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私”礼与国家公制:“开元后礼”的分期及流变

发布时间:2018-03-13 08:42

  本文选题:开元后礼 切入点:《开元礼》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唐代"开元后礼"的建设可以分为不同时期,开元后期与天宝时代以皇帝为首对《开元礼》所建制度大兴改革,并建立国家祭祀中的道教崇拜体系。安史乱后面临对《开元礼》和天宝改制的选择,从建中贞元初以《开元礼》的继承和回归为主,到贞元后期和元和中更多地纳入新制而进行调整,变化的因素不断增加。而对《开元礼》的"删定施行"则通过对制敕的删修得以实现,体现了礼制以皇权为中心的意义和时代对变革的需求。与此同时,道教祭祀与代表皇帝私人和家族性质、表达皇帝个人意旨的"私"礼(或云"家礼")进一步结合,与作为国家公制的礼仪同存共融,形成了中古时代礼仪的新概念和新特色。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eremony after the opening of the Yuan Dynasty" in the Tang Dynasty can b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periods. In the late period of Kaiyuan and the Tianbao era, the emperor led the reform of the system established in the ceremony of Kaiyuan. And set up the Taoist worship system in the national sacrifice. After the chaos of the Anshi, faced with the choice of "Kaiyuan ceremony" and "Tianbao reform", from the beginning of Zhenyuan in Jianzhong to the inheritance and return of "Kaiyuan ceremony". By the later period of Zhenyuan and the adjustment of the new system in Yuan he, the factors of change were increasing. However, the "delete execution" of Kaiyuan ceremony was realized through the deletion and revision of the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Taoist sacrifice was further combined with "private" rites (or "home rites"), which represented the private and family nature of the emperor and expressed the emperor's personal intention. The new concept and features of etiquette in the middle ancient times were formed by co-existing with the etiquette as a national metric system.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礼制变迁及其现代价值研究”(项目号12&ZD13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丽娱;营造盛世:《大唐开元礼》的撰作缘起[J];中国史研究;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和平;;略论古代西域文化对汉语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吴恩培;;从苏州沧浪亭五百名贤祠奉祀的六朝文士看吴地文化的嬗变[J];安徽史学;2009年05期

3 谷曙光;论黄庭坚对韩愈诗歌的接受[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尉利工;;《孟子》由子学到经学的变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陈以爱;;钱穆论政学关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02期

6 沈文凡;张德恒;;韩白关系略论——以文道观为中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曹端波;;唐代社会阶层结构变革:由贵贱到贫富[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钱龙;;北魏安置六镇“饥民”失误浅论[J];沧桑;2007年01期

9 杨璐;;皇权与士权消长中的九品中正制度[J];沧桑;2007年05期

10 宋军风;;唐宋商人舆服演变考述[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3 常倩;商周至魏晋南北朝羌人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傅绍磊;唐代后期政治与士风文风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咸晓婷;中唐儒学变革与古文运动嬗递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李维才;唐代粮食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李碧妍;危机与重构[D];复旦大学;2011年

8 陆庆祥;苏轼休闲审美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刘秀俊;“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吕玉霞;魏晋时期儒佛道思想互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雪梅;陶渊明诗文中的生态美学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飞娜;唐代祖孙父子同名现象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柏林;黄滔诗歌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张德恒;唐代武周时期诗歌略论稿[D];吉林大学;2011年

5 陈芳;魏晋南北朝游侠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紫琪;魏晋禅代与少帝政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小远;《文苑英华》判文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8 熊玉梅;萧梁入北文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强;西晋北渡士族陆机交游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焦虹玮;魏晋南北朝上层女性的困境[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澜;《大唐开元礼》初探──论唐代礼制的演化历程[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2 周一良;;敦煌写本书仪中所见的唐代婚丧礼俗[J];文物;1985年07期

3 杨华;论《开元礼》对郑玄和王肃礼学的择从[J];中国史研究;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海军;;初析《大唐开元礼》皇太子卤薄的部署[J];黑龙江史志;2009年19期

2 翁俊雄;唐代科举制度及其运作的演变[J];中国史研究;1998年01期

3 方百寿;人类学视野下的《大唐开元礼》封禅仪式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4 朱云鹏;论北宋时期之崇道及其对官员的影响[J];中州学刊;1993年04期

5 苗泼;试谈辽礼及其与唐礼宋礼的关系[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89年02期

6 程龙;“万岁通天”改元考[J];中国史研究;2002年03期

7 赵澜;略论《开元礼》的制定与封建礼制的完备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雷闻;唐代地方祠祀的分层与运作——以生祠与城隍神为中心[J];历史研究;2004年02期

9 方百寿;唐代封禅活动特点述评[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孟宪实;唐朝政府的民间结社政策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赵澜;;唐代官员服丧行为的全面制度化及其社会意义[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2 周怀宇;赵伟;;浅论唐代杜佑《通典》对《管子》的继承[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周耀华;唐代“考”制漫谈[N];中国人事报;2004年

2 河北省丰南市委党校 金铁锋;科举考试科目述要[N];中国人事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贞;唐五代星占与帝王政治[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吕灵巧;唐代春秋两社的礼俗互动[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056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056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b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