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近代英国海滨休闲城镇发展研究(1750-1911年)

发布时间:2017-10-04 23:00

  本文关键词:近代英国海滨休闲城镇发展研究(1750-1911年)


  更多相关文章: 海滨休闲城镇 发展 布莱顿


【摘要】:海滨休闲城镇的产生和发展是工业革命以来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代英国工业化的发展,人们告别了原来乡村“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城市化进程虽然推动了英国工业经济发展,但是随着城市化带来的城市人口爆炸式增长,大量人口集中到一个狭小的空间内,产生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期望摆脱脏乱喧嚣的城市生活,享受乡村生活的宁静与清新。海滨休闲城镇就在人们这样的期望下产生和发展。本文主要从历史学角度展开研究,结合社会学相关知识,首先从内外条件两方面论述海滨休闲城镇产生与发展的背景,其次结合国外研究成果和资料考察海滨休闲城镇在近代英国的发展概况,主要包括海滨休闲城镇的功能、发展阶段以及发展特征等内容,最后再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和资料系统考察海滨休闲城镇发展中存在问题与解决途径,并期望能通过揭示英国海滨城镇发展的经验教训为我国近年兴起的以海南省三亚市为代表的海滨休闲城镇的发展提供好的借鉴。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选题缘由、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对相关名词进行介绍。第二部分为海滨休闲城镇的发展背景。首先,从外部力量推动来看,随着英国工业化的发展,物质文明的进步、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和假日的普遍增多、工业城镇污染严重,人们盼望回归自然以及上流社会的示范等因素的推动,更多的人期望享受海滨休闲生活的愿望成为可能。其次,从海滨城镇自身条件来看,这里除了拥有无与伦比的自然条件与优越的休闲疗养条件外,海滨城镇固有经济衰落与城镇经济的被迫转型也是其发展休闲娱乐业的必要条件。第三部分主要考察了海滨休闲城镇的三大城市功能、城镇发展的四个阶段并总结出英国海滨休闲城镇发展的人口特征、城镇经济特征以及海滨休闲城镇空间分布特征等。第四部分主要考察了海滨休闲城镇发展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城镇基础设施缺乏、环境卫生脏乱不堪、公共秩序混乱以及不同阶层人们在观念上、生活习惯上以及休闲娱乐活动上的冲突等问题,并阐述了海滨休闲城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第五部分为结语,在结语部分总结全文的同时也简述了英国海滨休闲城镇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海滨休闲城镇 发展 布莱顿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561.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绪论9-15
  • 第一章 海滨休闲城镇兴起的背景15-22
  • 第一节 外力的推动15-18
  • (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假日闲暇的增多15-16
  • (二)工业化以来英国物质文明进步的促进16-17
  • (三)大工业城镇污染严重,人们对回归自然的盼望17-18
  • (四)上流社会的示范作用推动人们纷纷效仿18
  • 第二节 自身的转型和优势18-22
  • (一)城镇经济的被迫转型18-20
  • (二)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20
  • (三)优越的健康疗养条件20-22
  • 第二章 海滨休闲城镇的发展概况22-45
  • 第一节 海滨休闲城镇的主要功能22-26
  • (一)健康疗养功能22-23
  • (二)休闲娱乐功能23-25
  • (三)社会交往功能25-26
  • 第二节 海滨休闲城镇的发展阶段26-37
  • (一)萌芽时期(18世纪中期—1801年)26-28
  • (二)初步发展时期(1801—1851年)28-31
  • (三)加速发展时期(1851—1881年)31-33
  • (四)成熟发展时期(1881—1911年)33-37
  • 第三节 海滨休闲城镇的发展特征37-45
  • (一)人口发展特征37-42
  • (二)城镇经济发展特征42-44
  • (三)城镇空间分布特征44-45
  • 第三章 海滨休闲城镇发展的问题及其解决45-57
  • 第一节 城镇的基础设施、环境卫生问题及其解决45-51
  • (一)基础设施问题及其解决45-47
  • (二)环境卫生问题及其解决47-51
  • 第二节 城镇的生活秩序、阶层冲突问题及其解决51-57
  • (一)生活秩序问题及其解决51-53
  • (二)阶层冲突问题及其解决53-57
  • 结语57-60
  • 参考文献60-64
  • 致谢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波;王永飞;;民国时期渭南地区城镇发展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任旺兵;干旱区城镇发展的理论探讨──以新疆为例[J];干旱区地理;1995年02期

3 蔡云辉;近代陕南城镇发展变迁的社会条件及动力因素分析[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4 俞文岚;云南省城镇发展问题的分析与研究[J];思想战线;1994年06期

5 普布次仁;城市化与西藏城镇发展刍议[J];中国藏学;1995年03期

6 徐晨;徐洲;;城镇发展和我有关![J];课外生活(小学版);2007年Z1期

7 谢永琴;西部大开发中新疆城镇发展的对策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夏保林,康美寅,乔建平,穆战强;西藏城镇发展环境分析[J];人文地理;2003年06期

9 张文开,林广发;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城镇发展探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沈葵 ,彦雨;安徽古代城镇发展的特点[J];学术界;198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建平;夏保林;;西藏城镇发展环境与现状分析[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1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张绍稳;;云南城镇发展的山坝统筹途径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3 刘世德;;城镇发展与生态环保的协调——加强生态环保协调 促进城镇和谐发展[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乔家君;;河南省城镇发展的时空演化格局分析[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5 刘庸;;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城镇发展历程[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6 王录仓;赵雪雁;;内陆河流域城镇发展的历史过程与机制——以黑河流域为例[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晗昱;;试析上海郊区小城镇工业化对城镇发展的影响[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C];2013年

8 刘红举;春虎伟;;城镇发展要有精品意识[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9 蒙毅;文森;李萍;;重庆市土地利用与城镇发展研究[A];土地利用与城乡发展——2000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王志;;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以营山建成川东北宜居宜业中等城市为例[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邓敏敏;新加坡的城镇发展路径[N];中国旅游报;2012年

2 褚玉龙;从龙港看中国特大城镇发展之路[N];国际商报;2014年

3 刘哲;创新城镇发展理念共建廊坊美好明天[N];廊坊日报;2014年

4 记者 利锋;我省未来五年城镇发展美好蓝图绘就[N];青海日报;2011年

5 寇广文;市人大调研我市城镇发展建设[N];商洛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司林;新型城镇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N];中国建设报;2013年

7 张玉香;产业升级是筋城镇发展是根[N];中国经营报;2013年

8 杨振之来也旅游规划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杨振之来也旅游发展(成都)有限公司 罗良伟;从城镇化演化进程探旅游城镇发展[N];中国旅游报;2013年

9 记者 祝见华;先行先试彰显城镇发展活力[N];菏泽日报;2013年

10 谢在弟 张颖;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在我市收获硕果[N];东营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海姣;我国县级城镇发展的空间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2 王富平;低碳城镇发展及其规划路径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娜;基于夜间灯光数据对我国城镇发展的探讨[D];兰州大学;2016年

2 尚萌;近代英国海滨休闲城镇发展研究(1750-1911年)[D];西南大学;2016年

3 金涛;湖北城镇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新文;历史时期山西忻州地区城镇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5 薛鸿博;西藏山南地区城镇发展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6 谢金宁;重庆市城镇发展对耕地保护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王东升;河西走廊绿洲城镇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余海燕;三峡库区主题城镇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盛岚;民国时期新疆城镇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10 王新茹;明清珠三角城镇发展引起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733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9733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e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