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智慧德才兼备理论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3 14:46
  智慧的德才兼备理论是植根于中国文化建构的本土化智慧心理学理论,该理论主张从德与才兼备的角度界定智慧,认为智慧在本质上是良好品德与聪明才智的合金,是良知与良行的统一。它的核心观点包括相互关联的几个方面:(1)智慧概念的新界定:(2)智慧结构和本质的新探讨;(3)智慧的新分类;(4)智慧文化差异的新观点。本研究旨在采用实证方法验证智慧德才兼备理论的核心观点,通过“智慧的结构研究”、“智慧的分类研究”、“智慧特征的内隐测量研究”、“中西智慧文化差异的内隐测量研究”、“人物智慧评价的实验研究”等五项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智慧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结构,由二阶2因素一阶6因素构成,2个二阶因素为聪明才智与良好品德,6个一阶因素分别为:中常智力、创造思维、渊博知识以及善良动机、善良效果、善良手段。各要素之间相互独立,互为补充。(2)根据智慧描述特征词的语义,智慧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良好的社交能力、良好的个性品质、良好的思维素质和良好的智力素质5个方面;根据智慧者展现的才能和性质,智慧者可被分为德慧者和物慧者两大类;根据智慧描述特征词描述不同类型智慧者的才能和素质,智慧可被分为德慧和物慧两大类...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3.1 有利于人们看清德才兼备方是智慧的本质
        3.2 有利于人们看清中西方文化智慧观的差异
        3.3 有利于提升智慧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水平
        3.4 有利于拓展智慧教育思路与智慧干预策略
    4 研究内容
    5 研究结论
第1部分 文献综述
    1 中西方哲学取向下的智慧观
        1.1 西方哲学中的主流智慧观
        1.2 中国哲学中的主流智慧观
    2 科学心理学的智慧研究进展
        2.1 智慧的结构
        2.2 智慧的类型
        2.3 智慧的测量
        2.4 智慧与相关变量的关系
    3 “智慧的德才兼备理论”的核心观点
        3.1 关于智慧的定义
        3.2 关于智慧的结构
        3.3 关于智慧的类型
        3.4 关于智慧的文化差异
第2部分 研究构思
    1 问题提出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案
        3.1 智慧的结构研究
        3.2 智慧的分类研究
        3.3 智慧特征的内隐测量研究
        3.4 中西文化智慧差异的内隐测量研究
        3.5 人物智慧评价的实验研究
    4 研究方法
第3部分 研究一——智慧的结构研究
    1 引言
    2 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3 研究程序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智慧结构问卷的编制
        3.2 智慧结构的初步构建
        3.3 智慧结构模型的验证
        3.4 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
    4 讨论
        4.1 关于智慧的结构与维度
        4.2 关于本研究的调查工具
        4.3 本研究的有待完善之处
    5 结论
第4部分 研究二——智慧的分类研究
    1 引言
    2 实验一 基于语义相似性的智慧特征词分类
        2.1 目的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3 实验二 基于知觉相似性的提名智慧者分类
        3.1 目的
        3.2 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4 实验三 基于知觉相似性的智慧特征词分类
        4.1 目的
        4.2 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5 总讨论
        5.1 智慧可以分为德慧与物慧两大类
        5.2 智慧者可以分为德慧者与物慧者两大类
    6 结论
第5部分 研究三——智慧特征的内隐测量研究
    1 引言
    2 实验一 智慧者/愚蠢者特征认知的内隐测量研究
        2.1 目的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3 实验二 德慧者/物慧者特征认知的内隐测量研究
        3.1 目的
        3.2 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4 总讨论
        4.1 被试对智慧本质特征的内隐社会认知
        4.2 被试性别与专业对智慧本质内隐认知的影响
        4.3 智慧特征内隐测量与外显测量的对比
    5 结论
第6部分 研究四——中西文化智慧差异的内隐测量研究
    1 引言
    2 实验一 中西被试智慧者认知偏向的内隐测量研究
        2.1 目的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3 实验二 中西被试智慧者社会认同的内隐测量研究
        3.1 目的
        3.2 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4 实验三 中西被试智慧者内群体偏向的内隐测量研究
        4.1 目的
        4.2 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5 总讨论
        5.1 中西被试对德慧者和物慧者的认知偏向
        5.2 中西方智慧观差异的文化根源分析
        5.3 本研究有待完善与深入之处
    6 结论
第7部分 研究五——人物智慧评价的实验研究
    1 引言
    2 方法
        2.1 被试
        2.2 实验设计
        2.3 实验材料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被试对不同才德水平人物的评价
        3.2 被试对不同才德人物智慧的评分
        3.3 才德水平对人物智慧评价的影响
    4 讨论
        4.1 被试对不同才德水平组合者的评价
        4.2 人物才德水平对其智慧评价的影响
    5 结论
第8部分 研究总结与展望
    1 总讨论
        1.1 关于智慧的概念与结构
        1.2 文化差异对智慧观的影响
        1.3 如何正确认识德与才的关系
        1.4 对智慧德才兼备理论的验证
    2 总结论
    3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3.1 本研究创新之处
        3.2 本研究不足之处
    4 研究展望
        4.1 纵深探索智慧的概念与结构
        4.2 继续拓展新兴智慧研究方法
        4.3 开发信效度良好的测量工具
        4.4 完善智慧教育的路径与策略
        4.5 深入开展智慧的中国化研究
附录
    附录1 开放式智慧调查问卷
    附录2 智慧结构调查问卷
    附录3 智慧分类问卷
    附录4 内隐联想测验实验材料
    附录5 人物智慧评价问卷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智慧:结构、类型、测量及与相关变量的关系[J]. 陈浩彬,汪凤炎.  心理科学进展. 2013(01)
[2]智慧、道德与哲学[J]. 肖群忠.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3]知觉表征和语义表征在语言认知中的作用——以东巴文黑色素字为例[J]. 谢书书,张积家.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4]大学生的气味词分类——基于语义相似性和知觉相似性的探讨[J]. 王娟,沈树华,张积家.  心理学报. 2011(10)
[5]社会认同:和谐社会构建的社会心理保障[J]. 贾林祥.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6]中西文化中的智慧意涵:演变历程与价值意蕴[J]. 吕卫华,邵龙宝.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7]谁是大学生眼中的智者——大学生提名智慧者研究[J]. 侯祎.  中国青年研究. 2011(01)
[8]五种西式经典智慧观的内涵及得失[J]. 汪凤炎,郑红.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0(03)
[9]重思智慧[J]. 张汝伦.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10]“知而获智”观:一种经典的中式智慧观[J]. 汪凤炎,郑红.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博士论文
[1]中德大学生智慧隐含理论的跨文化研究[D]. 王立皓.南京师范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智慧显义理论研究:成年人生活规划能力及其评价[D]. 汤玲莉.华东师范大学 2003
[2]成年人智慧的隐含理论研究[D]. 董海涛.华东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4738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4738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e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