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奉使辽金行程录》透析辽代社会生活

发布时间:2016-11-15 03:24

  本文关键词:从《奉使辽金行程录》透析辽代社会生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06年

从《奉使辽金行程录》透析辽代社会生活

石光英  

【摘要】:北宋与辽并立时期,双方外交往来十分频繁,经常互派使节。本文主要依据赵永春老师编注的《奉使辽金行程录》一书中辽代部分的史料,拟就勾沉出辽代(主要指契丹人)的衣食住行、习俗礼俗、宋辽交通,以及文体娱乐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契丹传统的经济方式是畜牧业和渔猎业,尽管契丹族建立辽国后,其农业经济有较快的发展,但契丹人传统的饮食习惯仍带有浓厚的游牧民族特点,譬如,嗜好肉乳,尚豪饮等。终辽一代,契丹皇帝并不经常住在五京宫殿内,而是始终保持其游牧民族骑射、渔猎的习俗,过着四时捺钵的生活。在捺钵地,契丹皇帝便居住在帐篷中,契丹皇帝四时捺钵的地点便是行宫之所在。入辽宋使有些时候便在捺钵行宫受到契丹皇帝的隆重接见。由于契丹人有拜日的习俗,所以无论是契丹百姓居住的毡帐、房屋,还是皇帝所居宫殿,门皆东向。在服饰方面,契丹皇帝、臣僚的服饰分为国服和汉服两类。普通契丹百姓服饰为“髡发左衽”。由于契丹人以畜牧和射猎为主,所以其服饰的主要原料为动物毛皮。契丹人的交通工具以马、车为主,车船为辅,宋使入辽留下了较详细的行程录。由于添加了个人感情,所以在宋使们对辽代的驿站及其设施的描述中,褒贬不一。本文也对宋使眼中的契丹族的婚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44
【目录】:

  • 前言8-10
  • 第一章 饮食10-25
  • 第一节 宋使所见的契丹族的饮食10-20
  • 第二节 宋使所见的沿途农作物与牧业20-25
  • 第二章 居住25-38
  • 第一节 契丹皇帝的行宫25-30
  • 第二节 宋使所见的辽朝皇都与中京30-34
  • 第三节 宋使沿途所见辽代的普通民居34-38
  • 第三章 服饰38-46
  • 第一节 宋使所见契丹皇帝与朝官的服饰39-43
  • 第二节 宋使沿途所见普通民众的服饰43-46
  • 第四章 交通46-61
  • 第一节 宋使沿途所见由燕入辽的交通路线46-54
  • 第二节 宋使所乘的交通工具54-56
  • 第三节 辽代的驿站及其设施56-61
  • 第五章 习俗礼仪61-74
  • 第一节 宋使所见的契丹族的婚丧习俗61-66
  • 第二节 宋使所见辽朝廷的接待礼仪66-70
  • 第三节 宋使沿途所见的辽代民风民俗70-74
  • 第六章 文体娱乐74-91
  • 第一节 宋使所见的辽代宫廷娱乐74-77
  • 第二节 宋使所见的辽代乐舞77-81
  • 第三节 宋使所见的契丹皇帝的捺钵81-85
  • 第四节 宋使所见的辽代宫廷笔会85-91
  • 结论91-119
  • 后记119-120
  • 导师及作者简介120-121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俐辉;;我在一座小院居住(外一章)[J];散文诗;2011年19期

    2 孙婧;;“礼”之起源[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2期

    3 梁文道;;诗意的居住[J];全国新书目;2011年07期

    4 王伟凯;;论《黄帝内经》中的饮食思想[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年06期

    5 丁立梅;;风居住的街道[J];青年博览;2011年18期

    6 申万仓;;杏花开了(外一首)[J];诗刊;2011年14期

    7 张世超;;居、凥考辨[J];中国文字研究;2010年00期

    8 ;中西方饮食与文化[J];中学英语之友(上旬);2011年07期

    9 ;你喜欢骨头还是肉?[J];恋爱婚姻家庭(养生);2011年09期

    10 ;杭城媒体健康栏目热[J];杭州(生活品质版);2011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娟;;便秘病人的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余良珍;;高血压、慢性胃炎、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结构分析[A];第11届中国营养学会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3 张家华;潘泓宇;蒋德勇;;攀枝花市餐饮从业人员饮食结构与习惯调查[A];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第八次会议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营养改善与膳食相关慢性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缨;汤哲;;北京社区老年人饮食习惯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纵向研究[A];膳食变迁对民众健康的影响:挑战与应对——第二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5 苏丽萍;;关爱自己,从平衡膳食开始——高校学生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A];2005年“5·20”中国学生营养日营养与健康高层论坛资料汇编[C];2005年

    6 郑天荣;肖锦榕;周衍;陈增春;陈伯扬;陈华英;林才浩;;胃癌高低发区居民饮食、营养素的对照研究[A];全国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病因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周喜云;;2型糖尿病认知水平与营养干预对照观察[A];第11届中国营养学会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8 沈高飞;沈永洲;阮引玲;杨靖;孙建丽;;胃癌危险因素因素病例对照研究[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张家华;蒋德勇;王一舒;张胜万;潘泓宇;陈清正;;攀枝花市农村居民食物结构与饮食习惯调查[A];生命发展机遇——窗口期营养——达能营养中心第十二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蒋德勇;张家华;袁林焕;;攀枝花市城乡居民食物结构及饮食习惯差异调查分析[A];达能营养中心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膳食脂肪与健康”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万宏;[N];兰州日报;2005年

    2 杨思涵;[N];中国食品报;2009年

    3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 范志红;[N];保健时报;2010年

    4 ;[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5 ;[N];中华新闻报;2000年

    6 张南云;[N];健康时报;2003年

    7 朱珍建;[N];检察日报;2000年

    8 见习记者 魏静;[N];大众卫生报;2008年

    9 童序珍;[N];湖北科技报;2000年

    10 谢旧我;[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圣角;美中社会日常生活文化比较[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陈绮文;北京市城区成年超重/肥胖人群肥胖相关行为因素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3 刘穗宁;香港生态环境与港人外感湿证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姜玲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危险因素的调查以及脂肪激素对疾病发展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魏晟;成年人饮食行为评价量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张开立;高发区(大连)胃癌发病分子基础的探讨[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7 唐芸;HLA基因多态性与广东汉族人群湿热证候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赵丹丹;载脂蛋白A5、C3和E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痰瘀互阻证及其疗效的关系[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9 买提库尔班·买吐迪;维吾尔饮食文化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10 武月萍;血瘀证的危险因素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光英;从《奉使辽金行程录》透析辽代社会生活[D];吉林大学;2006年

    2 江钰;饮食习惯对西北(新疆)燥证影响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3 叶润;云南省易门县农村居民心脑血管疾病与饮食习惯的相关性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4 吴玉娥;自我报告饮食习惯及烟酒偏嗜与中医体质的关系[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陈翔燕;吴文化视域下的无锡饮食特色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6 徐萱;城市社区街道空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聂兆征;当前我国新式院落住宅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8 江杰;汽车 居住 环境[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郑雪梅;高尿酸血症同其他代谢综合征的相关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10 王鹏;我国现代城市住宅整体厨房橱柜设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从《奉使辽金行程录》透析辽代社会生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52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752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5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