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思想的大一统视频_两汉关中地区自然灾害与政府应对策略相互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7 22:29

  本文关键词:汉代救灾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陕西师范大学》 2011年

两汉关中地区自然灾害与政府应对策略相互关系研究

赵锐  

【摘要】:汉代是我国封建大一统国家的开启阶段。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在这一时期初步建立和完善。关中地区在汉代的政治地位极为重要。西汉时期,关中地区是京畿重地和基本经济区。东汉时期,关中地区也是王朝统治的重要地区。汉代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学界对于汉代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有很多统计。由于受史料挖掘、统计原则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学者对汉代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的统计结果也不尽相同。但是,目前学界很少就汉代某一地区的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进行详细统计。同时,学界对于汉代政府的应灾措施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很少就政府应灾策略的弊端进行论述。再者,自然灾害的发生必定影响政府应灾措施的建立和发展;反过来,政府应灾措施的建立或者废弃誓必会对自然灾害的发生频次、危害程度等产生影响。而目前学界的研究则很少涉及两者的互动关系。研究两者的互动关系,正是本文写作的意义所在。 本文整体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文选题的缘由与意义、研究范围的界定及历史时期关中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研究的现状以及研究的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第二部分对两汉关中地区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进行分类统计,得出各种灾害的发生次数,并分析其年际、年内分布特征以及自然灾害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总的来说,各种灾害的年际分布呈交替变化的趋势,西汉时期各种灾害发生次数较多,尤其是西汉中后期,东汉时期各种灾害发生次数较少;就年内分布特征来说,夏、秋季节是水、旱、蝗、风、雹等灾害发生的主要季节,而冬、春两季发生灾害的可能性较小。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给关中地区人们的生命财产、农业生产、社会秩序、道路交通、灾民心理及自然环境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第三部分,对两汉关中地区政府应灾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两汉时期,受“阴阳五行论”、“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政府热衷于禳灾,但还是建立起了套包括灾前预防、临灾救助、灾后补救三个环节的行之有效的应灾体系。这一体系对灾害的救助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因其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因而也存在着不少弊端,大大降低了救灾的成效。 第四部分,对自然灾害的发生与政府应灾策略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自然灾害的发生对关中地区的水利、仓储建设以及其他救灾措施的发展完善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反过来,两汉时期各种应灾措施的建立、发展或破坏也对关中地区自然灾害的发生频次、危害程度等都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3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10-11
  • 二、研究范围的界定及历史时期关中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概况11-14
  • 三、两汉自然灾害研究现状综述14-17
  • 四、研究内容、思路和创新点17-18
  • 第二章 两汉关中地区自然灾害概况与影响18-32
  • 第一节 两汉关中地区自然灾害史料的收集与利用18-20
  • 一、两汉关中地区自然灾害史料的收集18
  • 二、两汉关中地区自然灾害史料的利用18-20
  • 第二节 两汉关中地区自然灾害的概况20-28
  • 一、两汉关中地区自然灾害的年际分布特征20-27
  • 二、两汉关中地区自然灾害的季节与月份分布特点27-28
  • 第三节 两汉关中地区自然灾害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28-32
  • 第三章 两汉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策略及其成效分析32-66
  • 第一节 两汉时期政府的减灾救荒思想32-37
  • 一、两汉时期的灾异认识论32-34
  • 二、两汉时期政府的荒政思想34-37
  • 三、小结37
  • 第二节 两汉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具体措施37-62
  • 一、灾前积极预防措施37-45
  • 二、临灾救助措施45-58
  • 三、灾后补救措施58-61
  • 四、小结61-62
  • 第三节 两汉时期政府应灾策略的利弊62-66
  • 一、两汉时期政府应灾策略的积极作用62-63
  • 二、两汉时期政府应灾策略的弊端63-66
  • 第四章 两汉关中地区自然灾害与政府应对策略之间的互动关系66-74
  • 第一节 自然灾害对政府应对策略的影响66-71
  • 一、自然灾害对灾前预防措施的影响-以水利与仓储建设为例66-68
  • 二、自然灾害对临灾救助措施的推动性影响-以赈济、移民就粟为例68-70
  • 三、自然灾害对灾后补救措施实施的影响-以蠲免、安置流民为例70-71
  • 第二节 政府应灾策略对自然灾害的影响71-74
  • 一、灾前预防措施对自然灾害发生频次的影响71-72
  • 二、临灾救助措施对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影响72-73
  • 三、灾后补救措施对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影响73-74
  • 结语74-76
  • 参考文献76-81
  • 附表81-98
  • 致谢98-99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99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伟;;救灾方式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因灾录囚及其对司法制度的破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张剑光,邹国慰;略论两汉疫情的特点和救灾措施[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3 李辉;两汉时期抗御自然灾害措施初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4 吴忠起;;中国古代仓储史概要(二) 中国古代仓储事业的第一个重要发展时期——秦、两汉的仓储[J];中国储运;1992年01期

    5 朱士光,王元林,呼林贵;历史时期关中地区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J];第四纪研究;1998年01期

    6 张涛;经学与汉代的救灾活动[J];东岳论丛;1993年01期

    7 刘少虎;两汉荒政建设原因析[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8 周晓红;赵景波;;历史时期关中地区气候变化与灾害关系的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3期

    9 殷淑燕;黄春长;仇立慧;李新艳;贾耀锋;;关中地区历史时期蝗灾统计及其影响浅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5期

    10 王文涛;;两汉时期河北地区的自然灾害与救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业新;灾害与两汉社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文华;汉代自然灾害的初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丁春文;秦汉自然灾害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3 高汝东;汉代救灾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贺予新;西汉自然灾害的初步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5 王向辉;西北地区历史自然灾害与农业技术选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伟;;西汉黄河水患与防治制度的变迁[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吴良宝;;战国韩魏铭文考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傅林祥;;晚明清初督抚辖区的“两属”与“兼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何丽华;东汉封君之封地地理分布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杨娟;徐刚;刘雪;李强;;泉州海岸带灾害系统的复杂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6 刘俊霞;王宁军;;秦汉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3期

    7 宋燕鹏;吴克燕;;我国古代蝗灾社会反应机制定型期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5期

    8 奚丽芳;;清乾隆朝荒政研究述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9 张莹;;唐宋时期西部环境的变迁[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席成孝;;汉水流域行政区划在宋元时期的变化及其原因[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健平;吕厚远;吴乃琴;李丰江;杨晓燕;王炜林;马明志;张小虎;;关中盆地6000~2100cal.aB.P.期间黍、粟农业的植硅体证据[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2 陶世龙;李鄂荣;;地质思想在古代中国之萌芽[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3 朱士光;;西汉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特征及其与都城长安相互影响之关系[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六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莒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张增午;;豫北长城遗址的探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9年第2期[C];2009年

    5 魏建震;;先秦两汉文献中的九州[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6 杨振红;;试论汉代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A];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7 姚乐;;关于汉盐渎县的几个问题[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杨铭;;唐代西北民族的“吐蕃化”及其对藏族形成的作用[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郑炳喆;;明代国家权力与地方社会——以华北地区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2007年

    10 李新峰;;明初辽东战争进程与卫所设置拾遗[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曹志红;老虎与人:中国虎地理分布和历史变迁的人文影响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金华;毕沅及其幕府的史学成就[D];南开大学;2010年

    6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贾文丽;汉代河西军事地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杜芝明;宋朝边疆地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胡晓明;符瑞研究: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超;秦汉黄河中下游地区作物病虫灾害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杨晓静;两京地区新莽墓葬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刘洋娇;《明史·河渠志四》海运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雪峰;山东沿海风暴潮灾害的历史规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王涛;清代山东小清河沿岸的河患与水利建设[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杨旭辉;秦都移异与秦的崛起和统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管慧雯;民国时期河南地区自然灾害与社会应对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敏捷;明清广东地震灾害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彭兰花;清代江西闺秀词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叶振超;CADAL中国文学编年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向辉;卜风贤;樊志民;;历史时期西北地区季节性灾害对农业技术选择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4期

    2 马晓波,施雅风,沈永平,杨保;西北地区近代及历史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分析[J];冰川冻土;2003年06期

    3 刘沛林;历史上人类活动对长江流域水灾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4 王培华;清代河西走廊的水资源分配制度——黑河、石羊河流域水利制度的个案考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张剑光,邹国慰;略论两汉疫情的特点和救灾措施[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6 易雪梅,卢秀文;西北历史文献概述[J];图书与情报;1999年03期

    7 陈平;中国封建录囚制度述评[J];渝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8 宫长为;;秦代的粮仓管理——读《睡虎地秦墓竹简》札记[J];东北师大学报;1986年02期

    9 陈家其,施能;全球增暖下我国旱涝灾害可能情景的初步研究[J];地理科学;1995年03期

    10 卜风贤;周秦两汉时期农业灾害时空分布研究[J];地理科学;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芳川;;试谈两汉时期西域诸国的国家形态[J];历史教学;1984年08期

    2 张玉,杨庆博;两汉时期的河间王[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3 查明辉;王更生;钟华;戴文静;;汉代货币私铸探讨[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孙欣;;两汉时期太原地区的建置沿革[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王永飞;;两汉时期疾疫的时空分布与特征[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王惠茗;;两汉时期的厚葬之风[J];沧桑;2008年05期

    7 何柳;;两汉时期汉中盆地至关中平原交通道路的演变及原因[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何海龙;;两汉时期岭南商品经济发展浅析[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8年04期

    9 甄尽忠;;论两汉时期的河患及其治理[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06期

    10 叶晓庆;;两汉量词用法初探[J];世纪桥;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占魁;;试论两汉时期巴彦淖尔盟的经济与货币[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六辑)[C];2006年

    2 卜风贤;樊志民;;两汉宫廷斗争中用毒现象透析[A];第一届中国古代毒物学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王愿;;先秦两汉时期导引内涵与地位探讨[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7年

    4 崔向东;;汉代豪族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5 周永卫;;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几个问题[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唐光孝;;试析汉代比翼鸟是传说中的凤凰合体形象[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徐晓望;;论汉唐宋元福州城市的发展[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8 王博;傅明方;;包孜东、麻扎甫塘古墓与龟兹古国文化[A];龟兹学研究(第二辑)[C];2007年

    9 陈萌;张冬梅;李丽娜;王庆国;;仲景医学与《神农本草经》的相关性分析[A];仲景医学求真(续二)——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吴春明;;闽中社会文明起源的考古学初探[A];闽越文化研究——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副研究员 杨振红;[N];光明日报;2002年

    2 李小树;[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巩文;[N];中国文物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汤文学;[N];哈尔滨日报;2008年

    5 孟祥才;[N];光明日报;2002年

    6 记者 陈香;[N];中华读书报;2010年

    7 国风;[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6年

    8 余三定;[N];光明日报;2007年

    9 杨哲峰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N];中国文物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程益聪;[N];邯郸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飞;两汉常用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贾文丽;汉代河西军事地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洪涌;先秦两汉商业词汇—语义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余静;中国南方地区两汉墓葬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魏兆惠;两汉语法专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江娜;汉代边防体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7 张卫星;先秦至两汉出土甲胄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8 刘永强;两汉时期的西域及其经济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淑萍;两汉时期脏腑证候与脏腑辨证方法的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4年

    10 常倩;商周至魏晋南北朝羌人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昕;两汉时期西南地区农业发展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2 吕文静;论两汉时期的尊老养老传统[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杨志坚;试论两汉农业生态变迁与生态意识[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耀;两汉时期民族政策研究[D];延安大学;2012年

    5 魏红友;两汉时期河西地区外来人口构成类型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梦远;两汉设计史料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3年

    7 杨会军;两汉社会保障制度及实践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8 巩振英;两汉女性婚姻观略论[D];兰州大学;2012年

    9 李静;两汉时期的琅邪儒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10 黄辉;两汉诏令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汉代救灾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95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795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5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