思的设想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尽管如此,各文明间进 行对话与比较,寻找共同点以实现相互理解,避免“文明的冲突”这种倡议得到学者们的普遍认
神的诫命为准绳,即,要“爱邻人”、“爱人如己”。 基于上述差异,在价值取向上,中国哲学可以为西方哲学提供“人的视角”,西方哲学则能够为中 国哲学提供“神的维度”。 就思维方式说,自从“李约瑟难题”提出以
同。伦理只是价值的一个侧面,更广泛地说,“价 值”表达的是一个“之间”的向度,“天”、“地”、
“人”、“神”是“之间”所涉及的主体。在价值的宽
后,国人一直倾向于从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来寻
[收稿日期]2 0 1 3一o 4一o 3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1 2 ̄Z D1 2 1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 0 1 1 B 5 7 )。 [作者简介]刘金山 ( 1 9 7 8一),男,安徽宿州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讲师,博士。
Word文档免费下载:西方哲学中国化的恰当路径 (下载1-1页,共1页)
本文关键词:西方哲学中国化的恰当路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76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77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