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权变动与清代东北移民

发布时间:2018-03-22 06:31

  本文选题:地权 切入点:移民 出处:《江西社会科学》2015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与关内相比,清代中前期东北地区的地权关系比较特殊,除少量为私有,多为官有和国有土地,私有部分又以旗地为主。这种特殊的地权关系加之清政府"旗民不交产"的政策,使关内人民很难来此获得土地,致使移民进展缓慢,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也因此长期落后于关内。但随着关内人口的激增,移民日渐增多,又对这种地权关系不断进行侵蚀。迨及近代,东北地区外患日益加剧,统治者不得不放弃原有政策,允许乃至鼓励移民,地权关系因而发生根本性变动。劳动力和土地两大生产要素的充分有效结合,促进了东北地区快速开发与发展。因此,东北地区特殊的地权关系及其变动,是影响清代东三省移民和移民社会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清代东北地区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
[Abstract]:Compared with Guanhe, the relationship of land ownership in the northeast area in the middle and early Qing Dynasty was quite special, except for a small number of private, mostly official and state-owned land. The private sector is also dominated by flag land. This special land ownership relationship, together with the Qing government's policy of "not handing over land to the people of the flag", makes it difficult for the people of Guanmen to obtain land here, resulting in slow progress of immigration. As a result, the social economy in Northeast China has lagged behind Guanmen for a long time. However, with the rapid increase of the population in the region, the number of immigrants is increasing,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land rights has been continuously eroded. The ruler had to abandon the original policy, allow or even encourage immigrants, and the land ownership relationship changed fundamentally. The full and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labor force and land production factors promo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development of Northeast China. The special land ownership relationship and its changes in Northeast China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immigration and immigrant society of the three provinces in the Qing Dynasty, and also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Northeast area in the Qing Dynasty.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鼠疫流行与近代东北社会变迁(1899-1931)”(12YJC770018)
【分类号】:K2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刁书仁;论乾隆朝清廷对东北的封禁政策[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显成;李鸿章督直期间的抗灾救灾实践及其教训[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黎俊祥;晚清新政的困境——以官制改革为中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江立新;洋务运动与晚清法律近代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陈勇勤;晚清知识分子褒贬荀子的背后[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5 贺金林;清末僧教育会与寺院兴学的兴起[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6 吴宝晓;;19世纪的地方政府与荒政——兼论李鸿章在直隶的赈灾活动[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7 李忠萍;;清末新政时期袁世凯人才思想探析[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8 陈兆肆;;清代法律:实践超越表达——以衙役群体运作班房为视角[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9 苏全有;;论清末的省界观念[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10 刘伟;;同光年间州县官选任制度的嬗变[J];安徽史学;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喜峰;;试论清政府早期对黑龙江各民族的行政管理[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施戍杰;;斯密动力、国家能力与晚清近代化受挫[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周其厚;刘亚民;;洋务派与中国近代矿业的兴起[A];地质学史论丛(3)[C];1995年

4 钟文典;;近代龙州四题[A];陆荣廷与龙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国平;;略谈江苏现代化启动的“非制度化推动”[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逄增玉;苏奎;;城乡文明对立下的“城市外来者”形象[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魏永理;司俊;;中国近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述略[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8 易惠莉;;近代企业制度和企业家精神建立之困境——以招商局并购旗昌轮船公司为个案考察[A];近代中国(第二十辑)[C];2010年

9 邓孔昭;;台湾建省与福建协饷[A];台湾建省与抗日战争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台湾建省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汪炳明;;是“放垦蒙地”还是“移民实边”[A];蒙古史研究(第三辑)[C];198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梁辰;铜元问题研究(1900-1935)[D];南开大学;2010年

5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6 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海霞;清代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关亚新;清代辽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玲玲;漠河金矿官督商办经营研究(1888-1900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媛媛;京汉铁路早期经营研究(1895-1912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云;晚清立宪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涛;清代山东小清河沿岸的河患与水利建设[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张海峰;清代山东商人北方商贸活动的历史地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陈维根;《中国新报》的宪政思想宣传[D];湘潭大学;2010年

7 熊慧勇;明代江汉平原水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崔永胜;旱魃为虐,如`匀绶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芳芳;明朝官方禳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付中玮;留日士官生与中国军事思想近代化(1894-1924)[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铭;“移民社会与现代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加坡举行[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0年04期

2 李路曲,李培广;全球化时代的移民对东亚的影响[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林广;20世纪纽约移民与社会重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静水;“亚太地区的和平与人权:以移民裔群为重点”国际学术研讨会概述[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4年01期

5 王维;钱江;;移民网络、社会资源配置与中国东北新移民——美国旧金山湾区田野调查札记[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6年02期

6 周兆呈;;新空间 新网络 新角色——博客对海外新移民与中国互动的影响[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7年04期

7 金颖;;论近代辽宁省地区水田农业的发展与朝鲜移民社会的形成[J];满族研究;2007年04期

8 卫才华;;北方移民民俗生活的社会记忆——以晋南移入民村调查为例[J];民俗研究;2008年04期

9 王东杰;;“乡神”的建构与重构:方志所见清代四川地区移民会馆崇祀中的地域认同[J];历史研究;2008年02期

10 李爱慧;;一部大视野之作——孔飞力新著《他者之中的华人:近代以来的移民》评介[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耕田;王炜;王克福;陈晋胜;周垠;;三峡外迁移民生产、生活水平恢复状况调查报告[A];水库经济论文集(二○○三年)[C];2003年

2 刘国福;;国际移民法的最新发展:兼论中国出入境管理法的改造和重塑[A];21世纪出入境(移民)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宋平;;中国新移民与跨国小社会实践[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4 杨荣斌;;银川生态移民和扶贫开发移民社会管理效益分析[A];2013中国生态移民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孟朝晖;;浅议在移民工作中落实和谐发展理念的措施[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曾少聪;王晓静;;美国亚裔族群的形成与发展[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7 孟朝晖;;浅议在移民工作中落实和谐发展理念的措施[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水利分会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杨云彦;程广帅;;迁移预期、社会支持与能力建设——基于丹江口库区待迁移民的调查分析[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9 丁宏;杨筑慧;苏发祥;张曦;阿布都热西提·基力力;敏俊卿;吴中平;李晓非;胡守勇;麻三山;李天翼;舒丽丽;丁桂芳;袁长庚;梁西宁;韩波;代启福;刘柳;赵富伟;吴洁;张婕;鄢莹;祁蓉;张海洋;贾仲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水电建设移民安置补偿补助体系研究报告(节选)[A];共识(2009春刊01)[C];2009年

10 刘冬顺;;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库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7年年会总结发言[A];水库经济论文集(2007年)[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田县移民局局长 肖峰;积极推进“四建” 扮靓移民家园[N];黄冈日报;2013年

2 记者 陈太平 通讯员 刘志平 线先富;心换心动真情 实打实解民难[N];常德日报;2007年

3 ;反思民族研究:理论与实践(上)[N];中国民族报;2007年

4 张锋 张德贵;为了移民的一切[N];重庆日报;2006年

5 ;嘉禾县多措并举推进移民后扶工作[N];郴州日报;2008年

6 [俄] y.ж.埃尔格什巴耶夫 孙立 编译;当代中亚国家向俄罗斯劳务移民动态分折[N];远东经贸导报;2008年

7 记者 颜春匀;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切身利益[N];六盘水日报;2009年

8 敏俊卿;库区少数民族移民的文化困境[N];中国民族报;2008年

9 嘉峪关市委党校 汪军;以嘉峪关市为例谈移民城市文化特性[N];甘肃日报;2009年

10 记者 王地;倪慧芳委员:关注大型水电站引发的民生问题[N];检察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志强;欧盟移民政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黄素芳;贸易与移民[D];厦门大学;2008年

3 田源;移民与国家安全[D];南开大学;2009年

4 翁定军;冲突的策略[D];上海大学;2005年

5 赵丽丽;城市女性婚姻移民的社会适应和社会支持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6 刘有安;20世纪迁入宁夏的汉族移民社会文化适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张咏;认同与发展——一个边疆汉人移民社区的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8 罗爱玲;国际移民的经济与政治影响[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9 范立君;近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1860~1931)[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Delgermaa Magsarjav(德勒格尔玛);中俄蒙移民转型对三国关系影响比较研究与社会的参与——中俄蒙移民转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祥;欧盟移民治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向南;20世纪80-90年代香港对加拿大移民及其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李常瑜;中国新移民的基本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谢丽桦;广西岩滩水电站库区移民可持续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6 王龙龙;乡土关系的嬗变与重构:城市新移民的新型社会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陈晓东;迁徙自由视野下的政府移民[D];苏州大学;2009年

8 付亮;南非的中国新移民[D];厦门大学;2009年

9 栾荷莎;从“被动接受”移民到“主动选择”移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刘冬青;丹麦的华人新移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475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475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7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