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祚帝民族关系思想初探

发布时间:2018-04-11 05:09

  本文选题:辽朝 + 天祚帝 ; 参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摘要】:天祚帝是辽朝末代皇帝,他在民族关系思想方面的失误,是其沦为亡国之君的重要原因之一。天祚帝以正统自矜,轻视女真的崛起,致使局势失控;他狭隘多疑,拒谏饰非,不但没有团结族人,弥合统治阶级内部分歧,反而激化了潜在的各种矛盾,使自己成了孤家寡人。他希望借汉官之力维护统治,还产生了依靠高丽、西夏抗金的念头,结果都落了空;辽军一再败北,天祚帝意志颓废,不谋战备,弃军民而自谋身计,最终众叛亲离,国破家亡。虽然天祚帝的民族关系思想缺乏完整的理论概括和系统阐述,但对当时局势发展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的教训也值得我们深思。
[Abstract]:Emperor Tianzuo was the last emperor of Liao Dynasty. His mistakes in the thought of national relations were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his becoming the ruler of the nation.Emperor Tianzuo took pride in his orthodoxy and belittled the rise of Nu Zhen, thus causing the situation to get out of control; his parochial paranoia and refusal to admonish wrong not only did not unite the people and heal the differences within the ruling class, but on the contrary intensified potential contradictions.He made himself lonely.He hoped to rely on the strength of Han officials to maintain his rule, and the idea of relying on Koryo and the Western Xia Dynasty to resist gold came to nothing. The Liao Army had repeatedly lost the north, and Tianzuo was decadent, not prepared for war, forsaken the army and the people, and contrived for his own purpose, and eventually the people rebelled against each other.The country broke up its family and died.Although Tianzuo's thought of national relations lacks a complete theoretical generalization and systematic elaboration, it has had a grea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and the historical process at that time, and the lessons among them are worth pondering.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烟台大学;
【分类号】:D633;K24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莉,杨慧芳;试论辽朝前期的政争与封建化的关系[J];学术探索;2002年03期

2 陶玉坤;;北宋对契丹归明人的安置[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舒焚;辽朝中期的改革[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5期

4 杨树森;《辽史·地理志》所记辽朝北界辨误[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5 张国庆;辽代牧、农经济区域的分布与变迁[J];民族研究;2004年04期

6 姜浩;;论承天太后对辽政权的作用与影响[J];沧桑;2008年01期

7 任崇岳;关于“澶渊之盟”的几个问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8 崔振岚;关于辽朝的社会性质及其封建化进程问题研究综述[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90年02期

9 王月 ;辽朝皇帝的崇佛及其社会影响[J];内蒙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10 姜歆;马丽娟;杨永芳;;伊斯兰教在辽朝的传播与发展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学勤;;从扎兰屯出土的辽代窖藏钱币谈辽朝对北疆地区的开发[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八辑)[C];2006年

2 孟广耀;;术不姑与辽朝的关系[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1)[C];1981年

3 霍宇红;;浅谈辽朝的历史作用[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关树东;;辽朝州县制度中的“道”“路”问题探研[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何天明;;从边境铜铁钱交易看辽代铁钱与钱币铸造[A];辽、金、西夏、元货币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2年

6 郭康松;吴琦;;中原典籍的入辽及其贡献[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田广林;;辽朝上京的营建及其划时代意义[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韩生存;马志强;;论西京大同在辽宋贸易中的地位[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二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9 冯永谦;彭云;张志立;;辽与高丽的关系[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善军;;辽代的皇族[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辽宁省社科院历史所 刘肃勇;辽朝处决死囚的特异刑制[N];团结报;2010年

2 吉林社科院 周惠泉;辽朝议政的独特方式——捺钵制度[N];社会科学报;2006年

3 田广林;草原与大海的对话[N];光明日报;2007年

4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王曾瑜;也谈河北境内的辽宋时代古地道[N];北京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李信;阿骨打与“大金碑”[N];吉林日报;2005年

6 作者为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王曾瑜;正确评价宋朝的历史地位[N];北京日报;2007年

7 明江;掀开850年前北京建都的面纱[N];中国商报;2003年

8 景爱;北京的前身——金中都[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刘凤翥;《内蒙古辽代石刻文研究》(增订本)评介[N];中国文物报;2009年

10 占·达木林斯荣;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辽墓考述[N];赤峰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风春;辽朝天祚帝后妃世系考[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高福顺;辽朝科举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杨浣;辽夏关系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曹显征;辽宋交聘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夏宇旭;金代契丹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李秀莲;金朝“异代”文士与皇权政治互动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王孝俊;辽代人口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8 孙昊;女真建国前社会组织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林国亮;高丽与宋辽金关系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10 王善军;辽代世家大族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丹;辽朝汉族官员政治地位变迁分析[D];渤海大学;2012年

2 孙伟祥;辽朝帝王陵寝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陶莎;辽朝上京、中京地区农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孙玮;辽朝东京海事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宏利;辽朝中京地区海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瑞;辽朝戍边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肖娜;辽朝后族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李鸿飞;完颜阿骨打对辽议和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李贵英;关于圣宗朝辽朝与高丽关系的几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彭凤萍;北宋与辽朝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7345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7345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7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