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团僧尼违戒蓄财研究
本文选题:敦煌文书 切入点:晚唐五代 出处:《敦煌学辑刊》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团僧尼违戒蓄财比较普遍,不同等级的僧尼拥有不同数量的资财。僧尼通过经商、继承、出使等手段违戒蓄财,同时违戒蓄财也得到政府认可与保护,他们有权通过各种合法渠道得到资产,享受一般百姓的各种待遇,同时也承担与百姓一样的各种色役压迫。通过双敦煌地区的地理位置、外来宗教、吐蕃统治的影响等多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可以看出晚唐五代敦煌僧尼违戒蓄财是有深层社会原因的,也有其历史原因,同时还与敦煌地缘特点和晚唐五代敦煌佛教发展的趋势,及敦煌地区其他宗教对佛教的影响有关。
[Abstract]:In the late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the monks and nuns of the Dunhuang Buddhist order in the late Tang Dynasty were quite common, and the monks and nuns of different levels had different amounts of wealth. The monks and nuns violated the precepts by means of business, inheritance, and missions,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y were also recognized and protected by the government. They have the right to obtain assets through various legal channels, to enjoy all kinds of treatment of ordinary people, and to bear the same kinds of oppression of sexual servitude as the common people.Through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the double Dunhuang area, foreign religions, By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Tibetan rule from many angles, we can see that there are deep social reasons and historical reasons for Dunhuang monks and nuns breaking precepts and storing wealth in the late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related to the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unhuang and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Dunhuang Buddhism in the late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And the influence of other religions in Dunhuang area on Buddhism.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13BAH40F01)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09LZUJBWTD003)
【分类号】:B948;K242.4;K24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郑炳林;晚唐五代敦煌贸易市场的等价物[J];中国史研究;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航;试析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基层组织tshar——以Ch.73.xv.frag.12和P.T.2218为中心[J];中国藏学;2003年02期
2 陆离;;吐蕃统治河陇时期司法制度初探[J];中国藏学;2006年01期
3 陆离;;吐蕃驿传制度新探[J];中国藏学;2009年01期
4 陆离;;吐蕃统治敦煌的监军、监使[J];中国藏学;2010年02期
5 刘红运;敦煌文书所见的“庄”、“田庄”、“庄田”、“庄园”非封建庄园说[J];敦煌学辑刊;2000年02期
6 陆离;俄、法所藏敦煌文献中一件归义军时期土地纠纷案卷残卷浅识——对Дx.02264、Дx.08786与P. 4974号文书的缀合研究[J];敦煌学辑刊;2000年02期
7 雷闻;俄藏敦煌Дx.06521残卷考释[J];敦煌学辑刊;2001年01期
8 郑炳林;晚唐五代敦煌商业贸易市场研究[J];敦煌学辑刊;2004年01期
9 黑维强;吐鲁番出土文书词语例释(一)[J];敦煌学辑刊;2004年02期
10 王祥伟;;归义军时期敦煌寺院的吊孝活动[J];敦煌学辑刊;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冯培红;;晚唐五代宋初沙州上佐考论[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2 陆离;;有关吐蕃太子的文书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3 胡同庆;;敦煌壁画中的杖具——笞杖、球杖考[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陆庆夫;陆离;;试论吐蕃统治郭煌的基层组织[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徐晓卉;;宋代以前“博士”流变考释[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杨富学;王书庆;;关于摩诃衍禅法的几个问题[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令梅;敦煌大族与佛教[D];兰州大学;2011年
2 祁晓庆;敦煌归义军社会教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王春花;唐代老年人口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乜小红;唐五代畜牧经济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6 陈丽萍;理想、女性、习俗[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苏士梅;唐代诚信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8 明成满;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寺院财产管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石小英;8至10世纪敦煌尼僧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10 陈大为;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曦;唐代女性继承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宁;归义军时期敦煌僧官选擢考论[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崔名芳;唐代农村家庭礼俗探微[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百岁;唐蕃战争新探[D];兰州大学;2006年
5 付钟瑶;中国古代雇佣契约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袁璨;论律令在唐土地制度实践中的作用[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7 李莉媛;从法律规范和现实生活看唐代妇女地位的变化[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江岚;晚唐五代宋初敦煌尼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鑫;唐五代宋初的敦煌城市[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勇明;唐宋之际马政变革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郑炳林;唐五代敦煌手工业研究[J];敦煌学辑刊;1996年01期
2 张亚萍,娜阁;唐五代敦煌的计量单位与价格换算[J];敦煌学辑刊;1996年02期
3 郝春文;唐后期五代宋初沙州僧尼的宗教收入(四)──为他人举行法事活动之所得[J];敦煌学辑刊;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发鹏;;晚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僧尼人口的增长及原因探析[J];西北人口;2009年02期
2 郑炳林;晚唐五代敦煌地区人口变化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12期
3 刘进宝;再论晚唐五代的“地子”[J];历史研究;2003年02期
4 金滢坤;从敦煌文书看晚唐五代敦煌地区布纺织业[J];敦煌研究;1998年02期
5 王滔韬;;试论归义军政权的节镇阶官体制——兼与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诸同志商榷[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王维莉;;唐五代时期敦煌尼僧生活[J];鸡西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7 李军;;晚唐五代肃州相关史实考述[J];敦煌学辑刊;2005年03期
8 周奇;;唐代国家对僧尼的管理——以僧尼籍帐与人口控制为中心[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8年03期
9 潘春辉;唐宋敦煌僧人违戒原因述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王仲荦;敦煌石室出《沙州都督府图经》残卷考释[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炳林;;晚唐五代敦煌商业贸易市场研究[A];甘肃省钱币博物馆开馆暨钱币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3年
2 郑炳林;;晚唐五代河西地区的居民结构研究[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魏迎春;;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团清规戒律中的少数民族文化因素[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冯培红;;论晚唐五代的沙州(归义军)与凉州(河西)节度使——以“河西”观念为中心的考察[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5 李军;;晚唐五代伊州相关史事考[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6 郑炳林;;晚唐五代敦煌三界寺藏经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三编[C];2005年
7 郑炳林;;晚唐五代河西地区的居民结构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8 郑炳林;;晚唐五代敦煌占卜中的行为决定论[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三编[C];2005年
9 阿风;;卖身“婚书”考[A];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2007年
10 郑炳林;;晚唐五代敦煌吐谷浑与吐蕃移民妇女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三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宝玉;敦煌学:历百年而成国际显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晏敏 本报记者 陈方耀;事先勘探 彭州工地发现晚唐墓[N];成都日报;2006年
3 历史所 黄正建;唐史研究发展现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雷科巴;发型的历史[N];成都日报;2006年
5 张菲娜;华夏文明的"衣冠之治"[N];中国审计报;2006年
6 李乔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代固始移民对闽文化形成的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严宝康;保护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遗产[N];解放日报;2006年
8 ;乐山大佛果真凿了九十年吗[N];科技日报;2004年
9 袁辉;沟通军事、法律与交通的“桥梁”[N];人民法院报;2011年
10 罗词安 王祖立;会昌废佛与会昌开元[N];金融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明成满;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寺院财产管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鲁统彦;隋唐时期僧尼角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凤翔;晚唐五代秦岐割据政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军;晚唐中央政府对河陇地区的经营[D];兰州大学;2008年
5 陈必昌;唐宋寺院经济转型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聂顺新;唐代佛教官寺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7 盛会莲;唐五代社会救助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景雯;唐代和离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2 李宗俊;唐前期河西军事地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黄金东;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童蒙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张军胜;敦煌写本僧无名所上谏表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朱书玉;唐五代敦煌地区的园圃种植[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卢兆龙;晚唐时期的朔方军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7 林敏;宋代财政政策对福建路寺院经济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范学君;唐五代敦煌婚姻文化浅议[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倪彬;唐宋时期家庭结构的变迁[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百岁;唐蕃战争新探[D];兰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224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22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