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前期节度使僚佐的辟召与迁转——以科举学历拥有者为中心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8-05-16 15:25

  本文选题:节度使 + 僚佐 ; 参考:《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摘要】:唐前期是节度使府制度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科举学历的拥有者大多是应府主的辟召而入幕的,很少主动谋求幕职,而其入幕后普遍会充任比较重要的职位。府主虽然可以自行征辟僚属,但仍需通过报请的方式获得朝廷的认可。此期已经出现了为使府僚佐加朝衔、宪衔以标示其个人品位的方式,但尚未形成正式的制度。除了少数人因特殊机缘而获得较好的升迁机遇以外,大多数使府僚佐离开幕府后的迁转情况并不好。这主要是由于节度使的使职差遣性质,使得其没有被纳入帝国的职官体系与官阶序列,因而士人担任幕职的经历也就无法成为迁转的依据。
[Abstract]:The early Tang Dynasty was the period when the government system was formed. In this period, the holders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education mostly came into the screen at the call of the government master, and seldom took the initiative to seek the screen post, and their participation behind the scenes would generally serve as the more important post. Although the governor can recruit his own staff, he still needs to be approved by the court. In this period, there has been a way of expressing his personal taste for the rank of the government chief of staff, but no formal system has yet been formed. Except for a few people who got better opportunities for promotion because of special opportunities, most of them did not move well after they left the office. This was mainly due to the nature of the official position, which was not included in the official system and rank of the Empire, so the experience of the scholars in the act of duty could not become the basis for the transfer.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分类号】:K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继民;唐代行军统帅僚属制度及其对藩镇形成的影响[J];河北学刊;199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力;;被夸大的“历史的同情”:蒲松龄的科举考试观念研究——以《聊斋志异》的文本分析为例[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2 梅华;;平衡的打破与重建——韦应物性格的独特性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3 陈文忠;;从“影响的焦虑”到“批评的焦虑”——《黄鹤楼》《凤凰台》接受史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李娜;;李端与佛教之关系略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5 丁红丽;;寄寓于山水中的乱世情怀——论韦应物山水诗幽野之调的形成原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6 景刚;韦应物与滁州[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7 杜晓勤;;盛唐“齐梁体”诗及相关问题考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王伟;;进退之际:唐代士族与科举取士制之关系及其影响[J];北方论丛;2010年05期

9 庞书纬;;朝圣之旅——“内部东方主义”视野下的沈从文湘西小说[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8年04期

10 张希清;;简论唐宋科举制度的变迁(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文才;;唐代河西节度使所辖军镇考论[A];唐史论丛(第十八辑)[C];2014年

2 石野智大;鲍丹琼;;唐初村落制度的“新史料”——西安碑林博物馆藏《荔非明达等四面造像题名》之再探讨[A];唐史论丛(第十八辑)[C];2014年

3 赖瑞和;;唐后期一种典型的士人文官——李建生平官历发微[A];唐史论丛(第十七辑)[C];2014年

4 赖瑞和;;唐职官书不载许多使职:前因与后果[A];唐史论丛(第十九辑)[C];2014年

5 王兴锋;;唐玄宗奔蜀路线考述[A];唐史论丛(第十九辑)[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金华;毕沅及其幕府的史学成就[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彭伟;明前韦应物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汪家华;唐代长史述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范明静;大历、贞元文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文正东;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余元启;戴季陶的考铨思想及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黎文丽;唐代校书郎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甘生统;皎然诗学渊源考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国斌;《唐刺史考》述评[J];苏州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2 吴伟斌;;关于元稹《郭钊等转勋制》的标点与编年[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德军;唐代中原藩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杜正乾;唐代节度使旌节制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邓恩娟;宋初节度使初探[D];西北大学;2008年

3 毛至淼;陇右节度使所辖军镇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4 朱德军;唐代中后期地方独立化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974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8974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b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