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时期门第寒微学人群体之兴起及其原因考论

发布时间:2018-03-11 20:29

  本文选题:刘宋时期 切入点:寒门学人 出处:《学习与探索》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刘宋立国后,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的学人群体不断兴起,其中包括隐逸经史学者、佞幸权臣中的才学之士、高僧中的尚儒人物和其他学人。这些类型的学人群体的出现,体现出中古学术文化史的新变化。就门第而言,他们大多出自寒门,或出自门第寒微化的低级士族。就其学风特征而言,寒人学术群体与高门士族社会普遍崇尚玄学不同,他们处于社会下层,大多居于非文化中心地域,因而学风偏于保守,普遍重视儒学和文艺、术数等实用才艺。刘宋时期寒门学人群体之兴起,主要在于随着晋宋社会变革,刘宋统治者不断强化皇权,在思想文化方面重视儒学,这对隐逸经师群体社会地位的提升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此外,刘宋统治者强化皇权的一个重要的制度化调整在于拔擢寒门文士以充任佞P幸,诸藩王也招集文士,其中间有通博之学人。可以说中书通事舍人之类官职成为寒门学人的进身之阶、显名之途。
[Abstract]:After Liu Song Li-kuo, the relatively low social status of the academic community continued to rise, including recluse scholars, scholars among the suitors, scholars from senior monks, and other scholars. The emergence of these types of academic groups. It reflects the new changes in the history of academic culture in the middle ancient times. As far as the families are concerned, most of them come from the cold gate, or from the lowly gentry of the family. In terms of their style of study, the academic groups of the cold people generally advocate metaphysics differently from the society of the Gaomen literati. They are in the lower social stratum, most of them live in the non-cultural center area, so they tend to be conservative in their style of study. They generally attach importance to Confucianism, literature and art, skill and other practical talents. The rise of the Hanmen scholars in the Liu and Song dynasties was mainly due to the social changes in the Jin and Song dynasties. The rulers of Liu and Song continued to strengthen imperial power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Confucianism in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aspects, which directly promoted the promotion of the social status of seclusion teachers. An important institutional adjustment for the rulers of the Liu and Song dynasties to strengthen the imperial power lies in the promotion of Hanmen scribes to serve as sycophants, and the vassal kings also recruited scribes.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official posts such as Scholars become the step of the Hanmen scholars, the way to show their fame.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
【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资助项目(PAPD)
【分类号】:K239.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栗振风;;《论语义疏》仁论与玄学体用观[J];孔子研究;2014年04期

2 邓长春;;中古法制文明论——以“法理”为中心的考察[J];现代法学;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智宇晖;三晋文化与唐代文学[D];南开大学;2013年

2 白晓帆;隋代文学考论[D];山东大学;2014年

3 李宜蓬;诗可以群—唐前诗群互动现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于涌;北朝文学之形成与南北文学互动[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杜慧敏;魏晋南北朝劝励题材诗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2 章管炜;两晋南北朝皇家公除心丧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谢烨萍;北朝范阳卢氏家族文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4 郑巧儿;王俭骈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应重;;“刘宋”为何人[J];读书;1983年10期

2 施阑;山水画产生的思想根源——兼谈“东晋”“刘宋”山水画之异[J];美术研究;1984年02期

3 黄平芳;刘宋朝救荒措施述评[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庞骏;试论刘宋东宫武官制度[J];史学月刊;2003年06期

5 张玲玲;刘宋政权重视赈民的原因[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张化;刘宋“蛮变”探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王永平;;论刘宋公主之淫恣及其对政治之干预[J];江海学刊;2009年03期

8 白崇;;刘宋士人人格调整及其意义[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9 王明前;;刘宋、南齐财政体系与货币政策初探[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10 王永平;;刘宋时期佛教僧尼与社会政治之关系考述[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俊飞;;刘宋一朝之生态环境保护(摘要)[A];“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杨英;;刘宋郊礼简考[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建中;;刘宋孝武帝的宫闱之丑与皇权斗争[A];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年会暨江南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程爱勤;;论刘宋王朝与扶南王国交往的宗教动因[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王永平;;刘宋皇族之“本无术学”及其行为粗鄙化之表现[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6 黎虎;;郑羲使宋述略[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7 邵磊;;刘宋临澧忠侯《刘袭墓志》疏证[A];“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郭思宝 邵建军;刘宋斌到九三惠康食品公司调研[N];北大荒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林飞飞;刘宋帝王与宗教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2 左华明;整合与破裂[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友宝;刘宋皇室乱象研究[D];湖北大学;2011年

2 李方晓;刘宋诏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孙祥伟;刘义康之乱与刘宋政局的演变[D];南昌大学;2007年

4 王丽敏;刘宋统治集团内部主要矛盾变化述论[D];郑州大学;2007年

5 周海霞;刘宋骈文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6 徐紫钰;刘宋宗室政治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7 李春艳;刘宋皇室文学活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顺禹;刘宋宗王政治[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汪奎;中外军体制与南朝刘宋政局[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崔洁;刘宋拟诗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997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5997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c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