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代的自然灾害与荒政
本文选题:宋代 + 自然灾害 ; 参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摘要】:文章从四个方面:宋代的自然灾害、宋代荒政政策与制度、宋代荒政实效蠡测、荒政与宋朝社会,较为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宋代自然灾害与荒政的十五个特点。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generalizes the fifteen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disasters and famine in Song Dynasty from four aspects: the natural disasters in Song Dynasty, the policies and systems of famine in Song Dynasty, the actual effect of famine in Song Dynasty, and the famine and society in Song Dynasty.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宋朝应对自然灾害的危机管理及历史经验研究”(10AZS006)系列成果之一
【分类号】:K244;X4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恒展;;《毛大福》本事考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2 巩聿信;;《聊斋志异》与杂纂[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3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4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5 桑扎;贡保扎西;;论唐代的和亲政策和民族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6 刘洪强;;“东吴弄珠客”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7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8 陈春勤;;羌族历史文献整理研究的内容与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9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10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超;张靖华;;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历史城镇及其价值评估和比较[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3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4 李凇;;跨过“虎溪”——从明宪宗《一团和气图》看中国宗教艺术的跨文化整合[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5 林炊利;;教化欲望~*的悲剧——李贽的教育话语抗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王倩;;朱熹在“《诗》教”思想上对欧阳修的借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王倩;;欧阳修对朱熹“《诗》教”思想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姚宏杰;;汉代博士选试制度考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袁彦;常青;;朱熹与武夷山水[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肖仕平;;一日茅栋成,居然我泉石——《武夷精舍杂咏》中的朱子思想心态[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王楠;李纲在桂事迹与诗文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晓丹;方玉润《诗经原始》综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宋浩;论岳飞历史地位的变迁[D];湘潭大学;2010年
6 魏姗;晚唐“二曹”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黄艳春;胡宿及其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马英菊;范成大《石湖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诸葛瑞强;包拯司法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李成学;吕夷简评传[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双怡;;自然灾害与宋代流民问题——侧重官方灾前预防、灾后救助措施的考察[J];宜宾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2 张业成,张春山,张立海;自然变异与灾害过程的社会学研究[J];地学前缘;2003年S1期
3 牛力;;从“转型”看我国的救灾发展之路[J];中国减灾;2010年17期
4 本刊编辑部;;当危机来临……[J];中国减灾;2011年17期
5 来红州;;完善应急响应制度的建议[J];中国减灾;2005年12期
6 叶如强;;积极推进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J];中国减灾;2010年05期
7 汪志国;谈家胜;;宋前时期安徽自然灾害初探[J];池州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沣镐;;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1991年度陕西省主要自然灾害趋势预测与对策”的研究报告[J];灾害学;1991年03期
9 毕顺;;全国自然灾害成因与对策科学研讨会在南京召开[J];中国减灾;1991年03期
10 高向雄;浅谈荆门农村自然灾害及对策[J];中国社会工作;199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海清;;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A];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论文集[C];2005年
2 杨玉荣;沈照理;;地球流体的循环与自然灾害[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陈殿友;杨学祥;;气候变冷导致的自然灾害及其周期[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4 李铁鹰;;城市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应用研究[A];第三届湖北省科技论坛气象分论坛暨2005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5年
5 马芬;;构建我国地震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议[A];2008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姚清林;;论自然灾害风险的主客二重性[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陆翰荣;陈星;庄荫模;李怀道;;江苏的自然灾害及其成因与对策[A];论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全国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8 陈家其;;公元2010年前我国重大自然灾害宏观预测[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9 刘成武;黄利民;吴斌祥;;论人地关系变化对湖北省自然灾害的影响[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10 J.P.Bruce;;自然灾害与全球变化[A];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论文精选本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贵;练真功 出实效[N];经理日报;2007年
2 记者彭俊;“农机安全质量年”活动见实效[N];人民日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邹明;汛期,,自然灾害警钟骤然响起[N];乐山日报;2005年
4 记者 何成军;自然灾害频发考验城建救灾体系[N];甘肃经济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张震;未雨绸缪 防患未然[N];贵阳日报;2007年
6 刘新晖;提高全民抗击自然灾害知识水平[N];韶关日报;2007年
7 单士兵;“灾害反思”比“灾情盘点”更重要[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8 张晶;应对自然灾害,如何“急”中生智[N];科技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杨兆敏;自然灾害不可避免,巨灾却教会我们如何面对[N];工人日报;2008年
10 安娜;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是社会的进步[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侃;中国古代农业灾害防减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2 汪志国;自然灾害重压下的乡村[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3 杨涛;技术灾害的致灾因素分析及其风险评价体系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年
4 张明媛;城市承灾能力及灾害综合风险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沙克兴;台湾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与保险机制之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侯慧;应对灾变的电力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置体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周学农;突发性灾害之公路交通应急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温艳;民国时期西北地区自然灾害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9 张瑞林;现代信息技术在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04年
10 杜林;重大灾害风险分散机制下保险经营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鑫;辽宁省自然灾害的第四纪环境背景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2 耿东风;自然灾害防控过程中的人类行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赵军;辽宁省自然灾害时空分布及预测[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4 柯菡;我国自然灾害管理与救助体系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5 邹小红;自然灾害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贺辉路;我国自然灾害危机管理体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谢彩云;新时期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系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锋;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体系构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9 周尧;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哈雨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管理能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04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04575.html