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胥吏制度探微

发布时间:2018-03-10 17:42

  本文选题:宋代 切入点:胥吏 出处:《贵州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胥吏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十分独特的群体,他们广泛分布于中央及地方各级官府内,承办各项具体事务。他们既受制于官,又佐官治民,是官对民实施专制统治的助手和直接参与者。从这个层面上讲,胥吏又是统治集团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或主行文书、或供役驱使,曾在封建政治中起到过一定的历史作用,同时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宋代随着中央集权统治的不断加强,各项法律条文的日趋繁密,以及国家对官员管理力度的增强,使官府中处理文书和奔走驱使的胥吏在国家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本文将胥吏放入宋代去考察,研究宋代胥吏的来源、铨选、差遣和作用等,探讨宋代胥吏这一特殊群体的社会活动空间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因此,探究胥吏阶层的生存状况、胥吏制度的实际运作情形、胥吏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及作用等问题,有助于全面理解中国官僚政治的结构、运行机制和行政效能,明辨官僚政治的利弊得失。
[Abstract]:Petty officials are a very unique group in the feudal society of China. They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offices at all levels, undertaking various specific affairs. They are subject to both the officials and the officials who govern the people. They are assistants and direct participants in the tyrannical rule of the people by officials. On this level, petty officials are also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ruling clique. It had played a certain historical role in feudal politics, but also brought many negative effects. With the strengthening of centralization of power in the Song Dynasty, the various legal provisions became more and more numerous, and the management of officials was strengthened by the state. This paper puts the petty officials in the Song Dynasty to investigate the origin, selection, dispatch and function of the petty officials in the Song Dynasty.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social space and historical status and function of the special group of petty officials in the Song Dynasty. Therefore, the paper probes into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petty officials,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the petty officials system, the status and function of the petty officials in the social structure, and so on. It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structure,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of Chinese bureaucracy, and to distinguish the pros and cons of bureaucracy.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44;D6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溪;;宋代女性身体史的国内研究回顾[J];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04期

2 李国田;;宋代民事调处息讼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J];闽江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薛玉刚;;宋代民事侵权责任制度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张文勇;;论宋代司法官员的角色意识[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0年10期

5 任燕;;论宋代的版权保护[J];法学评论;2011年05期

6 蔡敏;;浅议宋代的配刑[J];成功(教育);2011年08期

7 王云裳;;宋代军队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法律刑名与惩治手段[J];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8 ;钱若水为民雪冤不邀功[J];法制资讯;2011年07期

9 邱凯;蒋劲峰;;从依国法到全族谊——宋代亲属相告诉讼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1年04期

10 齐夫;;命与乌纱帽[J];前线;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兴涛;;宋代的武学博士[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袁冰;石东平;;试论宋代运气学说对方剂学的影响[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曲如意;孙文钟;;试析宋代史料笔记中医药学资料的研究价值[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医古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尚虎珊;;宋代体育文化勃兴引出的启示[A];甘肃省第十一届运动会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杨文新;;宋代状元宰相梁克家述评[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刁培俊;;20世纪宋朝职役制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宋史研究会——唐宋经济史高层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苗书梅;;宋代县级公吏制度研究[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姜鹏;;宋初文治导向与经筵缘起[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9 刘永涛;刘江涛;;传统文化中的宋代园林[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10 程龙刚;;宋代四川卓筒井研究[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文海;官员尸位与胥吏擅权[N];光明日报;2005年

2 宋亚平;胥吏生存的环境[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3 贾笙;清代京师胥吏的生活[N];北京日报;2003年

4 王松交;宋代五大名窑展的启示[N];中国旅游报;2001年

5 一文;宋代杂税[N];中国财经报;2001年

6 杨彬镛;宋代浙江的方志地图[N];中国测绘报;2002年

7 健丽;宋代哥窑鱼耳炉与明清仿品[N];中国商报;2002年

8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刘彦波;清代州县官的用人之道[N];光明日报;2007年

9 陈添地;宋代帆船上了国家特种邮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10 汪黎明;从宋代酿酒业看瓷器生产[N];中国文物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钟杰;宋代县尉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2 刘缙;宋代正规军军事训练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雨前;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审美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4 廖寅;宋代两湖地区民间强势力量与地域秩序[D];武汉大学;2005年

5 陈战峰;宋代《诗经》学与理学[D];西北大学;2005年

6 王福鑫;宋代旅游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7 高楠;宋代民间财产纠纷与诉讼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8 陈志英;宋代物权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9 谭景玉;宋代乡村行政组织及其运转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骆瑞鹤;《毛诗叶韵补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金贵;宋代胥吏制度探微[D];贵州大学;2008年

2 彭韬;宋代木版画中的民俗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3 马刚;宋代山水画空间形式分析[D];清华大学;2007年

4 莫军苗;宋代批评视野中的柳宗元[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丛迪;宋代书院教学管理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鹿军;宋代县级公吏职务犯罪考察[D];河北大学;2005年

7 刘慧;宋代两浙地区景观资源与旅游活动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8 王治华;宋代儿科文献学术成就研究[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9 苗玉勤;试论宋代妇女的地位及其社会作用[D];郑州大学;2005年

10 付海妮;宋代后妃临朝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943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5943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1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