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殷遗民分布、影响及其同化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3 10:16

  本文关键词:西周殷遗民分布、影响及其同化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殷遗民 日名 族徽 同化


【摘要】:先秦时期的战争多以达到“服之而已”为目的,很少会发生灭国绝祀的现象。商周牧野大战使商王朝一夜间灭亡,导致大量殷遗民留在了新政权。而此时周代的整个社会体制刚从方国联盟制向王朝国家转变,无论是人口数量还是生产及文化水平均远远落后于商,周政权如果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依托商王朝遗留下来的大量殷遗民。研究周初殷遗民的迁徙分布及影响等相关问题,不仅可以全面地了解周初殷遗民的发展轨迹,而且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周初的历史。 本文主要结合传世文献、铭文资料和考古发掘成果来研究殷遗民问题。研究有关殷遗民的四个问题,即殷遗民的迁徙分布情况;西周对殷遗民的管理政策;殷遗民的影响及殷周文化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西周中后期出现殷遗民被周文化所同化的现象。在文章的研究过程中适当地运用了绘制地图及添加表格等形式以期论证更加清晰明了。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无论从传世文献还是铭文资料和考古发掘成果中,都向我们展示了殷遗民在周初分布范围相当广泛,除了河南和陕西两大集中分布地区外,在山东和北京等地也有殷遗民分布的足迹。从铭文资料和考古发掘成果中我们发现殷遗民在周初的生存状况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凄惨,事实上大量殷遗贵族在周初有职有守,生活较为优裕,他们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在周初,由于武王及成王周公以后两种完全不同的历史环境导致了武王及武王以后实行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管理殷遗民的政策。武王时期基本上以“就地安置”为主,采取了周公“各安其宅,各田其田,毋故毋新,惟仁之亲”的政策,而武王以后则主要实行以“分而治之”为主的政策来管理殷遗民。从文献记载来看,殷遗民影响很大尤其在分布较为集中的鲁、宋两地区有大量的殷商习俗被保留了下来。周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对殷文化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并最终在成王周公时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系统。随着周整体实力的增强,加之周对凝聚力较大的殷文化因素的极力抵制,殷遗民对周文化的主动融合以及商周间的通婚等导致西周中后期殷遗民在日名、族徽的使用,日常用语习惯以及葬俗等方面均出现了被周文化所同化的现象。 事实证明,殷遗民作为周代的一个政治问题,周初统治者采取了正确的政策对其进行了合理安置,最终完成了政权的平稳过渡。殷遗民在新生政权中身份地位不但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低贱,而且大多殷遗贵族被诸侯国迁徙后仍然聚族而居,保留有使用殷商习俗的权利,在有周一代他们有职有守,多属于中等阶层。殷文化与周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发展到成王周公时期周最终创造出周代的礼乐文化系统,成为周代的主导文化。在周代政权稳定并逐步强大以后,殷遗民在西周中后期也出现了向周文化融合并被周文化所同化的现象。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2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书灿;三监人物及其疆地再考察[J];北方论丛;1998年05期

2 宫长为,孙力楠;论西周初年的商周关系[J];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06期

3 潘宏;由《尚书》看周初统治政策和商周关系[J];东疆学刊;1990年04期

4 委历;古代已有亚洲移民到美洲的新论证[J];世界历史;1981年02期

5 房仲甫;殷人航渡美洲再探[J];世界历史;1983年03期

6 尹夏清;尹盛平;;鹿邑太清宫西周大墓墓主研究[J];华夏考古;2009年03期

7 李健;;湖北江陵万城出土西周铜器[J];考古;1963年04期

8 ;北京附近发现的西周奴隶殉葬墓[J];考古;1974年05期

9 晏琬;;北京、辽宁出土铜器与周初的燕[J];考古;1975年05期

10 戴应新;;陕西长安县新旺村新出西周铜鼎[J];考古;1983年03期



本文编号:11802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1802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e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