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教育思想有教无类_《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先秦儒家感恩教育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北师范大学》 2013年
先秦儒家感恩教育思想研究
刘艳英
【摘要】:道德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恩教育则是道德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和品质操守。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及德育理论形成的时期,感恩思想的形成、发展的时期。感恩教育作为伦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祭祀、爱情等等生活领域的各个层面,经过孔子、孟子、荀子等的发扬、继承与发展而逐步系统化、理论化。基于对感恩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从教育史的角度,细致地梳理先秦儒家感恩教育思想,有助于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研究体系的系统化、理论化,有助于为我国当前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与孝道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本文主要运用历史研究法和文献资料法,全面地挖掘和阐述了先秦儒家感恩教育思想的目的、内容、特点、方法及历史影响和现代启示等诸多内容。全文共分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该部分主要阐明论文选题的问题渊源,界定相关概念,,确定研究内容,提出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及思路等。 第二部分从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诸多方面探讨了先秦儒家感恩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动因。 第三部分主要从理想和现实目标两个层面分析了先秦儒家感恩教育目标的设计与追求:培养“孝子贤孙”、“圣人君子“;并全面阐述了先秦儒家感恩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忠为报君恩、孝为报亲恩、节为报夫恩、义为报友恩、尊为报师恩。 第四部分主要揭示了先秦儒家感恩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历史性、相对性、政治性;并且探讨了先秦儒家感恩教育的方法:榜样示范、自省自克、思想熏陶。 第五部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较为客观地分析了先秦儒家感恩教育思想的历史影响,并对其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价,以达到去粗取精、为我所用的目的;另一方面重点论述了先秦儒家感恩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指出先秦儒家感恩教育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对于我们今天加强与改善我国的感恩教育理论、指导感恩教育实践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0-092;K2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春明;;关于“感恩”与“孝亲”的思考[J];中国德育;2006年01期
2 肖群忠;论“百善孝为先”——孝在传统伦理文化中的地位及其与诸德之关系[J];甘肃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3 朱贻庭;从传统“德治”到社会主义以德治国[J];高校理论战线;2001年10期
4 张岱年;《中国传统道德》的价值[J];高校理论战线;1996年02期
5 王长坤;张波;;从“曲忠维孝”到“移孝作忠”——先秦儒家孝忠观念考[J];管子学刊;2010年01期
6 王凌皓;杨冰;;先秦原创性教育思想的创生机制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7 王凌皓;李术红;;先秦原创性教育思想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3期
8 李欣;;感恩教育——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新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04期
9 冯静;;《孝经》的德育价值[J];教学与管理;2008年20期
10 张桂权;;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树勤;杨学坤;;以公心辨:辩论理念的回归与超越[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吴树勤;;礼学视野中的天人统一论——荀子“明于天人之分”思想的实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3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5 陆建华;荀子礼法关系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谢树放;;试谈儒家之中、仁、和及三者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7 强昌文;;个体主义伦理观与权利[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8 陆建华;;墨子之礼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丁成际;;“各得其宜”与“群居和一”——荀子“群己之辨”的价值意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刘元青;;“质测即藏通几”说申论——兼论方以智的中西文化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怀;赵万里;;“制度人”假说[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李义天;;运气究竟有多重要?——美德伦理视野中的运气问题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赵一强;;契约和谐及其伦理实现[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解明;;浅谈有时代特色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晏鹰;朱宪辰;;理解诺斯制度分析理论的变化[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郑雪滢;;试论法治文化的社会意义[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7 吕德文;;婚姻形式与村庄性质——转型期乡村婚姻形式的一项考察[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杨秀香;;幸福与信任的重建——信任价值的当代生活视角[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9 杨秀香;李辉;;社会和谐对公共文明的诉求——从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视角[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10 郭金鸿;;道德责任与当代道德建设[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洁;大学捐赠基金运作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倩;农村低保对象的社会支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于丹;新时期高校德育管理人本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柯海燕;上海市少儿轮滑培训行业现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王华丽;初中生道德情感的理论分析及培养途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宏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杨勐;硕士研究生核心竞争力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9 秦赟;“来访者中心”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莹;私力救济的法经济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龙;;孝道的重建——论儒家“孝”观念的生活情感本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胡虹霞;高校德育应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年05期
3 舒大刚;《孝经》名义考——兼及《孝经》的成书时代[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韩东育;关于儒、道、佛三家的理论极限[J];东北师大学报;1996年03期
5 王燕;张宗益;;论区域自主创新文化的特性、作用机制及建设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杨冰;王凌皓;;论春秋战国之际的学术原创精神——以教育学说原创为视角[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杜振吉;儒家孝的思想与当代家庭道德建设[J];道德与文明;2005年01期
8 吴春明;;关于“感恩”与“孝亲”的思考[J];中国德育;2006年01期
9 徐少华;郭店楚简《六德》篇及相关问题分析[J];江汉论坛;2001年06期
10 杨泽波;《孟子》的误读——与《美德还是腐败》一文商榷[J];江海学刊;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冰;回眸与超越——先秦时期原创性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雅宁;;回归儒家道德教育的价值理想[J];世纪桥;2007年03期
2 祝菊贤;;论先秦儒家的审美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唐都学刊;2007年05期
3 杜德栎;《学记》学习原则浅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4 朱人求;先秦儒家文化哲学研究述评[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5 张瑞雪,李化成;秩序与和谐——论先秦儒家对和谐社会的构想[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张国增;;先秦儒家义利观及其当代意义[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7 刘晓燕;;浅谈先秦儒家与伊斯兰文化的和谐思想[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周瀚光;先秦儒家与古代数学[J];齐鲁学刊;1986年05期
9 王应常;;论先秦儒家的义利观[J];广西社会科学;1988年02期
10 许亚非;析孔孟荀的义利观[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定文;;试论先秦儒家的忧患意识及其现代转化[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芳;;先秦儒家的消费经济思想[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温克勤;;先秦儒家伦理精粹与中华民族精神[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李锐;;论先秦儒家人格思想与21世纪新人[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燕国材;;先秦儒家的学习理论[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6 何齐宗;;先秦儒家美育思想探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章立明;;试论先秦儒家政治伦理向现代经济伦理转换的可能性[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马涛;;论先秦儒家忠孝观的批判与继承[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9 梅汝莉;李生荣;;先秦儒家与科技教育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樊泳湄;;先秦儒家“德治”思想的现代启示[A];孔学研究(第八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健英 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吉林大学 吴树勤;[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3 于民雄 作者系贵州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N];贵阳日报;2007年
4 李孝纯;[N];学习时报;2002年
5 明辉;[N];人民法院报;2007年
6 周树华;[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乐爱国;[N];光明日报;2007年
8 郭沂;[N];人民政协报;2005年
9 韩喜凯;[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王毅 傅晓微;[N];文艺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公山;先秦儒家诚信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王美凤;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3 成云雷;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郭振香;先秦儒家情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陈继红;“分”与伦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晁乐红;中庸与中道[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米继军;先秦儒家中庸之道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杰;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9 李丽丽;先秦儒家和谐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高春海;荀子人际关系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尚伟;先秦儒家“比德”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谢王彬;先秦儒家师道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3 汪三汝;先秦儒家德育智慧及其现代启示[D];暨南大学;2011年
4 文之峰;巴别塔的建造[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康华茹;先秦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理想设计及其理论困境[D];郑州大学;2010年
6 王晓飞;先秦儒家“仁爱”思想及其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姚云云;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8 成相如;先秦儒家的命运观[D];苏州大学;2010年
9 蒋龙祥;先秦儒家德治思想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10 袁晓晶;先秦儒家对“礼”的精神生命之重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先秦儒家感恩教育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50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75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