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给事中述要
本文关键词:唐代给事中述要
【摘要】:唐代正式确立了以尚书、中书、门下为核心的三省六部制。门下省是专管审核天子大政文书的机构,而给事中属门下省重要职官。本文在收集两《唐书》以及《唐代墓志汇编》及其《续集》的基础上,共整理出唐代有明确时间记载之给事中二百六十五人,无明确时间记载之给事中六十人。通过对上述资料的分析,本文主要阐述了唐代给事中的起源、职能、不同时期任职条件、出身与社会成分、迁转的变化以及引起这些变化的政治、社会原因,并由此来分析给事中对唐朝的主要影响。本文主要用五个部分对唐代给事中进行研究和分析。 第一部分:唐代给事中的起源及其职能。重点论述了唐代给事中的封驳、侍从左右、三司受事、门下过官及监考使、对地方的监察等职能。 第二部分:唐代给事中的任职条件。主要从刚正不阿、直言极谏和贤良方正、文儒兼备两方面进行分析,并依据附表对唐代给事中的任职条件做阶段性的分析。 第三部分:唐代给事中的出身与社会成分。指出在唐代给事中的出身中进士占有很大的比例。虽然士族在唐代已趋于没落,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 第四部分:唐代给事中的迁转。主要依据附表对唐代给事中的迁入、迁出官职进行分析论述。得出结论唐代给事中的迁入、迁出主要集中于尚书、中书门下、御史台以及地方官。 第五部分:唐代给事中的影响。主要从对朝廷政治,对皇帝两个方面来分析论述。
【关键词】:给事中 封驳 选任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42
【目录】:
- 一 序言5-12
- 二 唐代给事中的起源及其职能12-21
- (一) 门下省及给事中的起源和变化12-13
- (二) 唐代给事中的职能13-21
- 三 唐代给事中的任职条件21-27
- (一) 刚正不阿,直言极谏21-23
- (二) 文儒兼备贤良方正23-27
- 四 唐代给事中的出身与社会成分27-29
- (一) 唐代给事中的出身27-28
- (二) 唐代给事中的社会成分28-29
- 五 唐代给事中的迁转29-31
- 六 唐代给事中的作用与影响31-33
- (一) 对朝廷政治的影响31-32
- (二) 对皇帝的影响32-33
- 七 结语33-34
- 参考文献34-35
- 唐代给事中附表一35-52
- 唐代给事中附表二52-55
- 唐代给事中附表三55-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圆;;宋代封驳制度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2 张增香;明代六科给事中浅议[J];东疆学刊;1995年04期
3 眭达明;出尔反尔——古代公文写作趣闻杂谈[J];秘书;1998年11期
4 王雪玲;论唐代的封驳制度[J];史学月刊;2005年09期
5 眭达明;李藩批敕[J];秘书;1999年11期
6 秦学颀;西汉“给事中”一条史料辨误[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7 赵映林;明代的监察机构(下)——六科给事中[J];文史杂志;1987年04期
8 郝文勉;中国古代参谋言谏制度史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9 段承校;唐朝中央决策体制文书的运作及其权力的散变[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1999年03期
10 吴枫;关大虹;;封驳制度与唐初政治[J];历史教学;198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金明;;论明朝对琉球的册封[A];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2 刘仲华;;孙承泽生平及其学术思想[A];北京古都风貌与时代气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余行迈;吴奈夫;何永昌;;《稼轩瞿府君暨邵氏合葬行实》[A];明史研究论丛(第五辑)[C];1991年
4 郑克晟;;明代的官店、权贵私店和皇店[A];明史研究论丛(第一辑)[C];1982年
5 林金树;;明代百官车制初探[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6 黎虎;;郑羲使宋述略[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7 杨帆;;戚继光隆庆元年北来原因探析[A];明史研究第9辑[C];2005年
8 ;《明史》卷六十 河渠[黄河下(节选)][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9 王春瑜;;《天爵堂笔余》[A];明史研究论丛(第五辑)[C];1991年
10 胡吉勋;;明嘉靖李福达狱及相关历史评价考论[A];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正气;明朝的封驳制及其现代价值[N];人民法院报;2005年
2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 朱诚如;一件纠劾大案如何不了了之[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赵善笃;平顺县碑滩之碑与夏言其人[N];山西日报;2005年
4 王翟;博学济世说傅山[N];山西政协报;2005年
5 王翟;唐代名相狄仁杰[N];山西政协报;2005年
6 高民川;科举制度与官衔[N];中山日报;2006年
7 张金煅;明臣“都谏”庞泮[N];台州日报;2005年
8 朱耀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研究的新拓展[N];中华读书报;2005年
9 王春瑜;我国历史上的监察制度与权力牵制[N];北京日报;2006年
10 张佐;现存的第一部《昆明县志》[N];云南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明伦;明代言官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邱进春;明代江西进士考证[D];浙江大学;2006年
3 王宁;《云,
本文编号:11328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132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