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称中国为“帝国”的早期历史考察
本文关键词:欧洲称中国为“帝国”的早期历史考察
【摘要】:美国"新清史"学者欧立德等人认为,欧洲称中国为"中华帝国",是17世纪中叶以后才有的事情,其中,清朝入关并通过征服建立大清国,可谓欧洲论述里中国从"地区"或"王国"跃升为"帝国"的重要转折点。大量欧洲古文献证明,其基本观点和一些具体说法存在问题。早在明朝时期,欧洲通过耶稣会士等媒介,将中国称之为"中华帝国"的说法已然确立并初步流行开来。欧洲人最初所谓的"中华帝国",恰是对"大明"及其此前中国的一般感知与印象。当时在欧洲,"帝国"一词的使用较为宽泛,如果简单地从今日社会科学特别是政治社会学所界定的"帝国"概念出发,去说明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帝国"概念之内涵及其使用,重构欧洲早期汉学知识的系谱,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关键词】: 新清史 中华帝国 王国 欧洲汉学 曾德昭
【分类号】:K249
【正文快照】: 美国的部分“新清史”学者,不仅就“中国”与“大清”的关系表达了引人注目的意见,还乐于谈论“清帝国主义”,对“大清”的国家特性提出新的解说。他们虽然早已习惯并坚执“大清帝国”的称谓,但有的却因重新思考与维护“新清史”部分观点的缘故,近年来颇不满意于欧美学界长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欧立德;;传统中国是一个帝国吗?[J];读书;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亚轩;;明清之际西方文献中的中国葡萄业[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2 汤开建;陈青松;;明清之际天主教的传播与西洋宗教画的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梅晓娟;周晓光;;利玛窦传播西学的文化适应策略——以《坤舆万国全图》为中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梅晓娟;周晓光;;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地理学汉文西书的天主教化倾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白念文;孟祥路;;以巴赫金狂欢理论观照中国古典喜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6 王志平;;利玛窦两次易服及其内在的文化意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贾庆军;;明清之际传教士东来之历史背景[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葛桂录;;另一种声音:维柯、巴雷蒂对“中国神话”的解构[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9 郑军;明清鼎革与中国古代科学近代化进程的中断[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10 朱志敏;施扬;;中国共产党的“中国与世界”观[J];北京党史;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晓芳;;指称外语的词语演变及其原因[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文德;;明与西域的玉石贸易[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3 金国平;吴志良;;从自鸣钟探讨利玛窦居留北京的内幕[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4 罗福惠;;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研究简论[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5 马自毅;;简论近代中国主权意识的萌生和发展[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6 宋芝业;;关于徐光启、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的若干问题[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7 杨奕望;吴鸿洲;;“利玛窦规矩”与中医药交流[A];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8 郜冬萍;;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以开封犹太人后裔为例[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9 赵德宇;;中日早期西学差异论析[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三辑)[C];2006年
10 黄芸;;《交友论》的接受基础及与阳明学友道观念的比较[A];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第三辑)——第三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D];南开大学;2010年
2 洪梅;中古入声韵在明清韵书中的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曹天成;郎世宁在华境遇及其所画瘦马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5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孙岩;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李竞艳;晚明士人群体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刘泓呈;中国法:走在想象与真实之间[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崔华杰;传教士学者与中国历史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莹;民国江西茶叶地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春红;区位与兴衰:以临清关为中心的个案研究(1429—1930)[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段晓军;中国儿童钢琴启蒙教材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颜培;跨文化书写[D];江南大学;2010年
5 管亚男;《律吕正义.续编》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阎铭;明清士大夫与耶稣会士译著[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何长江;中国当代室内设计中对传统空间伦理的继承[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8 刘展;邢s犛朊鞔官琳秸鵞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超;清末文字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义勇;程嘉燧的绘画与应酬活动关系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士林;姚斌;;曾德昭与英国前汉学文本《大中国志》[J];国际汉学;2014年0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1334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133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