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八年捷克斯洛伐克“五月危机”及贝奈斯政府的应策
发布时间:2017-09-11 18:33
本文关键词:一九三八年捷克斯洛伐克“五月危机”及贝奈斯政府的应策
更多相关文章: 德国 捷克斯洛伐克 五月危机 贝奈斯 希特勒
【摘要】:捷克斯洛伐克境内有三百万日耳曼人,大多居住在苏台德区。一九三八年四月,以汉伦为首领的苏台德德意志党举行代表大会,提出把苏台德区从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出去的“自治”纲领。希特勒以此为由,在德捷边境集结兵力,以战争相威胁,酿成所谓“五月危机”。 从五月危机发生以来对它的研究就未终止过。目前史学界关于五月危机的研究仍大多集中在对绥靖政策的研究上,除了几本通史著作外,对这一事件前前后后的历史进行详细梳理的文章较少。历史学家们试图去解释所谓的“五月危机”的起源,但没有达成一个共同的认识,部分地原因是缺少让人无法辩驳的原始资料来证明“五月危机”的真正的起源。 五月危机的发生是当时各个大国力量的较量,同时也是绥靖政策的表现。各国在政治、外交领域的较量明显地表现出各国政治外交政策的特点。对五月危机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捷克斯洛伐克当时的国内情况以及情报对贝奈斯政府决策的影响。此外,也可以更为清楚地了解德国当时对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态度,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也为研究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的民族问题提供了借鉴。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主要概述了一九三八年捷克斯洛伐克“五月危机”发生的背景资料。文章先交代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建国背景、地理位置、民族关系等,然后在通过论述一战后德国与捷克斯洛伐克的关系,捷克斯洛伐克与英国、法国和苏联的关系,来了解“五月危机”发生的大背景。进而分析一九三八年捷克斯洛伐克“五月危机”发生的过程。文章首先分析了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当时的政策决策者所处的局势。进而分析局势对当时决策者在认识问题的影响。通过对德国,特别是希特勒的对时局的分析,来进一步了解德国是怎样推动危机一步步来临。通过对贝奈斯政府对收集到的情报的分析,以及与英法对德国的态度,了解“五月危机”发生的详细过程。 第二章是本文的重点,也是本文主要解决的对“五月危机”的疑问。通过对德国的战略准备的分析,通过对希特勒以往的行事风格的分析,通过对英国、法国、苏联和波兰等国家与德国与捷克斯洛伐克的关系的分析,以及危机可能波及的范围以及影响的范围的分析。来回答德国一九三八年五月是否会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在这时是否有机会并能抓住这个入侵的机会?是否有第三方在幕后策划这次危机?以及危机最有可能的态势走向这四个问题 第三章主要论述了建国后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家安全建设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对德国的认识,在危机来临时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的反应及对贝奈斯政府的评价。 第四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综合分析这次危机爆发的原因。通过本文的论述得出结论,事实说明德国的侵略野心和侵略准备工作是造成五月危机的根本原因。虽然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德国预定于五月二十二日发动行动,但完全不能排除它在经过长期准备之后,随时发动战争的可能性。已经发现的新的原始档案材料可以更为清楚地让我们认识危机发生的过程中各个相关国家所处的局势,同时也更为清楚地再现了一九三八年五月布拉格对即将来临的入侵威胁的反应,对贝奈斯总统的所作决策的评价和分析。
【关键词】:德国 捷克斯洛伐克 五月危机 贝奈斯 希特勒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51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前言8-14
- 一、国内外研究状况8-9
- 二、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9-11
- 三、理论与实践意义11-14
- 第一章 一九三八年捷克斯洛伐克“五月危机”的由来14-28
- 第一节 危机前的捷克斯洛伐克和德国14-18
- 第二节 康拉德·汉伦与苏台德德意志党18-21
- 第三节 走向危机之路21-28
- 第二章 一九三八年捷克斯洛伐克“五月危机”的可能性探析28-44
- 第一节 德国一九三八年五月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可能性28-34
- 第二节 一九三八年五月是否有第三方期望德国与捷克斯洛伐克发生冲突34-39
- 第三节 危机期间最有可能的势态走向39-44
- 第三章 贝奈斯政府的应策及对贝奈斯总统的评价44-48
- 第一节 贝奈斯政府的应策44-46
- 第二节 评价贝奈斯总统在危机中的反应46-48
- 结语48-52
- 参考文献52-56
- 附录56-60
- 致谢60-62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颖;;佛朗哥独裁政权成功上台的原因初探[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2 耿志;;论“十年规则”的实施及其影响[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1期
3 程文进;慕尼黑危机与美国对纳粹德国的绥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王薛红;1936-1939年西班牙内战时期的不干涉委员会[J];史学集刊;2000年04期
5 康民军;;试析回忆录在史料方面的特点、价值和缺陷——以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为例[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徐蓝;90年代我国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综述[J];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02期
7 杨和平;论法西斯意大利的外交选择[J];史学月刊;2002年07期
8 刘毅;;魏玛宪政之反思——以卡尔·施米特为中心的考察[J];清华法治论衡;2013年02期
9 李树房;略论小协约国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郝良真 ,何祥林;列宁关于三类国家划分的理论[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5期
,本文编号:8323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83238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