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江南的“蠹吏”

发布时间:2018-03-08 01:25

  本文选题:江南 切入点:州县行政 出处:《学术月刊》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是全国的财赋重地,州县行政极为繁难。州县衙门中庞大的胥吏群体,对于地方社会与王朝统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与作用。但因胥吏出身低微而且长期以本籍身份承担本地行政工作,多被流动性极强的州县官员们视为一种可怕的力量。他们在州县社会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与其腐败堕落是同时并存的。地方官必须依赖这个群体在有限的任期内,完成朝廷要求的催科抚字之重任,因而衙役们的豪横及其腐败贪虐行径,更难被有效地抑制或消除,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衙役层的滥用权力和政府腐败的产生。可以说,差役借势扰民,胥吏舞文乱法,是明清两代中国地方社会生活中的普遍情形。
[Abstract]: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was the most important place for the country's wealth and wealth, and the state and county administration was extremely difficult. There was a large group of petty officials in the state and county Yamen. The influence and function of local society and dynasty rule can not be ignored. But because of the humble background of petty officials and long-term local administrative work as their native status, Often seen as a terrible force by highly mobile state and county officials, their important role in state and county social life coexists with corruption. Local officials must rely on this group for a limited period of time. As a result, it is even more difficult to suppress or eliminate the corrupt and corrupt practices of the Ya officers, which to a certain extent connive at the abuse of power and the emergence of corruption in the government. It was a common situation in the local social lif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at the officers seized the opportunity to disturb the people and the petty officials to dance and disorderly the text.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09YJC770005)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2011年度)之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侯欣一;;清代江南地区民间的健讼问题——以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J];法学研究;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明;杜万松;;中国民事诉讼依“法”裁判辨正——从档案统计的视角[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陈兆肆;;清代法律:实践超越表达——以衙役群体运作班房为视角[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3 张研;;清代县以下行政区划[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4 张研;;对清代州县佐贰、典史与巡检辖属之地的考察[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5 郑小春;;清代陋规及其对基层司法和地方民情的影响——从徽州讼费帐单谈起[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6 岁有生;;清代州县衙门经费[J];安徽史学;2009年05期

7 宗韵;;家族崛起与地域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以明代永乐、宣德之际江西泰和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9年06期

8 刘伟;;同光年间州县官选任制度的嬗变[J];安徽史学;2010年01期

9 王亚军;宋佳;;论徽商的“好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苏力;;作为社会控制的文学与法律——从元杂剧切入[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启琳;;明成化、弘治时期的地方豪强与地方社会——以《皇明条法事类纂》为核心的考察[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2 周祖文;;清代嘉庆朝刑科题本中的生监群体[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3 孙华莹;刘道胜;;明清徽州保甲探微[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櫘屸亮;;社会变动与地方行政:清代江南的客民控制[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5 张杰;;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6 谷宇;;官绅共治与政务协商——传统中国地方治理模式研究[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7 黄俊尧;;“先富治村”背景下的基层民主建设——以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视角[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许纪霖;;精英的社会史如何可能——从社会史角度研究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A];社会史研究之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C];2009年

9 王日根;沈冬丽;;明末至清代诏安地方防御体系设置及其变迁[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吕文浩;;他山之石——民国社会学者的历史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志刚;《金瓶梅》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7 许颖;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振国;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付竞卉;金融国家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正刚;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影;明代南京都察院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林忠彬;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丁亮;明代役的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彭斌;清代情理审判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李晶君;《钦定台规》初探[D];湘潭大学;2010年

7 吴慧华;明代江西县级财政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曾伟;《筹办萍乡铁路公牍》整理与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佘伟;婺源《保龙全书》的整理与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春红;区位与兴衰:以临清关为中心的个案研究(1429—1930)[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荣忠;清代巴县衙门书吏与差役[J];历史档案;198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贤亮;;明清吴中地区的县衙与社会[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2 王云;;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的历史趋势及特点[J];东岳论丛;2008年03期

3 小田;;评《苏州与徽州——16-20世纪两地互动与社会变迁的比较研究》[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4 张小坡;张爱萍;;动态的平衡:清代江南官学学田管理举措探析[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张云江;;大清:与胥吏共天下[J];领导文萃;2009年22期

6 张万舒;歌声[J];w,

本文编号:15818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5818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f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