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黄宗羲对官修《明史》的巨大贡献
本文关键词: 黄宗羲 官修《明史》 贡献 出处:《兰台世界》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黄宗羲作为晚明的文学大家,基于对故国的历史责任感,不得已参与清朝的官修《明史》,而且他还同意自己的弟子和儿子参与官修明史,并作为顾问提出一些修史意见和建议,为修史提供资料,对官修《明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Abstract]:Huang Zongxi, as the literature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 was compelled to take part in the official revision of the Ming Dynasty on the basis of his sense of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to his native country, and he also agreed that his disciples and sons should take part in the official practice of the Ming History. As a consultant, he put forward som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history revision, and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official revision of Ming History.
【作者单位】: 商丘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
【分类号】:K248
【正文快照】: 在明朝灭亡以后,晚明的许多大学者不与清廷合作,黄宗羲就是其中的一位。然而,在康熙帝亲政后,清廷采用怀柔的方式笼络人心,一改之前对汉族知识分子的打压政策。清廷抓住了明朝遗民对故国历史的关注,而晚明的大学者出于对故国文献的爱恋,但是又由于对气节看得非常重,于是便以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喻学忠;;点校本《明史》校读札记[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04期
2 杨小明,黄勇;从《明史》历志看西学对清初中国科学的影响——以黄宗羲、黄百家父子的比较为例的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谷陟云;;黄宗羲实学教学思想的历史价值及其现实意义[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06期
4 朱敏仪;;试论黄宗羲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7期
5 石莹;;黄宗羲启蒙思想刍议[J];兰台世界;2007年09期
6 魏书娟;;二十世纪《明史》纂修研究[J];兰台世界;2011年06期
7 雷平;;黄宗羲与清初学术[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丁思红;;黄宗羲教育思想对当代高校人才培养的启示[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杨小明;贾争卉;;“矩”哲学观与安清翘关于中西学关系的认知与实践[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3年04期
3 鲁锦寰;;科学与人文融会的传统——读杨小明《清代浙东学派与科学》[J];史学月刊;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贾争卉;安清翘科学思想与科学成就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2 李训昌;心即气:黄宗羲哲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杜书冠;汤斌《明史稿》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继军;明代学校教育及其功能的拓展[D];西南大学;2009年
3 王博;明末清初史学思想的衍变[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本森;黄宗羲的法哲学及其法制论[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2 杨小明;黄百家科学思想和成就钩沉[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3 陈寒鸣;论黄宗羲在中国思想史上的伟大地位[J];历史教学;1996年11期
4 赵连稳;黄宗羲史学初探[J];齐鲁学刊;1997年01期
5 何隽;论《明夷待访录》的政治思想[J];清史研究;1994年02期
6 刘信君;史学经世致用思想的嬗变[J];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02期
7 庞天佑;论明清之际三大学者治学经世致用的特点[J];史学月刊;1999年04期
8 王素怡;简介黄宗羲“经世致用”的治学风范[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9 周青山;浅议黄宗羲的人才培养观[J];中国青年研究;2005年04期
10 韩琦;“自立”精神与历算活动——康乾之际文人对西学态度之改变及其背景[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季学原;;张岐然事迹考[J];文献;1990年02期
2 李锦全;论黄宗羲民主启蒙思想的历史地位[J];求索;1987年05期
3 季学原;;新发现的黄宗羲两篇佚文及其价值[J];清史研究;1992年04期
4 杨自强;唐亭;;《南雷文钞》中的黄宗羲佚文[J];文献;1992年04期
5 曹江红;黄宗羲与《明史·道学传》的废置[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年01期
6 吴海兰;黄宗羲的春秋学[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冯契;论黄宗羲的“工夫所至即是本体”说[J];浙江学刊;1985年02期
8 方祖猷;《明夷待访录》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9 蔡尚思;黄宗羲反君权思想的历史地位[J];文史哲;1987年02期
10 李俊英;略论黄宗羲政治思想的历史地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林祥;;黄宗羲海宁学生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黄德昌;;工夫所至,即其本体——黄宗羲实学哲理探析[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黄爱平;;略论全祖望对黄宗羲学行的表彰与传承[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吴光;;黄宗羲的学术成就及其思想的现代价值[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海红;;黄宗羲的理学品格[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黄良荒;;略论黄宗羲思想中“变”的灵魂[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鲍海鸥;;庐山植物园对植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的贡献[A];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朱晓鹏;;论黄宗羲政治思想的民主启蒙性质[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董根洪;;论黄宗羲实学的基本特点[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俞荣根;;黄宗羲的“治法”思想再研究[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德润 戴逸 纪宝成;新版《黄宗羲全集》出版是学界盛事[N];光明日报;2005年
2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 潘起造;黄宗羲学术成就的历史贡献及其当代价值再认识[N];光明日报;2010年
3 李俊;黄宗羲及其《明儒学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吴光;论黄宗羲的思想创新及其当代意义[N];学习时报;2010年
5 省社科院研究员 吴光;黄宗羲的思想创新及其当代价值[N];宁波日报;2010年
6 周群;真实评说黄宗羲[N];光明日报;2003年
7 市委党校浙东学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潘起造;黄宗羲学术成就再认识[N];宁波日报;2010年
8 许登云;百八峰间访野老 姚江砚北谒梨洲[N];中国文物报;2006年
9 刘固盛;黄宗羲的学术史观[N];光明日报;2003年
10 张如安;一代思想巨子留下的智慧和启迪[N];宁波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浩;黄宗羲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3 李训昌;心即气:黄宗羲哲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4 蓝法典;德性的反击—论黄宗┬难枷氲恼箍胺此糩D];山东大学;2012年
5 张永忠;圣贤救世[D];复旦大学;2005年
6 允春喜;黄宗羲民本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黄勇军;帝制中国权力网络的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郭永玉;超个人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
9 赵振智;采油厂油藏经营效益评价与预测系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10 步如飞;子夏及其学派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春宏;论黄宗羲对王学的修正及对王学末流的救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继兰;黄宗羲政治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3 刘晓;穷达一真儒,,俯仰皆自得[D];西南大学;2010年
4 谢诗晓;在民本与民主之间[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5 俞波恩;黄宗羲传记写作及理论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6 冯虎;公路交通对新疆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测算分析[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7 黄敦兵;《王畿学案》与黄宗羲的哲学史观[D];武汉大学;2005年
8 张群;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D];天津大学;2005年
9 郁惠;罗炳之教育研究思想论略[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秀芳;试析新中国留苏学生的贡献[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81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481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