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清代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农村的仓储保障体制

发布时间:2017-11-13 19:05

  本文关键词:试论清代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农村的仓储保障体制


  更多相关文章: 清代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 农村 仓储 保障水平


【摘要】:仓储是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清代,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农村也建立起了仓储保障体系,这一体系对于帮助该地区的农民度过饥荒、恢复生产、维护社会稳定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那么,这个地区仓储的设立和发展状况如何呢?管理和运作有什么特点?在救济饥荒时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对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总体保障水平如何?本文试图从这些方面对清代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农村的仓储保障体制进行初步的探讨。 在文中,笔者首先介绍了前辈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概况。接着论述了清代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农村仓储的组织和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仓储的种类及其设立、仓储的规模、仓粮的来源及仓储的管理和运行机制等四个方面。然后 分析了仓储的时代特征和地区差异。最后,考察了仓储体系在不同状况下的保障水平,包括无灾年份的保障情况、重大饥荒时的保障情况和小型饥荒时的保障情况。 通过上述研究能够看出,清代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农村仓储保障体制在运行中体现出了“机会均等、相对公平”、“保护本仓所在地团体利益”、“地域决定”及“仅保目前,留备长远”等项原则。 仓储的发展变化从时间上可以康熙三十年(1691年)、乾隆十三年(1748年)、光绪三年(1877年)为界限分为起步、发展与完善、衰败、恢复与崩溃等四个阶段。 仓储保障体制的保障对象是“人”,在建立这一体制时首先应考虑人口的因素。但是无论是从陕西黄土高原地区的总人口数量来看,还是分别从陕北、关中,或者是个别州县的人口数量来看,仓储的规模与人口的关系都不密切。这就说明,在人口之外,还有其它的因素影响着仓储的建立和发展,主要包括地区生产力发展状况、民户自救能力、交通便利程度及军事等因素。 仓储保障体制的重点在“保障”,那么,其保障水平如何呢?在无灾年份及发生小型饥荒的情况下,仓储的保障水平较高,几乎是可以完全依赖的;但在发生重大饥荒时,仓储的保障水平不高,并不能完全解决救灾及恢复生产等问题,只能在政府采取其它救济措施之前起过渡作用。 要达到上述的保障水平,仓储必须具备并保持一定的规模。但是,仓储的实 际规摸与文献记载中的规模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有些时候、有些地方,这个差距 还是相当大的。如果根据文献记载中仓储的规模来分析,在无灾年份及发生小型 饥荒时,仓储的保障水平是非常高的,甚至在发生重大饥荒时也能够解决保障问 题。然而,这个规模只是账面数量。在实际中,由于侵蚀、挪用、补偿不力甚至 没有补偿等原因,实储在仓、可供支配的储备粮(金)达不到文献中所记栽的规 模。固此,仓储保障的实际水平要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打个折扣。 在生产力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要建立仓储保障体系或其它 保障体系,政府的投入是关键,而保障储备粮(金)专项使用及制定完善的管理 制度是这一体系维持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K2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政,,秦建明,魏叔刚;丰图义仓调查记[J];考古与文物;1995年06期

2 张岩;试论清代的常平仓制度[J];清史研究;1993年04期

3 赵新安;雍正朝的社仓建设[J];史学集刊;1999年03期

4 康沛竹;清代仓储制度的衰败与饥荒[J];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03期

5 徐建青;从仓储看中国封建社会的积累及其对社会再生产的作用[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年03期

6 张岩;论清代常平仓与相关类仓之关系[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年04期



本文编号:11819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1819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1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