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鲜卑丧葬习俗考论
本文选题:北魏 + 鲜卑葬俗 ; 参考:《学术月刊》2013年09期
【摘要】:北魏鲜卑葬俗的演变过程体现出汉化和胡化混合交叉的复杂特征。北魏鲜卑葬俗从胡风到汉俗的转型,以太和改制为分水岭。改制以前,鲜卑葬俗以本族丧葬风格为主,如葬送之日伴以歌谣、鼓舞、杀牲和烧葬,甚至还可婚娶作乐。改制以后,鲜卑葬俗呈现出儒家化的进程;但鲜卑族的丧葬传统并未完全遗弃,并显示出多元胡化的特征,如突厥化的倾向。魏末元怿葬礼所呈现的混合元素,正是北魏鲜卑丧葬习俗多元文化冲突整合的鲜活体现。北魏鲜卑丧葬习俗的演变过程,显示出北魏胡汉、胡胡民族融合与文化互动的典型特征。
[Abstract]:The evolution of Xianbei burial custom in Northern Wei Dynasty reflects the complex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xture of Sinicization and Hu Hua.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Xianbei burial custom from Hu Feng to the Han vulgar transformation, with the reform system as the watershed.Before the reform, Xianbei burial customs to their own funeral style, such as funeral days accompanied by ballads, encouraging, killing and burying, or even married to make music.After the reform, Xianbei burial customs showed the process of Confucianization, but the funeral tradition of Xianbei nationality was not completely abandoned, and show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versification, such as the tendency of Turkization.The mixed elements of Yuan Yi funeral in the end of Wei Dynasty are the vivid embodiment of the cultural conflict integration of Xianbei funeral custom in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The evolution of Xianbei funeral custom in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shows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gration and cultural interaction of Hu Han and Hu Hu nationalities in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239.21;K89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殿春;论北方圆形墓葬的起源[J];北方文物;1988年03期
2 郭善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魏晋南北朝时期婚丧礼俗研究概述[J];贵州文史丛刊;2001年04期
3 黄明兰;;洛阳北魏元邵墓[J];考古;1973年04期
4 李裕群;;天龙山石窟分期研究[J];考古学报;1992年01期
5 黄河舟;;浅析北朝墓葬形制[J];文博;1985年03期
6 宿白;;东北、内蒙古地区的鲜卑遗迹——鲜卑遗迹辑录之一[J];文物;1977年05期
7 宿白;;北魏洛阳城和北邙陵墓——鲜卑遗迹辑录之三[J];文物;1978年07期
8 何直刚;;河北景县北魏高氏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9年03期
9 朱全升;汤池;;河北磁县东魏茹茹公主墓发掘简报[J];文物;1984年04期
10 郭建邦;北魏宁懋石室和墓志[J];中原文物;198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育良;;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墓主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薛瑞泽;北魏的农田水利建设[J];安徽史学;2002年03期
3 刘庆柱;;从曹魏都城建设与北方运河开凿看曹操的历史功绩[J];安徽史学;2011年02期
4 周阿根;;任景述墓志录文校补[J];安徽史学;2011年04期
5 庄华峰;北朝时代鲜卑妇女的精神风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胡小伟;;浅谈盗墓对考古工作的危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7 路艳超;;浅析完工墓地的匈奴考古学文化因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8 王柏中;试论汉代陵寝祭祀及其对宗庙祭祀的影响[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 贾丽英;论汉代和蕃女性[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席奇峰;杨鑫;;浅析两京地区汉墓壁画出现和发展的条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浩;;孝子丁兰“刻木事亲”形象的演化[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胡耀飞;;五代蜀地粟特系沙陀人考[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林秀姿;;游牧民族社会与营造——重读北魏拓跋鲜卑的平城与洛阳之空间地景转变[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4 高强;;炎帝与中华民族[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5 姚宏杰;;北魏皇宗学与四门小学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武利华;;汉代装饰墓室的“墓室祠堂”及其意义——以河南、四川汉代装饰墓葬为例[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秦臻;;四川渠县新发现东汉石兽及相关问题[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宋震昊;;丹阳地区南朝帝陵石刻艺术的前源问题——试论汉代有翼石兽对南朝帝陵石兽的影响[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陆庆夫;陆离;;试论吐蕃统治郭煌的基层组织[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佐川英治;;北魏洛阳城的中轴线及其空间设计试论[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郭辉;明清小说中尼僧形象之文学与文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林;石室丹青[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7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英卫峰;唐代帝陵陪葬墓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苗霖霖;北魏后宫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冯一鸣;西汉用《诗》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静;两京地区新莽墓葬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王玉强;唐代马球运动和现代马球运动的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清;沂蒙丧葬文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侯晓珊;南朝诗歌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谢嘉;中国文人园林中的隐逸文化特征及其对造园实践的影响[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6 陈岩;汉画“孔子见老子”的资源和制作[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7 田小红;新疆尉犁营盘墓地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赵海燕;关中地区隋墓分期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王玉国;唐代凉州地区景观资源与旅游活动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李明丽;汉代“私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卜宪群;;to琊王氏政治地位研究[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2 庄华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妇女再嫁[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3 王铿;论南朝宋齐时期的“士庶天隔”[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4 方殿春;论北方圆形墓葬的起源[J];北方文物;1988年03期
5 孙进已 ,干志耿;我国古代北方各族葬俗试析[J];东北师大学报;1982年03期
6 杨宽;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的起源及其演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5期
7 易图强;试析两晋南朝士族门第婚姻形成的原因[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8 刘选,,辛向军;魏晋薄葬成因的考察[J];甘肃社会科学;1994年01期
9 谢宝富;北朝魏、齐、周宗室女性的通婚关系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10 吴成国;论东晋南朝婚姻礼制的地域差异[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韧;吴殿廷;王欣;王红强;陈向玲;;丧葬习俗的地理学研究——以西藏天葬为例[J];人文地理;2006年06期
2 施由明;;论中原文化在赣鄱区域的早期传播与影响[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3 李森;鲜卑慕容氏诸燕汉化考述[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4 朱爱东;;作为过渡仪礼的葬礼——云南巍山坝区汉族丧葬习俗调查分析[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白瑞斯;王霄冰;;古代玛雅人的丧葬仪礼与死亡观念[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沙友富;丁杰;吉布呷呷;;凉山本土彝族与“都市凉山彝族”丧葬习俗之比较[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7 郑雪松;;壮族丧葬习俗的教育人类学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李恒;;从《穆斯林的葬礼》看回民的葬俗及其文化内涵[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9期
9 纪亚木;文化三议[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10 冯天瑜;乱世裂变——魏晋南北朝文化刍议[J];中国文化研究;199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马戎;;“汉化”还是现代化[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2 崔丽丽;;《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与嵩山文化品牌[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冯桢;平城文化:大同一张靓名片[N];大同日报;2007年
2 董晓东;魏老根之根[N];咸阳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冯桢;平城文化:大同一张靓名片[N];大同日报;2007年
4 中共大同市委常委、大同军分区政委、大同书协副主席 董其高;大同应成为书法名城[N];大同日报;2008年
5 赵忠格;建设魏都景苑 弘扬平城文化[N];大同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牛瑞芳;保护文化名城 守护精神家园[N];大同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冯桢;廓清学术概念 普及文史知识[N];大同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王改瑛 张引弟;“梨花节”这张牌该怎样打?[N];忻州日报;2008年
9 毛有为 樊海燕;首届留晖七岩山民俗文化节开幕[N];忻州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段钢 实习记者 盛波;跨文化交流——寻求一种开放的视角[N];社会科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赫名;天国与冥府里的来世生活[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世蛟;明代中原民间丧葬习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张蓓蓓;明清徽州地区丧葬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3 韩小娟;陕北领牲仪式考察及其文化意义解读[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晓梅;丧俗艺术的调查与研究[D];鲁东大学;2013年
5 马小伟;对比分析中西方文化生死观差异[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学也;ACG亚文化在中国的传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邢璇;鹤峰方言词汇与民俗文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8 鲁智强;武陵山区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9 取比尔莲;雷波彝族丧葬仪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张亚旭;职业哭灵人的再现[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727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772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