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捕亡令》看唐宋治安管理方式的转变

发布时间:2018-02-11 11:10

  本文关键词: 唐宋时期 《捕亡令》 军镇 县级政务 治安管理 出处:《史学月刊》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唐代前期地方上没有独立的治安管理体系和负责人,州县的捕盗工作需要军人参与。县一级虽由县尉负责追捕盗贼,但并非专掌。唐代中后期,随着专知官的出现,县尉中分判盗贼事务的尉开始被称为捕贼尉,逐渐专掌一县治安。但是由于县尉缺少下属人力,军镇势力又日益增强,晚唐五代以来基层治安管理事务遂变为镇将负责,县尉或置或废。宋初复置县尉,同时将原属于镇将统领的弓手交由县尉管理,县尉和巡检所属成为维持基层治安的专门武装力量。唐、宋《捕亡令》中与地方捕盗相关的法令的差异,反映了唐宋间基层治安管理方式的变化,其背后体现出唐、宋县级政务运行机制的不同。而军镇力量的消长则成为这一变化的契机和动力。
[Abstract]: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there was no independent local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responsible persons. The capture and theft work in the prefectures and counties required the participation of military personnel. Although county officers were responsible for hunting down thieves at the county level, they were not exclusively in charge. In the late Tang Dynasty, with the emergence of specialized officials, The lieutenant in charge of the subdivision of the robber affairs in the county lieutenant began to be known as the bandit lieutenant, and gradually took charge of security in a county. However, due to the lack of manpower under the county lieutenant, the military and town force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strengthened, and since the late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the basic level security management affairs have become the town's responsibil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bowmen who were originally in charge of the town were handed over to the county lieutenant for management, and the county lieutenant and the patrol inspector became the specialized armed forces to maintain law and order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Ta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related to local arrest and theft in Song Dynasty reflects the change of the basic public security management mode during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which reflects the Tang Dynasty behind it. The movement mechanism of county government affairs in Song Dynasty is different, and the growth and decline of military power become the opportunity and motive force of this change.
【作者单位】: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唐代县级行政体制与政务运行机制研究”(12CZS01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91;K2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雷家宏;;宋代“弓手”述论[J];晋阳学刊;1993年04期

2 黄宽重;唐宋基层武力与基层社会的转变——以弓手为中心的观察[J];历史研究;2004年01期

3 易彪;;从“天圣令”之“捕亡令”看北宋对盗贼惩治[J];青年文学家;2009年05期

4 刘琴丽;五代巡检研究[J];史学月刊;2003年06期

5 王炳华;;吐鲁番出土唐代庸调布研究[J];文物;1981年01期

6 苗书梅;宋代县级公吏制度初论[J];文史哲;2003年01期

7 苗书梅;宋代州级属官体制初探[J];中国史研究;2002年03期

8 陈振;关于宋代的县尉与尉司[J];中州学刊;198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迎光;宋代地方社会治安问题初探[D];河北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政;;浅谈宋漏泽园制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2 邓小南;;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管窥——以中日韩学界对于宋代政治史的研究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陈颖;宋王朝火药兵器应用得失简论[J];北方论丛;2001年05期

4 喻学忠;;晚宋士风主流论析[J];北方论丛;2007年01期

5 张春兰;;俄藏黑水城宋代军政文书所见“西军”溃散兵员问题探析[J];边疆考古研究;2008年00期

6 卢俊勇;;宋代南、北厢军差异探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朱丽娟;;论《唐律疏议》的人权意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8期

8 裴一璞;;宋蒙(元)之战中的夔州[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裴一;璞唐;春生;;宋代四川与少数民族市马交易考述[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李禹阶;裴一璞;;宋代三峡地方武力初探[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岑惠;;清代媒婆制与现代婚姻中介的制度比较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史卫民;;元代军队的兵员体制与编制系统[A];蒙古史研究(第三辑)[C];198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刘晓林;唐律“七杀”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冯炜;《唐律疏议》问答体疏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金荣洲;7-9世纪中外司法制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裴会涛;敕与北宋立法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董春林;南宋初期的冤狱与政治[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崔延平;北宋士大夫交游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陈晓珊;历史地理视角下的王安石变法[D];北京大学;2011年

9 侯江红;唐朝政府农业经济职能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10 柴国生;唐宋时期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慧娟;《唐律疏议》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2 李秀立;唐代孝文化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章林;日本律令制国家贱民身份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明明;府际视角下的北宋县政[D];西北大学;2011年

5 王会敏;北宋时期边境管理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郭伟;论南宋儒臣曹彦约[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平;晚清国籍问题与法律应对(1840-1911)[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孙龙;唐前期西北边疆地区农民家庭经济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玉朋;元代西南军事武装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曹曦;唐代女性继承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云汉;宋代“镇”的废与置[J];安徽史学;1996年04期

2 谭平;关于正确评价农民起义的几个理论问题──如何看待封建史籍上的“盗贼”记载[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3 李禹阶;朱熹的家族礼仪论与乡村控制思想[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杨建宏;论宋代家训家范与民间社会控制[J];船山学刊;2005年01期

5 吕维新;宋代园户的反榷茶斗争[J];茶叶机械杂志;2001年03期

6 魏福明;北宋的治军之道及其启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王育济;宋代社会的基本经济矛盾和农民战争的规模[J];东岳论丛;1983年05期

8 阎邦本;宋统治者对农民起义的镇压[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9 谢惠敏;对“治安”一词的再认识[J];公安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10 陈鸿彝;对古代治安的理论思考[J];公安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蒋传光;中国古代社会控制模式的历史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郑瑾;中国古代伪币研究—以宋代为中心[D];浙江大学;2004年

3 余蔚;宋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谭景玉;宋代乡村行政组织及其运转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王晓龙;宋代提点刑狱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6 王钟杰;宋代县尉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贾文龙;宋代秘密宗教与法禁研究[D];河北大学;2002年

2 段有成;宋代流民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青松;南宋的海军[D];河北大学;2004年

4 马永娟;宋代举告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5 鹿军;宋代县级公吏职务犯罪考察[D];河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蜀华;唐宋时期傣族史上的若干地名人名研究[J];民族研究;1981年01期

2 戴顺祥;浅论唐宋时期东南地区城乡经济发展的原因[J];思想战线;1998年06期

3 熊海英;中秋节及其节俗内涵在唐宋时期的兴起与流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赵振;;试论唐宋家训文献的转型与特点[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余和祥;;唐宋时期的马政初探[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王化雨;;“唐宋时期的文书传递与信息沟通”国际学术工作坊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7年12期

7 薛政超;;唐宋湖南移民在湖南移民史上地位之研究[J];消费导刊;2008年02期

8 于海平;;唐宋时期江南手工业发展的原因探析[J];东南文化;2008年02期

9 马玉凤;;唐宋官员出门坐轿不符史实[J];文史天地;2009年02期

10 王化雨;;唐宋变革与政治制度史研究[J];中国史研究;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天石;;试论唐宋时期淮南盐业的发展[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2 张国刚;;“唐宋变革”与中国历史分期问题——以中古士族为中心的考察[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

3 杨柳;;对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思考[A];中国档案学会第六次全国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4 谢涛;;成都唐宋时期城市考古[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王颜;;论唐宋时期慈善事业的类型与特点[A];唐史论丛(第八辑)[C];2006年

6 李天石;;试论唐宋时期奴婢的雇佣化趋势[A];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C];1993年

7 廖大珂;;唐宋时期广州的波斯蕃商与怀圣塔[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8 罗德荣;;金圣叹小说美学的成就与贡献[A];水浒争鸣[第六辑]——2000年水浒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河南省沁阳市澄泥砚厂[A];首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2年

10 莫磊;;以时代的目光审视兰花的“瓣型学说”[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娜邋记者 文铭权;天全发现唐宋时期屋瓦陶窑[N];四川日报;2007年

2 王洪力;击鼓三百声 八方客商来[N];成都日报;2008年

3 吴树国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中央与地方分权视野下的唐宋经济变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章涌;操军镇的债务之痛[N];湘声报;2006年

5 周琦;四川首次发现烧制屋瓦的唐代陶窑[N];雅安日报;2007年

6 陈晓松邋连待待 黄官国;唐宋酒业:厉兵秣马剑指全国市场[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年

7 ;闽商:走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N];中国贸易报;2009年

8 高雷 贾庆元;安徽宿州隋唐大运河遗址首次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N];中国文物报;2006年

9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二○○五届硕士毕业生 安剑华;四川盆地唐宋时期制瓷工艺初步研究[N];中国文物报;2006年

10 廖伯逊;瓦渣地:古江油关前哨?[N];四川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玉成;唐宋时期中原少数族裔行迹考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赵现海;明代九边军镇体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黄云鹤;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宋靖;唐宋中书舍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志勇;唐宋家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陆敏珍;唐宋时期明州区域社会经济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李瑞;唐宋都城空间形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涛;唐宋时期城市保护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薛政超;湖南移民史研究(618-1279年)[D];南京大学;2006年

10 郑涛;唐宋四川佛教地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志学;唐宋时期家庭生计问题的考察[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牛晓丹;唐宋时期庙会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沈媛;唐宋时期妾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任益莉;唐宋时期继母的礼法与社会地位探析[D];辽宁大学;2013年

5 冉蔷薇;论唐宋时期的家庭财产关系[D];青海师范大学;2013年

6 梅玉凤;唐代卢龙军镇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7 侯阳;唐宋时期四川盆地农村家庭经济结构变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李娟;唐宋时期湘江流域交通与民俗文化变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蔡利;唐宋时期四川盆地市镇的居民结构和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任丽丽;唐宋时期的养老问题[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02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502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d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