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激励和保护:清政府的族田政策

发布时间:2018-03-10 16:25

  本文选题:清政府 切入点:族田 出处:《江海学刊》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清政府在继承明代有关定制的基础上,逐步构建了富有特色的族田政策体系,通过树立典型、强化宣传等方式倡导建置族田,虽也有废除参与械斗宗族的族田之举,但不否定其倡导的一贯政策;实行旌表、议叙等政策激励族田发展,对族田实行多项不同于一般民田的优待措施;建成了以法律保护为主的多措施并举的族田保护网,为族田的安全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保障。清代族田政策具有鲜明特色,即在积极围绕族田支持的基础上,其政策走向法律化和近代化,义庄、义田地位逐渐提高,清政府支持族田的政策促成了清代族田高潮迭起的持续发展局面,但却给中国传统社会的延续提供了条件。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he custom of Ming Dynasty, the Qing government gradually constructed the characteristic policy system of the clan field, and advocat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lan field through the way of setting up the model and strengthening the propaganda, although there was also the act of abolishing the clan field that participated in the armed fighting clan. However, it does not negate its consistent policy of advocating; it has implemented policies such as stadia, discussion, and other policies to stimulate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fields, and has implemented a number of preferential treatment measures for ethnic field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ordinary folk fields; and has established a network of protection of ethnic fields with multiple measures based on legal protection. The policy of ethnic field in Qing Dynasty has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that is, on the basis of the support of ethnic field, its policy moves towards leg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and the status of Yizhuang and Yitian increases gradually. The policy of the Qing government to support the ethnic fields contributed to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high tide of the ethnic fields in the Qing Dynasty, but provided the conditions for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society.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民国时期长江下游地区族田研究”(项目号:10YJC77009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301.1;K24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中生;;清代徽州族谱对女性上谱的规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谈家胜;;近二十年徽州家谱文献研究的学术审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谈家胜;杨修菊;;安徽贵池南山刘氏宗族的文化贡献考察——兼论宗族社会与文化史的关联[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赵立彬;;革命话语与家国观念——孙中山撰写的两篇《族谱》序言述论[J];安徽史学;2006年04期

5 陈瑞;;清代徽州族长的权力简论[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6 冯尔康;;清代宗族的社会属性——反思20世纪的宗族批判论[J];安徽史学;2012年02期

7 汪又菊;;仪式与生存逻辑——从人类学角度解读《红楼梦》中贾府祭祖仪式[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4期

8 张金俊;;清代江南宗族在乡村社会控制中的作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谢英杰;;清前期乡村基层的社会管理——以闽南地区为中心的考察[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赵晓力;;中国近代农村土地交易中的契约、习惯与国家法[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于秀萍;童广俊;;河北家族文化中的和谐因素[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顾建娣;;淮北的宗族与捻军的起源[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3 戴烽;;家文化惯习与公共文明参与[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4 柳立言;;宋代墓志铭的虚与实及其反映的历史变化——苏轼乳母任采莲墓志铭探微[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

5 张一平;尚红娟;;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中的权力博弈——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苏南为例[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6 侯松涛;;抗美援朝运动与民众社会心态研究[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4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晓峰;公私定律: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朱文慧;南宋东南地区的民间纠纷及其解决途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李军平;林耀华学术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龙先琼;近代湘西的开发与社会变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碧芬;明清民本思想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10 赵尔波;明清时期祁门谢氏宗族及其遗存文书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龙;;近代安徽宗族对族田的保护——对乡俗、族规和国法的灵活充分利用[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04期

2 张少筠;;近代苏南族田来源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张少筠;;近代苏南宗族族田保护措施研究[J];中国农史;2009年03期

4 吴宝莲;;浅论近代南北方族田的差异表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刘美新,刘明;浅论清代广东族田的经营和管理[J];广东史志;2002年01期

6 刘永华;明中叶至民国时期华南地区的族田和乡村社会——以闽西四保为中心[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年03期

7 ;徽州“族田”[J];黄山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王志龙;;近代安徽族田发展态势研究[J];中国农史;2008年02期

9 王志龙;;多维视角下的近代安徽族田分布[J];安徽史学;2009年03期

10 张少筠;代生;;近代苏南族田管理研究[J];历史教学(高校版);2010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凤芹邋王询;中国古代宗族聚居的历史变迁[N];西部时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少筠;近代苏南族田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吴宝莲;近代晋冀鲁豫族田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安定;近代浙江义乌族田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林源西;近代两湖族田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亮;宋代族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宗刚;近代两广族田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7 卢森机;族田义庄的福利供给和保障功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941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5941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c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