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汉语儿童行为动词与心理动词被动句习得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23 01:29

  本文关键词:汉语儿童行为动词与心理动词被动句习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湖南大学》 2014年

汉语儿童行为动词与心理动词被动句习得研究

段妞妞  

【摘要】:研究显示,儿童对被动句的理解远远晚于对主动句的理解,而四到五岁儿童对包含心理动词被动句的理解又大大弱于对行为动词被动句的理解(Maratsosetal.,1985;XuYang,2008)。Borer和Wexler(1987)提出英语儿童在习得被动句中运用了“形容词策略”(AdjectivalStrategy)即英语中行为动词短被动句往往可当作描述状态的形容词结构,而心理动词却不存在这种解读,所以儿童在理解并不熟悉的行为动词被动句时易将其解读为类似的形容词性被动结构,因而其习得情况大大好于心理动词被动句。 目前有关汉语儿童被动句习得情况的研究大都以行为动词被动句为主(朱德熙,1982;周国光,1997;LiuNing,2009),甚少出现心理动词被动句的相关研究。本研究主要通过两个控制实验,将不同年龄阶段汉语普通话儿童对行为动词与心理动词被动句的习得情况加以比较分析,并试图从“形容词策略”在汉语被动句习得中的应用这一全新角度对两类动词被动句习得的差异进行解读。实验1中,受试儿童分为三个年龄段(4岁、5岁、6岁),每组均为20人。测试采取图片理解法,行为动词与心理动词各10个,涉及两类动词的主动句、短被动句及长被动句。实验2中受试除三组儿童外,另增20名成人(约22岁左右)作为成人组。所选动词涉及包含结果类、消耗类、创造类,每类均8个。每一行为动词均涵盖一主动句及两短被动句即表示状态的(State)以及侧重事件的(Event)被动句。每个句子均有四幅图片可供选择,两幅表示被动的状态与事件,另两幅表示相反情况下主动的状态与事件。 结果显示,,三组儿童受试对行为动词与心理动词的主动句理解均无明显困难,心理动词被动句较行为动词被动句更难理解,且行为动词短被动句理解水平也优于其长被动结构;六岁受试组对侧重事件被动句与表示状态被动句的理解,同成人组的测试结果最为接近,能较好地区分这两种被动结构;而较小年龄段的受试儿童更容易把侧重事件的被动句理解为类似形容词结构的表状态的被动句,这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形容词策略”在汉语被动句习得中的应用,而且该策略的运用也为普通话行为动词与心理动词被动句之间的理解差异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3.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定栩,胡建华;“被”的句法地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2 丰竞;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语义分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陆俭明;;有关被动句的几个问题[J];汉语学报;2004年02期

4 杨华;试论心理状态动词及其宾语的类型[J];汉语学习;1994年03期

5 黄月圆;杨素英;高立群;张旺熹;崔希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被”字句习得的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02期

6 张京鱼;汉语心理动词及其句式[J];唐都学刊;2001年01期

7 李行德;语言发展理论和汉语儿童语言[J];现代外语;1997年04期

8 周有斌;邵敬敏;;汉语心理动词及其句型[J];语文研究;1993年03期

9 张全生;现代汉语心理活动动词的界定及相关句型初探[J];语言与翻译;2001年02期

10 黄正德;;汉语动词的题元结构与其句法表现[J];语言科学;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向阳;;九寨沟方言“把”字句及“给”字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张娟;;《世说新语》“以”字处置式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李强;;“被XX”格式的语言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4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祁庆倩;;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内部时间结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嘉忆;;汉译英口译材料的难度判断[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波;姬东鸿;孙程;吕晨;;基于特征结构的汉语主谓谓语句语义标注研究[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3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4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肖传芬;;从形式机制谈语篇词汇衔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亓艳萍;;小学儿童运用被动句表达的调查研究[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8 邹立志;白聪;;论古今汉语词类活用的不同本质[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田长生;;浅谈《论语》中的复叠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颖玉;基于语料库的欧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元莲仙;汉韩语言对比研究及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晓花;英汉指称照应对比研究及其翻译策略[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程艳;日语被动态汉译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旷金辉;汉英名词前置修饰语语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庚堂;“被”字的特征与转换[J];当代语言学;1999年04期

2 熊仲儒;汉语被动句句法结构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3年03期

3 潘海华;韩景泉;;虚词there的句法地位及相关理论问题[J];当代语言学;2006年01期

4 陈祖荣;浅谈动词的分类问题[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5 杨华;试论心理状态动词及其宾语的类型[J];汉语学习;1994年03期

6 杨素英;从情状类型来看“把”字句(上)[J];汉语学习;1998年02期

7 黄月圆;杨素英;;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把”字句习得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1期

8 吴庚堂;汉语被动式与动词被动化[J];现代外语;2000年03期

9 韩景泉;领有名词提升移位与格理论[J];现代外语;2000年03期

10 温宾利,陈宗利;领有名词移位:基于MP的分析[J];现代外语;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广涛;从汉英被动句看中英文化的异同[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11期

2 张京华;英、朝、汉被动句对比分析[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薛笑丛;英汉被动句的互译方法[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4 史成周;被动句多维思考[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3年03期

5 金春子;被动句中动作主体的助词适用性[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6 周崇谦;《水浒传》的被动句[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孙红玲;;致使性重动句的量变图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4期

8 许进;“标志被动句”质疑[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9 周海燕,金海兵;英汉被动句的使用限制[J];孝感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杨玉玲;重动句研究综述[J];汉语学习;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亓艳萍;;小学儿童运用被动句表达的调查研究[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2 徐明;;原型范畴理论下的日汉被动句认知分析[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2年刊[C];2011年

3 陈年高;;敦博本《坛经》的被动句[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4 陈志云;;《管子》被动句式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军;英汉被动句认知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钟小勇;重动句信息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刘雪芹;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孙红玲;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5 李洁;汉藏语系语言被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王志坚;俄语被动句的多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李金莲;基于平行语料库的中日被动句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张万禾;意愿范畴与汉语被动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曹道根;现代汉语被动式原则与参数模型[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周晓;语言习得的基因和脑基础[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家隽;现代汉语致使性重动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李彦;关于日中被动句的对比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3 杨春凤;佛传经被动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付云华;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5 陶俊;原则—参数理论与被动句的语法化[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梅晓莲;汉日被动句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7 杨静;韩中被动句的表现形式,意义功能及对应关系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8 任彦;英汉被动句对比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9 魏扬秀;重动句原因解释功能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10 钟小勇;重动句信息结构研究[D];南京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汉语儿童行为动词与心理动词被动句习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71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871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f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