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晋姓姬_《山东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10 10:24

  本文关键词:春秋时期晋宋邦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09年

春秋时期郑国外交研究

梁霞  

【摘要】: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大发展时期,王室衰微、权利下移,各国主权意识抬头,开始以自由意志谋求国家独立发展,投入激烈的争霸格局中去。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郑国无疑是最典型、最独特的一个国家。既经历过春秋初期无限风光的“小霸”时期,又经历过一蹶不振的次等国阶段;不仅自身曾为大国,对小国极尽欺侮损害之事,更在沦为中等国家之后被争霸大国紧迫威逼,几致灭国。通过研究郑国外交,我们可以同时了解到那个时代大国和小国的基本特点,总结出在同一背景下,不同实力的国家之间外交上的区别与联系,从而为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及研究那个时代以及之后的历史时期奠定了基础。 本文根据郑国外交自身特点及发展脉络,将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大方面着手研究。 首先,本文将在第一章中从地理、经济、人文三个方面讨论影响郑国外交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这些内部因素的分析,尤其经过与春秋时期主要争霸大国相同因素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影响郑国外交发展的最深层次的原因。 其次,本文将以郑国外交在春秋时期的纵向发展为线索,对郑国外交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研究。 在本文第二章节中,将对郑国外交发展的第一阶段——春秋初期的顶峰期进行研究。主要论证了郑国达到外交顶峰的时间背景以及郑庄公为对外扩张所采取的多个外交政策。 本文第三章将探讨郑国在极盛而衰后的深层次原因及表现。关于这一点,前人研究相对较少,尤其关于郑卿祭仲及四公子争立的问题,将作为本文的重点详细论述。 本文的第四章将对郑国外交发展的第三阶段——春秋中期的“介居”期进行研究。春秋时期大多数中小国家对争霸大国都是消极应对,而郑国根据自身特点因时、因地制宜以对来者,甚至主动采取措施为自己制造机遇,换来短暂的喘息机会。郑国这个阶段的外交政策将本国的生存智慧体现的淋漓尽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郑国外交的最后一个阶段——春秋末期的小幅中兴期将放在本文第五章中论述。由于春秋后期子产执政下的郑国这一话题已被前人研究颇深,成果较多,这里就不再深入探讨,只作总结性论述。 另外,郑国相对于其他中小国家来说也长期推行着典型的强权政治和霸主外交,春秋时期的郑许关系就是典型例证。本文将在附录中对这一现象稍作分析。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25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绪论10-13
  • 第一章 影响郑国外交发展的主要因素13-23
  • 第一节 地理环境13-17
  • 第二节 经济发展17-20
  • 第三节 社会人文20-23
  • 第二章 郑国外交发展第一阶段:达到顶峰的春秋初期23-36
  • 第一节 “庄公小霸”局面形成的原因23-29
  • 第二节 庄公时期外交政策的内容及对后世的影响29-36
  • 第三章 郑国外交发展第二阶段:急剧衰弱的过渡时期36-43
  • 第一节 郑国衰落的原因36-39
  • 第二节 郑国衰落的表现39-41
  • 第三节 郑国衰落的影响41-43
  • 第四章 郑国外交发展的第三阶段:“介居”两国的春秋中期43-54
  • 第一节 齐楚争霸期44-45
  • 第二节 晋楚争霸期45-52
  • 第三节 齐楚、晋楚以外的其他争霸态势52-54
  • 第五章 郑国外交发展第四阶段:小幅中兴的春秋末期54-59
  • 第一节 郑国外交中兴的原因54-55
  • 第二节 郑国外交中兴的具体表现55-59
  • 结语59-61
  • 附录61-65
  • 参考文献65-68
  • 致谢68-6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9-70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70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钱礼宁;春秋晋楚争霸时期楚国邦交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林宝华;春秋郑国卿族的权力维系及其历史变迁[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岳淼;春秋时期晋宋邦交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李杰;试论春秋时期的晋郑关系[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世忠;略论春秋列国外交的特点[J];东岳论丛;1993年03期

    2 刘志玲;论春秋时期郑国的外交政策[J];鄂州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柯伦;郑子产治国方略简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4 王晓勇;从地理环境看春秋时期郑国之盛衰[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5 晁福林;论郑国的政治发展及其历史特征[J];南都学坛;1992年03期

    6 张卫中;郑庄公与春秋社会[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7 宋杰;春秋时期中国政治力量的分布态势和列强兴起的地理原因(上)[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8 宋杰;春秋时期中国政治力量的分布态势和列强兴起的地理原因(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9 宋杰;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郑[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10 宋杰;春秋战争之地域分析与列国的争霸方略(上)[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铁晓娜;披着虎皮化虎复仇——《聊斋志异·向杲》浅论[J];蒲松龄研究;2004年03期

    2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盛险峰;;论春秋时期鲁国的政治道路[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陆建华;;墨子之礼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王谋寅;;对中国成文法起源问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程宏亮;;论韩驹诗学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倪晋波;最后的瞻望——《左传》人物濒亡心理描写初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朱志荣;商代甲骨文书法的审美特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9 张卫东;略论孔子的军事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杨柳;;先秦道家思想中的“大”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怀锋;陈磊;;《管子》政令体现“生态”治国理念[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张连伟;;《国语·齐语》与《管子·小匡》辨析[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3 陶兴华;;西周厉、宣之际的“共和”与“共和行政”[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吴凡明;;先秦儒法忠孝观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崔兰海;刘杏梅;;探析管子外交思想[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6 虞万里;;商周称谓与中国古代避讳起源[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7 陈长峰;;莒国刀币汇考[A];西部金融·钱币研究2010年增刊总第四期[C];2010年

    8 查清兰;;《左传》外交辞令的委婉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勃;;寒食节起源研究[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10 廖名春;;《左传》、《国语》易筮言“八”解[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别道玉;《国语》与先秦文化精神[D];南开大学;2010年

    7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8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闻婧;古代青铜器纹饰与传统建筑彩画纹饰的语义探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铁丽;先秦时期黄河水患述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俊杰;豫东地区夏商时代文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岳亚莉;豫北地区战国墓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张曌嫘;整与和之古汉字字体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李华宇;先秦两汉天下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子賢;;论楚在春秋大国争霸中的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1985年02期

    2 盛险峰;;论春秋时期鲁国的政治道路[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陈梅;;春秋中期晋楚争霸中郑鲁应对霸主策略之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3期

    4 晁福林;春秋时期礼的发展与社会观念的变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5 晁福林;试论东迁以后的周王朝[J];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6 官性根;春秋时期小国的生存策略探析[J];成都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7 徐杰令;春秋时期联姻对邦交的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01期

    8 吕世忠;略论春秋列国外交的特点[J];东岳论丛;1993年03期

    9 刘志玲;论春秋时期郑国的外交政策[J];鄂州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10 叶自成;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外交思想研究的几点想法——《中国外交思想史》(第一卷)序言[J];国际政治研究;200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金学清;东周王室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马卫东;春秋时期贵族政治的历史变迁[D];吉林大学;2007年

    3 苗永立;周代宋国史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夏保国;先秦舆论思想探源[D];吉林大学;2009年

    5 苏勇;周代郑国史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向辉;周代世卿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房占红;七穆与郑国的政治[D];吉林大学;1999年

    3 董巧霞;春秋时期宋国邦交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闫丽环;春秋时期周王室与诸侯国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5 陈玉兰;晋楚争霸时期宋国外交述论[D];吉林大学;2006年

    6 李慧芬;子产治郑的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胜振;晋楚霸业之争与郑国、宋国的悲剧[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于帆;西周春秋时期摄政制度初探[D];山东大学;2006年

    9 张燕;试述楚国成王时期的邦交[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韩同飞;春秋时期鲁国外交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宋公文;略论楚人尚武[J];江汉论坛;1992年01期

    2 ;河南固始侯古堆一号墓发掘简报[J];文物;1981年01期

    3 徐难于;试论春秋时期的信观念[J];中国史研究;199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农家乐园[J];吉林农业;1995年04期

    2 冯守均;春秋时期的防火专家——子产[J];安徽消防;1998年05期

    3 杨天娜;;郑国谷,无限可能的循环[J];东方艺术;2008年03期

    4 良友;邬永琦;孙金法;;从少帅到将军——记江苏成功集团公司董事长郑国祥[J];苏南乡镇企业;1995年11期

    5 史念海;郑韩故城溯源[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年04期

    6 王庆安 ,乔洪涛;学会思考问题与作文[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年18期

    7 李玉洁;郑国的都城与疆域[J];中州学刊;2005年06期

    8 娟娟;庄周兮王孙也——《蝴蝶梦》中感受郑国凤[J];戏文;2001年04期

    9 程远荃;;郑国东迁之都与郑氏祖茔[J];寻根;2006年05期

    10 吴大元;;释“敢以烦执事”中的“敢”[J];文学教育(下);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鸿博;;在亲美独裁者与自由理想之间:冷战时期美国拉美外交政策的悖论(简略稿)[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曹远谋;徐伯勇;;郑国与开封[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五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新郑古都与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浦启华;;和谐世界与中国的外交战略 中国未来新的战略态势——三环外交[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董玉梅;栾锦萍;;浅谈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5 姜凌;;21世纪初美国的对外政策和国际战略调整[A];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史念海;;郑韩故城溯源[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五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新郑古都与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翁惠明;;论明代前期中国与南洋外交的演变[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三辑)[C];1987年

    8 蔡全法;;郑韩故城在我国古城中的地位[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五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新郑古都与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张北根;;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燕传琪;;《史记》中之“颍上”究在何处[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向祖文;[N];远东经贸导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张红 编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3 本报专稿 何生;[N];世界报;2008年

    4 理查德·霍尔布鲁克;[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5 胡敏;[N];扬州日报;2007年

    6 冯武勇;[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7 本报专稿 陈铭;[N];世界报;2010年

    8 冯俊扬;[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9 本报特约记者 柯卉;[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10 冯武勇;[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勇;周代郑国史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朱全红;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及其历史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苏礼;中国对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外交政策[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4 季丽新;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D];山东大学;2006年

    5 冒志祥;论宋朝外交文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唐翀;军人政治与外交政策[D];暨南大学;2007年

    7 冯志伟;美国外交的悲剧:美国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政策演变(1948-1991年)[D];南开大学;2009年

    8 王新;后冷战时代中美俄三边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李朋;东北亚国际关系中的美国政策研究(1784-1931)[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蒋建忠;印象理论与外交政策分析[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霞;春秋时期郑国外交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刘恩东;军工复合体与冷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3 张爱丽;试析文化因素对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宋建章;论国家民族主义对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娜;论俄罗斯对独联体其他国家的外交政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蕴锋;印度思想库及其对华政策主张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王文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土耳其外交政策探析[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8 买买提艾力;试析中国的中东政策[D];新疆大学;2004年

    9 薛冬霞;1945-1954年美国对泰国的政策[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红;美国外交政策中的意识形态因素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春秋时期晋宋邦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97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97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8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