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市场与资源:明清以来福建沿海的带鱼捕捞
本文选题:带鱼 + 渔业技术 ; 参考:《中国农史》2013年03期
【摘要】:明中期以来,带鱼一直是福建沿海缺粮地区极为关键的一种经济鱼类,渔获量的丰歉往往关系到渔家一年的生计。影响带鱼资源数量变迁的因素主要来自技术、市场与水产制度三方面,但其中最为核心的还是市场的变化。1950年代之后,在不断高涨的市场需求下,市场、技术以及渔业资源间的平衡关系开始被打破,福建沿海的带鱼资源则逐渐走向衰落。
[Abstract]:Since the middle of Ming Dynasty, the belt fish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economic fishes in the coastal areas of Fujian Province, and the abundance of catch often has a bearing on the fishermen's livelihood for one year.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hanges of the quantity of tubfish resources mainly come from three aspects: technology, market and aquatic system. However, the core of these factors is the change of market. After 1950's, under the increasing market demand, the market. The balance between technology and fishery resources was broken, while the resources of tubfish along Fujian coast gradually declined.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分类号】:K248;S97-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芳灿;福建渔具、渔法沿革及其发展前瞻[J];福建水产;1995年01期
2 李玉尚;;明清以来黄渤海带鱼渔获量变化及其原因[J];科学与管理;2012年01期
3 韩志浩;;粮食危机与明清以来东海北部带鱼捕捞[J];科学与管理;2012年01期
4 陈亮;;海禁与生计:明清以来闽台沿海的带鱼捕捞[J];科学与管理;2012年01期
5 王涛;;清代以来南海北部带鱼渔场的变化[J];科学与管理;2012年01期
6 徐晓望;清——民国福建粮食市场的变迁[J];中国农史;1992年03期
7 徐晓望;论宋元明福建的粮食复种问题[J];中国农史;1999年01期
8 马波;清代闽台地区稻的分布与生产[J];中国农史;1995年04期
9 徐泓;;明代福建社会风气的变迁[J];浙江学刊;2007年05期
10 陈铿;明清福建农村市场试探[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小娟;周宇;;“蓄水”、“反哺”和“信息终端”——略论徽典对明清徽商集团发展壮大的三个基本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朱英;赵国壮;;试论四川沱江流域的糖品流动(1900-1949)[J];安徽史学;2011年02期
3 严亚明;通商口岸、新式商人与近代企业制度变迁探论[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胡小安;;粤东会馆与明清广西社会变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邱澎生;;法学专家、苏州商人团体与清代中国的“习惯法”问题[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张东刚;消费需求变动与近代中国经济增长[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李志英;;近代中国公司注册制度探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彭红英;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彭世畦;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控制全国经济的努力和国家资本的发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李恒全;朱德贵;;汉代商品生产的结构及其特点[J];商业研究;2006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敏;;浅谈晋江旧时婚礼习俗[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民服;;试论清代中原经贸业的发展[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3 王方中;;本世纪30年代初期地方进出口贸易严重入超的情况、原因和后果[A];近代中国(第一辑)[C];1991年
4 马鸿谟;;近代中国城乡经济改组初探[A];近代中国(第二辑)[C];1991年
5 徐新吾;;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等若干问题的探讨——在编写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行业史中的一些体会[A];近代中国(第二辑)[C];1991年
6 张景岳;;北洋政府时期的人口变动与社会经济[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7 沈祖炜;;1895~1927年中国国内市场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8 纪辛;;论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粮食进口[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9 隆武华;;中国近代外国对华投资述评[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10 戴冠青;李小斌;;在文学想象中演绎闽南文化心理——对闽南民间故事的一种研究[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方;清代山东农业发展与民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赵国壮;从“自由市场”到“统制市场”:四川沱江流域蔗糖经济研究(1911~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锦峰;国民党治下的国家与工人阶级,1924-1949[D];复旦大学;2011年
4 任耀飞;中国传统农业的近代转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范传南;明代九边京运年例银及其经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代洪亮;复兴与发展:学术史视野中的中国社会史研究(1980-2010)[D];山东大学;2011年
7 王秀丽;元代东南地区商业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8 陆远权;重庆开埠与四川社会变迁(1891—1911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邱国盛;20世纪北京、上海发展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徐晓望;16—17世纪环台湾海峡区域市场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莲;近代芜湖与皖江地区农村经济(1876—1936)[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永军;衰败与复苏:国民政府初期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研究(1927-1937)[D];河南大学;2011年
3 陈娜;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与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研究(1940-1950)[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卓;中国近代体育制度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闻云峰;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6 黄娟娟;民国时期农本局研究(1936-1941)[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程凯华;《国闻周报》对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观察和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谷永强;河道变迁与转运型市镇的兴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马松;民国时期沪杭公路研究(1925-1937)[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敏;清末杭州关进出口贸易研究(1896-1910)[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赵建群;试述明清福建地区奢侈性消费风尚的地域性表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林景祺;;带鱼[Trichiurus haumela(Forsk l)]对海洋环境自然调节适应性的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1981年01期
3 王跃中;邱永松;;东海带鱼渔获量变动原因分析[J];南方水产;2006年03期
4 林新濯,王福刚,潘家模,刘曦棣,郑元甲;中国近海带鱼Trichiurus haumela (Forsk(?)l)种族的调查[J];水产学报;1965年04期
5 李龙潜;;明清时期广东墟市的类型及其特点[J];学术研究;1982年06期
6 刘昌芝;;我国现存最早的水产动物志——《闽中海错疏》[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2年04期
7 林仁川 ,陈杰中;清代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贸易结构[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年02期
8 曾玲;明清福建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九五”重点推广的六项渔业技术[J];福建农业;1996年02期
2 李重芬,张平增,佘金梅;从粤东渔业探索技术对我国渔业经济成长的影响[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4年04期
3 屠庆福;小水域立体渔业技术[J];陕西水利;1995年S1期
4 刘锡胤,张晓明,李龙;关于改革基层渔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思考[J];现代渔业信息;2003年09期
5 ;了望塔[J];中国水产;1991年10期
6 ;陕西省人民政府转发省水利厅关于加快渔业发展意见的通知[J];陕西政报;1998年15期
7 武大庆,武雨欣;构建山西渔业技术支撑体系的手段与措施[J];中国渔业经济;2002年01期
8 胡笑波,沈雪达;关于技术创新与我国渔业技术改革模式的探讨[J];中国渔业经济;2002年06期
9 李荣生;滇池渔业技术课题研究已完成[J];中国水产;1994年03期
10 胡笑波;;走一条中国式的渔业技术改革道路[J];渔业经济研究;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跃中;贾晓平;孙典荣;王雪辉;;黄渤海带鱼渔获量对捕捞效应和气候变化的响应[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杨子江;;基于TFP测算的我国渔业技术进步贡献评价[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赵玉榕;;从台湾渔业产能现状看两岸渔业合作前景[A];2007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论文集[C];2007年
4 潘迎捷;陈新军;许柳雄;;我国数字渔业的总体发展战略[A];中国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学术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柯才焕;许贻斌;王德祥;;海水盐度对方斑东风螺主要消化酶的影响[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摘要[C];2005年
6 李珠江;;依靠技术进步 加快渔船更新改造步伐 促进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A];2005中国渔船技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陈勇;刘国山;郑小贤;刘海映;张国胜;;人工鱼礁区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的调查评估方法[A];200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暨水产微生态调控技术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8 王依欣;;当前我国“渔家乐”发展模式选择——以浙江省嵊泗县“渔家乐”产业发展为例[A];2009’中国渔业经济专家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陈昌生;;加强生态渔业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发展[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14分会场海洋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论文汇编[C];2004年
10 赵西才;;岸堤水库流域生态渔业发展的思考[A];第三届全国现代生态渔业管理与技术研究[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余向东;把中国渔业技术奉献给世界[N];中国渔业报;2010年
2 记者 常慕城;我市举办渔业技术培训班[N];菏泽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胡立刚;满足市场需求才是硬道理[N];农民日报;2009年
4 记者 杨登贵;国家淡水渔业研发中心携手我区渔业技术体系建设[N];宁夏日报;2009年
5 三明市水产学会;三明市水产学会多举措助推渔农增产增效[N];福建科技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韩光亮;标准化设施养殖能“御寒”[N];青岛日报;2010年
7 ;渝市政府出资扶持规模渔业[N];中国渔业报;2006年
8 驻吴江首席记者 黄亮;非洲客吴江“取经”养鱼[N];苏州日报;2011年
9 张山虎 任传玉;利津县靠科技提升“渔”效益[N];中国渔业报;2009年
10 记者 袁旭;山东渔民青睐科技入户[N];农民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敏;民国时期江苏沿海地区海洋渔业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李杰;青岛海洋休闲渔业的变迁及发展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677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867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