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亚史中的枢纽地带——以明代大宁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03-18 01:10

  本文选题:地缘政治 切入点:枢纽地带 出处:《学习与探索》2013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明代的大宁位于草原游牧区、东北渔猎区和中原农业区之间的地区,在明代政治、军事史中发挥着枢纽地带的作用。从地缘政治学来看,明代大宁地区在区位、资源方面具备成为东亚大陆枢纽地带的条件,也确曾在三个重要阶段发挥了枢纽地带的作用。但是,在大多数历史时期内,只不过是作为缓冲区而非各方争夺的焦点或桥头堡存在,并未以其地理优势而影响历史走向。其作为枢纽地带,仅对历史具备描述价值而非解释价值,所以说,地理因素的影响只有在具体的特殊历史背景下才得以实现。
[Abstract]:In the Ming Dynasty, Daning was located between the grassland and pastoral areas, the northeast fishing and hunting areas and the agricultural areas of the Central Plains. It played a pivotal role in the political and military history of the Ming Dynas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opolitics, the Danning region of the Ming Dynasty was located in the area. In terms of resources, they have the conditions to become the hub of the East Asian continent, and they have indeed played a pivotal role in three important stages. However, in most historical periods, It just exists as a buffer zone, not as a focal point or bridgehead for all parties, and does not influence the course of history because of its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As a hub, it has descriptive value for history, not explanatory value, so, The influence of geographical factors can only be realized under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background.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历史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的族群凝聚与国家认同研究”(10&ZD082)
【分类号】:K24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铭;;试论后秦政权兴盛与衰亡的原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陶常梅,林国亮;略论“一边倒”外交政策下的中朝关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孙德刚 ,赵伟明;中东棋盘上的伊拉克战略地位浅析[J];阿拉伯世界;2003年05期

5 冯帅鹏;;第三次中东战争的地缘政治学探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05期

6 赵葆珉;;均势外交与美国中东政策的困境[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02期

7 张士尊;;元末明初中朝交通路线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张士尊;;弃守大宁与明代北部边疆结构的失衡[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褚殷超;;“空城计”考略[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杨帆;;十六国时期沙尘暴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哈斯巴根;;清初的巴克什与满蒙关系[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孟修;;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3 赵现海;;明长城的兴起——14至15世纪西北中国军事格局研究[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7年第4期[C];2007年

4 诸葛净;;出世与入世——辽金元时期北京城市空间与寺院宫观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辑(首届中国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9年

5 赵现海;;明初甘肃的地缘政治与西北疆界的形成——由洪武五年冯胜弃地事件引发的思考[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玉希;;弘扬和传播草原文化的遐想[A];中国·内蒙古首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志刚;;草原饮品及其文化特征[A];中国·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高寿仙;;明代北京城市恤政考述[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9 万明;;明代诏令文书研究——以洪武朝为中心的初步考察[A];明史研究论丛(第八辑)——明代诏令文书研究专辑[C];2010年

10 夏玉润;;重读朱升及《朱枫林集》——兼析疑点重重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A];明史研究论丛(第八辑)——明代诏令文书研究专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文;新地缘政治经济框架的建模与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贾文丽;汉代河西军事地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家成;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底线、挑战与应策,1989-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5 程铭;近代以来日本的地缘政治思想与地缘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11年

6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巍巍;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冲突与危机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西亚;金代图书出版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杨凯;教宗约翰·保罗二世对世界政治事务的积极介入及其原因[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刘雪飞;古代黑海北岸斯基泰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蓓萨;20世纪70、80年代美国的能源外交[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琪;冷战后国际格局变迁与蒙古外交政策选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立;影响以色列和土耳其关系的因素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孙珊珊;明代辽东的教育与科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琳琳;明代《辽东志》与《全辽志》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銮;元代地方监察法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易方立;跨境民族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8 张业源;地缘政治视角下东北亚合作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廖红标;明清时期广西对外交通发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张惠玲;张雨及其《全陕边政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树国;明代六科制度述略及简评[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2 汪崇{|;明代隆庆年间盐政状况分析[J];盐业史研究;2001年03期

3 马建民;吴建伟;;再论“满俊事件”[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高晓波;黄娜;;明代北京皇宫治安管理初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郑宪春;;如何评价明末东江总兵毛文龙——对话阎崇年《明亡清兴六十年》[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6期

6 陈宝良;;明代妇女的生育之职及其相关习俗[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6期

7 蔡明伦;;从对立到合流:明代言官群体与宦官的互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郑永霞;;试论明代藩府刻书[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王河;刘美彩;王晓丹;;明代卢之颐与他的《茗谱》[J];农业考古;2009年02期

10 卞利;;明代徽州谱牒的纂修、管理及其家国互动关系研究[J];江海学刊;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包国滔;;论明代国子监祭酒宋讷的治监之道[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张晓纪;;明代泉州府人才地理分布[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周致元;;明代对凤阳府的灾蠲[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孙力舟;;西汉时期东亚国际体系的两极格局分析——基于汉朝与匈奴两大政治行为体的考察[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田澍;明代对河西走廊的开发[N];光明日报;2000年

2 大连大学人文学院 胡凡;明代皇帝的家庭与帝位传承[N];光明日报;2002年

3 王长丰;唐代后宫“汤印大宁”玉印考识(下)[N];中国文物报;2001年

4 陈光荣;明代贵阳洪边土司宋氏的兴与衰[N];贵州政协报;2001年

5 田澍(作者系西北师大文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明代甘肃的屯田与马政[N];甘肃日报;2000年

6 北京故宫博物院宫廷部 周京南;明代帝王生活的真实写照[N];中国贸易报;2000年

7 王殿芝;古代帝王与法[N];中国档案报;2002年

8 王霞;“午亭山村”之河的楼[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9 周简殷;八达岭由来[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10 汪桂海;明初大本堂考[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明光;明代科举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闫春;《四书大全》的编纂与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邓洪波;明代书院讲会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4 李永菊;明代河南的军事权贵与士绅阶层[D];厦门大学;2008年

5 邱进春;明代江西进士考证[D];浙江大学;2006年

6 蔡明伦;明代言官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田冰;明代官员谥号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8 李媛;明代国家祭祀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宗韵;明代家族上行流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余清良;明代钞关制度研究(1429-1644)[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艳娟;明代女性贞节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肖英;明代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士岭;试论明代的人口分布[D];郑州大学;2005年

4 陈昕;明代国子监实习历事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梁思立;明代翰林院制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6 何瑞军;明代与日本足利幕府朝贡贸易之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黄阿明;明代户部机构及其运作[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包诗卿;明代关羽信仰及其地域分布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9 毛雨辰;明代西北边镇边备及其得失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董萍;论明人饮食文化思想的转化[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273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273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f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