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苗疆走廊”的形成与贵州建省

发布时间:2018-03-17 14:33

  本文选题:明代 切入点:云南通湖广 出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明代贵州建省为中国历史上西南政策的重大转型。明洪武、永乐时期因一条路,即云南通湖广"一线路"而在贵州建省,极大地改变了西南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明代贵州"一线路"是国家在战国秦汉以来对西南经营的基础上形成的,特别是宋元时期江南、湖广经济中心的确立和云南经济的发展。明代为了构建国家从西北到西南的整体国家防御体系,构筑一条自湖广经贵州至云南的"通道",将云南与中南、江南联结起来,由此,不仅西南纳入全国经济圈,也开启了西南非汉族群内地化的进程。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Guizhou Province in Ming Dynasty was a major transformation of southwest policy in Chinese history. In the Ming Hongwu and Yongle period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rovince in Guizhou Province during the period of Yongle, that is, "one line" through the Huguang area in Yunnan, greatly changed the politics and economy of the southwest. Society and culture. The "one Line" of Guizhou in the Ming Dynasty was formed on the basis of the state's operation in southwest China since the warring States, Qin and Han dynasties, especially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Yangtze River during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The establishment of Huguang economic cente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Yunnan economy. In the Ming Dynasty, in order to build an overall national defense system from northwest to southwest, to build a "passage" from Huguang to Yunnan through Guizhou, Yunnan was connected with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parts of the Yangtze River. It not only brought the southwest into the national economic circle, but also opened the process of the inland of the Han nationality in the southwest.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2010年贵州大学文科重点学科及特色学科重大科研项目:“国家整合与民族社会”(项目编号:GDZT2010) 2012年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托研究项目:“苗疆走廊研究”(项目编号:2012GM081)
【分类号】:K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默溪;牟应杭;陈恒安;;贵州清镇平X楹耗狗⒕虮ǜ鎇J];考古学报;195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延年;马玉坤;;是捍卫人性尊严,并非趣味低级——《聊斋志异·犬奸》新解[J];蒲松龄研究;2006年04期

2 程志强;海瑞与张居正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张利;;嘉靖年间明朝对安南危机的处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欧磊;;明代中后期奢侈风气差异特征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傅承洲;;冯梦龙与苏州派剧作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赵中男;论朱瞻基的历史地位[J];北方论丛;2004年04期

7 王剑;明代的密疏:强化君主专制的特殊手段[J];北方论丛;2004年06期

8 蔡明伦;;嘉靖言官:戴着镣铐起舞[J];北方论丛;2006年02期

9 李真瑜;明中后期北京的戏剧文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赵世瑜;京畿文化:“大北京”建设的历史文化基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学霖;;明太祖文字狱案考疑[A];明史研究论丛(第五辑)[C];1991年

2 林丽月;;大雅将还:从“苏样”服饰看晚明的消费文化[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3 徐卫东;;明代皇位继承中的监国[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4 万明;;明初政治新探——以诏令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5 王熹;;明代庶民服饰研究[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6 曹永年;;也先与“大元”——也先王号、年号和汗号的考察[A];蒙古史研究(第五辑)[C];1997年

7 乔吉;;阿勒坦汗与明朝之间的佛教关系[A];蒙古史研究(第八辑)[C];2005年

8 刘文丰;;皇城道观大高玄殿[A];北京学研究文集2010[C];2010年

9 张富强;;景山寿皇殿历史文化研究[A];北京学研究2011:北京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C];2011年

10 齐畅;;麦福与明代嘉靖朝政局[A];明史研究(第十三辑)[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迪;清乾隆朝内府书画收藏[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振国;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孙文秀;曹学Oz文学活动与文艺思想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6 白静;焦z阉枷胙芯縖D];北京大学;2011年

7 冯明;张居正改革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程森;明清民国时期直豫晋鲁交界地区地域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竞艳;晚明士人群体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张海新;张岱及其诗文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Pr嘉;明代两淮灶户社会生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辰;明代私债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陈小香;明代的知识女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林忠彬;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珊珊;明代辽东的教育与科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丁亮;明代役的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晓松;清中期书画收藏热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洋娇;《明史·河渠志四》海运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敏;《杜骗新书》新论[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春瑜;;明宫史杂俎[J];紫禁城;1993年01期

2 尹树国;明代六科制度述略及简评[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3 赵红娟;五位著名闵版刻书家考述[J];江苏图书馆学报;2000年05期

4 汪崇{|;明代隆庆年间盐政状况分析[J];盐业史研究;2001年03期

5 胡建次,邱美琼;明代文论视野中的“趣”[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朱敏;李威;谭杨吉;唐星良;;常州市广成路明墓的清理[J];东南文化;2006年02期

7 马建民;吴建伟;;再论“满俊事件”[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张广文;;明代玉器的分期特点(下)——明中晚期玉器:重要考古发现与作品风格[J];紫禁城;2007年11期

9 张浩逊;;明代常熟的辞赋创作[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10 高晓波;黄娜;;明代北京皇宫治安管理初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马冠朝;陈育宁;;明代茶马贸易官营体制的制度框架研究[A];纪念《元亨疗马集》付梓400周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华东区第十八次中兽医科研协作与学术研讨会暨兽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张美莺;;明代福建私家藏书兴盛的原因与特色[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包国滔;;论明代国子监祭酒宋讷的治监之道[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张晓纪;;明代泉州府人才地理分布[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周致元;;明代对凤阳府的灾蠲[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耿杰;;试析明代学者对经史关系的探讨[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田澍;明代对河西走廊的开发[N];光明日报;2000年

2 ;港发现明代村庄遗址[N];光明日报;2000年

3 湖南益阳师范学校 郭启明;重新审视明代书法艺术[N];美术报;2002年

4 黄钰财;明代古刹银杏堂[N];中国旅游报;2002年

5 光思;《中国明代档案总汇》[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6 ;南京发现明代铸钟遗迹[N];新华日报;2000年

7 大连大学人文学院 胡凡;明代皇帝的家庭与帝位传承[N];光明日报;2002年

8 包来发;明代养生专著《遵生八笺》[N];上海中医药报;2002年

9 赵智强;景德镇与明代五彩[N];中国商报;2002年

10 通讯员 石金虎;发现9处明代摩崖石刻[N];北京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文仙;明代套色印本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沈文凡;排律文献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赵静;金元明时期温病理论演变与发展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4 蓝武;元明时期广西土司制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5 孙春青;明代唐诗学[D];南开大学;2005年

6 沈敏;明代“神仙剧”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黄明光;明代科举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赵艳;明代方剂学成就与特点研究(公元1368年~1644年)[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9 刘晓军;明代章回小说文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龙;明代公文变革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艳娟;明代女性贞节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虎;明代木刻人物画题材与风格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肖英;明代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士岭;试论明代的人口分布[D];郑州大学;2005年

5 林建筑;明代水西彝族及其与中央政权的关系[D];内蒙古大学;2005年

6 陈昕;明代国子监实习历事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梁思立;明代翰林院制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张然;明代家训中的经济观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何瑞军;明代与日本足利幕府朝贡贸易之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黄阿明;明代户部机构及其运作[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251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251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0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