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前期的经学思想及其政治实践
发布时间:2017-10-27 03:13
本文关键词:东汉前期的经学思想及其政治实践
更多相关文章: 经学 政治实践 谶纬信仰 《白虎通义》 画像石
【摘要】: 东汉前期主要包括光武帝、明帝、章帝三帝时期,这一时期儒家经学在西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批著名学者和重要经学著作。政治务实主义成为新政权的施政基调,逐渐扭转了西汉中后期以来的政治理想主义和激进主义。儒家学者为解决政治和经学之间的紧张关系,为重新巩固经学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有针对性地进行经学研究,对如君臣大伦、民族关系、国家礼制建设等等诸多方面的难题提出了意见和措施,赢得了统治者肯定和推崇。 谶纬之学号称“内学”,对当时整个政治社会产生根本指导作用,主要影响表现在天子即位、确定三公、争立正统、国家礼制建设、判断经义等方面。由于帝王个人的谶纬信仰,引起了经学研究群体的分化,形成了两大派别:持守派和知变派。而知变派往往仕途顺利。谶纬的盛行对政治层面和学术层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白虎通义》代表着东汉前期统治者和学者共同确立的以“三纲”为核心的统一道德价值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经学研究的分歧和矛盾,更为重要的是为整个社会提供了可以实行的统一的道德信仰和规范。这些道德信仰和规范通过四种方式传向民间,,东汉中后期的文献资料和画像石(主要是历史故事类画像石)所反映出来的道德观念和活泼的道德生活就是明证。
【关键词】:经学 政治实践 谶纬信仰 《白虎通义》 画像石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34.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0
- 第一章 东汉前期的经学思想和政治互动10-30
- 一 东汉前期的《五经》学术研究10-18
- 二 东汉前期的政治务实主义18-19
- 三 诸侯王外戚问题和东汉前期的君臣之大伦19-23
- 四 “天子礼”的实践和礼学学术研究23-26
- 五 民族关系问题26-30
- 第二章 帝王的谶纬信仰和汉代经学的调适30-51
- 一 东汉前期帝王的谶纬信仰30-39
- 1 光武帝刘秀的谶纬信仰30-37
- 2 明帝章帝的谶纬信仰37-39
- 二 帝王的谶纬信仰和经学研究群体的分化39-42
- 三 东汉前期帝王谶纬信仰的原因分析42-49
- 1 谶纬中的圣王世系和政治正统思想42-44
- 2 谶纬之学最能论证东汉前期的统治术44-47
- 3 以天人感应为基础的灾异政治为学者和统治者共同信仰47-49
- 四 帝王谶纬信仰的影响49-51
- (一) 学术研究方面49-50
- (二) 政治方面50-51
- 第三章 《白虎通义》与经学社会化51-70
- 一 《白虎通义》产生的学术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51-54
- 二 《白虎通义》与统一的伦理道德思想体系的确立54-59
- 三 《白虎通义》与经学社会化59-66
- (一)白虎会议之前的社会道德生活59-61
- (二)《白虎通义》与东汉经学社会化61-66
- 四《白虎通义》确立的统一的经学道德价值观向民间社会下移或传播的可能方 式:66-70
- (一)官学和私学的方式67-68
- (二)循吏和经学思想观念的传播68-69
- (三)官方的赏赐和褒奖69
- (四)世家大族对统一经义的传播69-70
- 第四章 结论70-72
- 参考文献72-74
- 后记74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小明;《春秋》纬与汉代思想世界[D];湖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016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101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