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教化与社会犯罪预防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3 14:17
本文关键词:两汉教化与社会犯罪预防研究
【摘要】: 犯罪与教化皆自古有之,相伴而生。本文界定两汉时期的犯罪概念,是指一种社会现象,不仅指违犯汉代法律规定或礼法秩序规范而被认定是犯罪的行为,而且还包括法律虽未明确规定,但对两汉政治、社会秩序、甚至伦理观念造成危害,实际需被当权者禁止的某些行为或现象。两汉时期的教化概念,则指统治者为维护统治秩序,对民众进行道德规范教育,预防社会犯罪的活动。 针对两汉犯罪的基本情况,本文首先对先秦儒、法、墨、道各家教化思想进行概述,其次简介秦代的教化与社会犯罪预防思想,最后对汉代初期、中期以及东汉初期主要儒家教化与社会犯罪预防思想进行概述,并从中梳理出教化与社会犯罪预防思想的变迁,为两汉教化与社会犯罪预防实践,提供思想指导。 本文参考现代刑法学对犯罪的分类方法,及教化在其中所起作用的强弱,将两汉时期的犯罪,主要分为危害统治秩序的犯罪、破坏伦理道德的犯罪以及涉及宗教神灵的犯罪三种。其中,危害统治秩序的犯罪,指凡两汉时期叛逆和危害国家统治的一切行为。主要有谋反、大逆不道、各级官吏渎职罪,以及危害人身、财产犯罪等传统犯罪;破坏伦理道德的犯罪,指两汉时期直接破坏社会伦理规范的犯罪,是教化重点实施的对象。该罪主要包括不孝、性犯罪、复仇杀人等伦理礼教犯罪;涉及宗教神灵的犯罪,指两汉时期与宗教神灵有关的所有犯罪,该罪涉及政治、伦理、民俗各个层面,范围广泛,危害重大,本文包括巫蛊、左道、妖言、淫祀,边境异常风俗等罪,最后简析原因。 两汉时期社会犯罪预防的教化途径和内容,主要指两汉政府应对犯罪的具体措施。从相对角度来分,主要有犯罪前与犯罪后措施两大部分。其中犯罪之前的措施包括教育、察举、设官等方式,犯罪之后的措施,主要是儒家思想在立法和司法上的表现方式。立法上有君权神授,德主刑辅;引礼入法,春秋决狱。在司法上,则主要是录囚赦免与秋冬行刑。 这些措施随着两汉政府的推行,在稳定统治秩序、提升伦理道德、减少思想混乱等方面,逐渐发挥作用,在东汉时期,效果显著。特点部分,是由汉代与前后朝代以及东、西汉之间比较得出。汉代与先秦道德教育相比,具有继承开创性,与魏晋隋唐相比,具有奠基幼稚性,而东、西汉之间相互比较,则看出教化与预防社会犯罪的模式,具有阶段渐进性。 两汉教化与社会犯罪预防模式的奠定,对一些具体犯罪的预防成功经验,以及愚民、伪善等负面作用,引发魏晋玄学对儒学的反动,还有东汉过分强调私学教育,导致世家大族兴起,成为日后政权分裂、动乱的文化根源,这些经验和教训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3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佳解;历史上儒家关于民众道德教化方式的省察[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周永卫;两汉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J];唐都学刊;2000年01期
3 胡克森;儒家理想政治与西汉政权[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4 裘士京,张翅;略论两汉察举制度与人才选拔[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董树利;20年来两汉乡里教化研究综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 万竹青;汉代儒家化的诉讼制度初探[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7 余从荣,张运华;汉代推行孝道教化的途径及启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张强;道德伦理的政治化与秦汉统治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郝建平;汉代太学生的干政之举[J];北方论丛;2004年05期
10 赵容俊;中国古代社会的巫术活动[J];中州学刊;200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姜维公;汉代学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810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181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