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客体间关系的熟悉性再认
发布时间:2017-06-20 17:14
本文关键词:不同客体间关系的熟悉性再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人们有意无意地习得了将客体进行分类的判别标准,并通过它来认识和理解复杂的外部世界。大量研究证实,东方文化在认知风格上的特征是整体性思维。然而,这种文化特征是否影响不同类型客体间关系的记忆效果呢?换句话说,文化因素会使人们对不同类型客体间关系信息记忆并再认,有显著的差异吗?该问题涉及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核心之一,即客体间关系在人的大脑中,更多是以客体间固有的类属信息激活还是以在情境中习得的功能关系信息激活。在RWCR范式的指导下,采用两种四项类比材料进行实验研究。一方面探讨刺激类型和不同取方式对不同类型客体间关系熟悉性的影响;另一方面探讨基于不同客体间关系的分类选择偏好任务与其他文化维度的相关关系,以说明该任务反应的是认知风格上的差异。本研究共三个部分,由三组被试内设计实验和一组问卷调查组成。依次考察不同类型客体间关系的熟悉性加工、学习编码以及与其他文化认知维度的差异。研究一分别以文字和图画材料组成的关系类比实验材料。检验不同客体间关系是否在熟悉性加工上存在差异。结果发现,在无回想情况下,类属关系的熟悉性再认成绩好于功能关系。这表明,在无法回想起任何线索的条件下,人们也能对不同客体间关系进行有效辨别。研究二采用眼动技术,检验在识别不同类型的关系信息时,其认知加工特征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发现,不同材料类型间的主效应显著;当客体间关系以图画材料呈现时,识别类属关系的反应时最短,功能关系次之,任意关系最长。研究三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分类偏好任务和其它与文化因素有关的问卷间的一致性。结果显示:各问卷间呈低相关且一致性较低。该结果也表明在跨文化群组层次上的系统差异不能推论到单一文化群组的个体层次上。
【关键词】:认知风格 熟悉性再认 客体间关系 多维尺度技术 文化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文献综述10-22
- 1.1 客体间关系概述10-11
- 1.2 客体间关系类别的概述11-12
- 1.2.1 关系的相似性11
- 1.2.2 约定关系和人为关系11-12
- 1.2.3 功能关系和类属关系12
- 1.3 客体间关系研究领域12-17
- 1.3.1 关系的类比研究12-14
- 1.3.2 关系的眼动研究14-15
- 1.3.3 关系的跨文化研究15-16
- 1.3.4 RWCR范式简介16-17
- 1.4 问题提出及目的意义17-22
- 1.4.1 问题出17-18
- 1.4.2 研究目的与意义18-19
- 1.4.3 研究方案19-22
- 第2章 不同客体间关系的熟悉性再认22-40
- 2.1 实验 1a:词语材料诱发结构信息的熟悉性再认22-31
- 2.1.1 研究目的22
- 2.1.2 研究方法22-26
- 2.1.3 结果26-30
- 2.1.4 讨论30-31
- 2.2 实验1b:图画材料诱发结构加工的熟悉性再认31-36
- 2.2.1 研究目的31
- 2.2.2 研究方法31-33
- 2.2.3 结果33-35
- 2.2.4 讨论35-36
- 2.3 实验1a和实验1b的结果比较与讨论36-40
- 2.3.1 实验1a和实验1b的结果比较36-37
- 2.3.2 讨论37-38
- 2.3.3 小结38-40
- 第3章 不同客体间关系识别的眼动研究40-46
- 3.1 研究目的40
- 3.2 研究方法40-42
- 3.2.1 被试40
- 3.2.2 仪器40-41
- 3.2.3 实验设计41
- 3.2.4 材料41-42
- 3.2.5 程序42
- 3.2.6 分析指标42
- 3.3 结果42-44
- 3.4 讨论44-45
- 3.5 小结45-46
- 第4章 分类偏好测验与其他认知任务的相关研究46-56
- 4.1 研究目的46
- 4.2 研究方法46-49
- 4.2.1 评估工具及被试46-49
- 4.2.2 程序49
- 4.3 结果49-53
- 4.4 讨论53-55
- 4.5 小结55-56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56-58
- 5.1 总结56-57
- 5.2 展望57-58
- 第6章 总结论58-60
- 参考文献60-64
- 附录64-74
- 附录1:情景归因量表(ATT)(原版部分题目示例)64-65
- 附录2:记忆投射任务(OIN)(原版部分题目示例)65-66
- 附录3:情绪感受量表(IEE)(原版部分题目示例)66-67
- 附录4:因果归因问卷(INC)(原版部分题目示例)67-68
- 附录5:包含他人的自我问卷(IOS)(原版部分题目示例)68-69
- 附录6:变化任务(CHA)(原版部分题目示例)69-70
- 附录7:自我评定问卷(SCS)(原版部分题目示例)70-71
- 附录8:社会网络(POC)(原版部分题目示例)71-72
- 附录9:分类选择偏好任务(TRI)(原版部分题目示例)72-73
- 附录10:自我 述任务(TST)(原版部分题目示例)73-74
- 致谢74-76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齐佳凝;任桂琴;任延涛;蒙雪;;图-图干扰范式中语义效应的眼动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年02期
2 方燕红;张积家;;图-词干扰范式下语义效应的理论及争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张向葵,张雪琴,高琨,孙树勇;类比推理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0年06期
本文关键词:不同客体间关系的熟悉性再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6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466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